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正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能够量化游憩者的需求和喜好,能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有效递进,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梳理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城市公园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差异3个方面;在“公园服务”与“使用需求”两个层面,民众对公园的绿地环境以及可达程度有较高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不同的游憩项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市综合公园--人民公园和复兴公园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监测和网络点评数据3种调查方法对影响城市公园使用满意度的5类17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游憩环境、活动与设施水平对公园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不同年龄段的公园使用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关注点各不相同,老年人关注公园的服务环境,中年人对公园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青年人更关注公园特色.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的公园满意度具有一致性,可以交叉验证,置信度更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影响城市居民公园使用满意度的主导因素,并提出公园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原理,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考察与观察等方法,从使用者行为和使用后满意度两方面综合评价徐州城市公园的使用状况。结果表明:1)公园使用者行为存在一定规律性,活动时间集中在晚上7∶00—8∶00,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使用者来公园的目的以散步居多且偏爱林荫小道。2)使用者对公园使用设计与建设总体比较满意,满意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其大小为铜山区鼓楼区泉山区云龙区贾汪区。3)在交通出行、居住环境、公园安全、公园绿化和服务设施5项指标中,使用者对公园绿化满意度最高,服务设施满意度最低,其主要存在座椅等休息设施、厕所和健身设施少等问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增加座椅、厕所、健身等基础设施配置,以提高徐州城市公园整体游憩质量,并注重区域差异性,对公园进行分区分策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福州3个城市公园为例,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园游憩者的游憩动机、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责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园游憩者的主要游憩动机包括探索新奇、提升自我、亲近自然与放松3大类,其中,游憩动机对社会责任意识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社会责任意识对环境责任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4)。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公园管理者应注重游憩者的游憩动机,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引导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实施,对推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为城市居民社交和休闲游憩等休闲活动提供了场所,居民到访城市公园距离则是关键,为此研究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服务半径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公园的服务距离,对以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休闲游憩服务呈现出向不同的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向外发展特征.欧氏距离、旅行距离于访问人数、访问频率、服务密度符合...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于城市公园游憩设施的分类方法很多,但不成系统,无法指导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章总结了公园游憩设施现有分类,分析了设施间的关联性;从游憩需求角度对游憩设施进行系统分类,根据游憩设施间的可替代关系以及可替代强度将设施划分为4个层级;以上海市为例调查城市公园游憩设施配置类型现状,基于居民对游憩设施的使用需求和潜在游憩设施类型的调研,构建上海城市公园游憩设施分类系统,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但是剧增的人口与有限的城市绿地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通过对郑州市不同面积、地段和建成期的绿荫公园、文化公园、文博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的调查,归纳影响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建立测算模型。从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在决策、设计实施和管理阶段的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城市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衡量和在城市生态建设、旧城区公园绿地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量化研究的思路,定量评估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质量的优化提升提供一定参照,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使用者归属感,为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贡献力量。【方法】以城市公园建设成果较丰的广州市为例,选定天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语义分析(SD)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结合其需求需要,对公园景观建设质量进行相应评判。制定了包含观赏性、游憩功能、安全性、空间组织、生态环境、社会功能共6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空间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形成一定的科学评判依据。【结果】1)6个评价方向权重排序如下:观赏性0.223>游憩功能0.213>生态环境0.189>生态环境0.185>安全性0.177>社会功能0.109>空间组织0.089。2)由SD法得出天河公园的20项二级指标得分位于“正向”,区间范围为[0.960,1.360],平均分为1.171分。3)将AHP权重计算结果与SD法所得评分结合最终得出天河公园景观质量总体评分为1.138分,整体评分处于“较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的建设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真正做到为使用者服务。该文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公园使用者的需求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究城市公园建设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设计方向与管理措施,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黑龙潭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对其进行使用后状况评价(POE),通过总结使用者的行为偏好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使用者对于公园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表明:(1)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体现不够;(2)游憩功能和活动内容不够多样化;(3)活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最后从文化活动、植物配置、服务设施和文化景观4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为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声景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对贵阳3个城市公园春季声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景观空间的声级在40dB~75dB之间分布;声级大小随时间呈抛物线变化,大致在14:00—16:00达到最高值;空间分布上,特色区域声级较高,植物观赏区、滨水区声级均保持在舒适范围内,广场几乎全天受到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游人来源、性别、年龄均会对声景主观评价产生影响,游人对自然声评价很高。最后指出3个城市公园存在人工声过于严重、缺乏其他声景要素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植物降噪功能、优化人工声、增加历史文化声等解决措施,以期为贵阳市公园的游人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今后城市公园声景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活动与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使用者对于景观环境的认知通常会受到既有记忆或经验的影响。文章以上海市梦清园为例,选取基地范围内25个具代表性的场地拍摄全景照片,并对场地使用者进行问卷访谈。记录受访者对照片的审美偏好并排序,对其中可以引起场地使用者似曾相识感的照片进行标记。依据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KW)检验结果,探究环境熟悉度与景观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审美体验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城市公园设计策略,为营造优质宜人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杭州西湖游人游憩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游客特性分析;2)游憩行为特征分析;3)游客的游憩偏好与动机分析。最后分析影响游憩行为的环境空间要素,获得影响西湖游憩体验的典型因子,以期更好地引导游人的游憩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居住环境与城市公园产生的健康效益需求也逐年增长。以江西省南昌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行为注记法对受访者的游憩活动进行了分析,以为健康型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类活动的发生频次中男性多于女性,而休闲娱乐、接触自然类活动的发生频次女性居多;(2)在体育锻炼、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类活动中,中年人最多,而接触自然类活动青年人最多;(3)在8个时间段中,游憩活动的类型伴随着时间整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4)按照人流量的大小,空间类型比较为:滨水空间>健身空间>植物空间>广场空间;而活动类型比较为: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体育锻炼>接触自然,公众倾向于有活动可参与的景观空间,并非单一地观赏风景。为进一步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5点优化策略:(1)打造多功能串联的绿色环境;(2)设计形式多样的健身空间;(3)创建促进多样活动的景观空间;(4)提升公园的服务及设施水平;(5)营造融洽的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前期人工声景变化规律的研究,于2019年7—11月,采用线上和线下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北京10个城市公园内1 804位游客的人工声景感知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对公园景观评价的影响及公众对人工声景的反馈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声景会间接影响公园的声景感知和景观评价,是影响游憩体验的重要因素;2)公园中的声源和谐度越高、安静度越高,则公园声景的总体满意度也越高;3)性别和年龄是影响人工声景观感知的主要因素;4)受访者普遍对生物声与地球物理声表示喜爱,对大部分的人工声表示理解但并不喜爱,人工声中的唱歌声、乐器声、脚步声、运动健身声评价较高,最不被喜爱的是建筑施工声。研究结果可为公园声景改造提升设计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公众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求城市公园游憩机会谱建立过程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为城市公园指标体系的优化提供方向,以郑州市综合公园为调查对象(其中的五一公园为个体研究对象),以游憩机会谱为理论依据,采用李克特量表因子分析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3个方面建立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求权重、皮尔逊卡方检验、费希尔精确检验和似然比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及原因分析。得出城市综合公园游憩机会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初步优化设计的参考,但实际应用于个体公园优化时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免忽略个体公园独特的游憩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口袋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口袋公园如何满足使用者,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杭州中大广场花园进行研究。采用行为注记的观察方法和SD评价的问卷方法,总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使用需求和评价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以不宜远行人群为主,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使用者日到访量较高,主要活动类型为休息交流,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晚上,使用空间集中在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其中"休息设施""安全程度""场地卫生"显著影响"整体评价"。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城市建设应重视小型绿地,推广口袋公园;2)着重建设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3)结合区位条件,有重点地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可带来多重健康效益,在定量层面测量城市公园给老年使用者带来的身心健康益处,可为健康公园与老年友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供依据。文章利用便携式GPS设备与活动强度监测仪每隔10 s收集老年使用者在上海黄兴公园与杨浦公园中的空间位置信息与活动强度,利用血压仪与情绪量表测量286位老年人使用公园前后的血压与情绪变化,定量分析老年人偏好的公园空间类型及老年人获得的身心健康益处。结果表明:上海黄兴公园和杨浦公园中的硬质场地为停留热点区域,临水广场、休息亭、主园路、林下小广场、雪松林下步道、健身跑道是热点活动场所;访问公园后,老年人的负向情绪均有所减少,正向情绪均有所增加;在公园中游玩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血压,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降压效果更明显;参与调研的老年人在公园中平均停留的时间为57 min,且62.43%的时间都在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基于研究结果,在未来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从“审美”到“健康促进”转变既有设计范式;从不同年龄群体使用行为规律科学布局公园空间结构,如设置环状路网等;布置大水面与林下空间等亲自然空间,使公园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9.
了解城市公园的游客形象感知有助于从游憩需求出发设计与管理公园绿地。文章首先通过Rost CM软件对社交网站和政府网站上爬取的文本进行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公园形象感知的高频词汇和情感倾向,并绘制语义网络分析图;然后运用IPA分析法构建模型,分析公园形象感知要素结构和游客的关注度与满意度,总结游客对公园的需求和关注点,即城市公园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公园环境(生态环境)、设施服务(公园设施、管理治安)、游憩体验(亲情体验、拥挤感知)、游憩成本(外部交通、餐饮消费、内部交通);最后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关注点为公园设计和管理提出建议,即公园环境方面需关注水质、垃圾、噪音和污染等问题,设施服务方面需完善公园设施和加强园务管理,游憩体验方面需多为老年和儿童设置活动空间和建设口袋公园,游憩成本方面应提高公园可达性、增设特色餐饮点、丰富游线设计、增设绿道等。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外部公共空间,是人们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是广场的使用者,使用者的行为体现了广场设计的合理与否。通过调查济南市泉城广场的使用情况,观察广场营造的不同环境中人群的数量及活动,分析泉城广场上的人群活动特征,进而对泉城广场的设计提出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