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将40%久效磷可溶性农剂和50%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Micromelat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盘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结果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5代末发生灾情。  相似文献   

2.
用硫酸铵和聚乙二醇(PEG)沉淀技术对杨小舟蛾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进行了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硫酸铵沉淀,杨小舟蛾GSTs活性主要分布在40%~60%沉淀段,比活力为174.41nmol/(min·mg),纯化倍数为1.39。在5种PEG(PEG400、PEG2000、PEG4000、PEG6000和PEG20000)中,PEG20000的纯化效果最好。杨小舟蛾PEG20000沉淀的GSTs活性峰主要分布在10%~15%沉淀段,GSTs比活力&454.14nmol/(min·mg),纯化倍数达到15.50。因而,PEG20000沉淀对于杨小舟蛾幼虫GSTs的纯化效果优于硫酸铵。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飞机防治杨小舟蛾试验,结果表明混剂对杨小舟蛾致死快,第3d有杀虫效果,第8~11d达到防效高峰期,虫口减退率为90 2%,防治效果达到90%。  相似文献   

4.
杨小舟蛾是邗江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按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杨小舟蛾的风险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杨小舟蛾的风险值R为1.63,在邗江区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结合全区寄主植物的资源状况及气候特点,对杨小舟蛾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邗江大部分地区具有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抗虫741杨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虫741杨是河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培育的转双抗虫基因杨树品种①。试验观察①表明抗虫741杨主要优点,一是抗虫性强而且稳定。对美国白蛾、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古毒蛾、盗蛾等鳞翅目害虫的杀虫率达  相似文献   

6.
李树森 《中国林业》2012,(12):52-52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杨树人工林危害最严重、大面积治理最困难的害虫,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鲁南地区栽种有大面积的人工杨树林,同时周边地区如苏北曾数次暴发大规模杨小舟蛾灾害,因此研究鲁南地区的杨小舟蛾的防治措施对于鲁南地区林业管理和环境建设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杨小舟蛾的防治工作可以分为虫害暴发前期工作、暴发期中的防治工作和后期总结工作。一、前期工作1.测报工作。由于杨小舟蛾灾害的暴发存在显著的突发性,因此提前做好杨小舟蛾的测报工作,  相似文献   

7.
杨小舟蛾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996~1998年对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Graeser)]13个世代的调查资料分析,总结出了杨小舟蛾年种群变化规律,以千粒卵为基础进行换算,编制了杨小舟蛾一年发生的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对影响各代杨小舟蛾的死亡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卵期的寄生性天敌舟蛾赤眼蜂和黑卵蜂是影响杨小舟蛾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豚草卷蛾是豚草的重要天敌,它以老熟幼虫在茎杆内越冬,根据调查每株豚草上不足1只豚草卷蛾越冬幼虫,所以冬季保护和增加豚草卷蛾越冬幼虫顺利越冬,是利用豚草卷蛾进行生物防治控制豚草漫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素对杨小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杨小舟蛾在青岛地区的生活史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小舟蛾在青岛1年4代,世代重叠。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对越冬代杨小舟蛾成虫的日羽化量及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日平均气温15℃时杨小舟蛾成虫开始出现,23.6~28.9℃时成虫羽化数量明显增加;成虫羽化的适宜湿度为60%~82%,以78%为最适。潮湿多雨的气候不利于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干旱高温天气极易导致其爆发成灾。赤眼蜂、寄生蝇、杨扇舟蛾颗粒体病毒是其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其发生危害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走马芹根部提取液对几种常见森林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3%的走马芹根部提取液对落叶松毛虫、分月扇舟蛾进行防治试验,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93.1%和85.12%,而对青杨虎天牛的作用较差,防治效果只有26.67%。  相似文献   

11.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 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 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转Bt基因南林895杨株系B1、B4、B17、B21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室内和野外自然条件下对靶标害虫杨小舟蛾幼虫的抗虫性.结果表明:转Bt基因杨树4个株系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株系B21对杨小舟蛾1龄幼虫12d校正死亡率高达95.3%;虫试表明转Bt基因杨树各株系扦植苗在野外自然条件下的12 d幼虫校正死亡率8月份为35.0%~88.8%,9月份为40.5%~95.3%.用转Bt基因杨树叶片饲养杨小舟蛾,对照植株杨小舟蛾幼虫化蛹率为83.3%~96.0%,而转Bt基因株系幼虫化蛹率为8.0%~76.7%,二者有显著差异.转Bt基因杨树对杨小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饲喂8d后害虫取食量、体质量增长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此外,为了解转Bt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转Bt基因杨树株系及对照进行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转Bt基因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杨小舟蛾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杨小舟蛾[Microelalopha trohlodyta(Graeser)]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预测预报、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提出了杨小舟蛾综合管理原则和防治策略,制定了综合管理工作规范,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系统、实用的杨小舟蛾综合管理技术,使生产单位的防治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4.
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小舟蛾,是杨树丰产林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安庆市杨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遭受杨小舟蛾危害的程度也日趋严重,对杨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加强杨树病虫害的控制,我们从2004年开始,结合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对杨小舟蛾在本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危害习性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梁炜 《中国林业》2008,(17):54-54
夏季是杨树各类虫害的高发期,目前威胁杨树产业的主要有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类、杨白潜叶蛾等虫害。就其危害程度而言,夏季里又主要以天牛、蚱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杨小舟蛾主要危害杨柳树,以幼虫食害叶片,常集中、大量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近几年来已成为杨树上的主要害虫,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杨小舟蛾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杨树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霸州市王庄子乡曾严重发生,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其蔓延危害,减少了由杨小舟蛾危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了绿化成果。现将杨小舟蛾的生活特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杨小舟蛾在信阳市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风险综合评价值R=1.52,在信阳杨小舟蛾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并对信阳市杨小舟蛾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5月在济源开展了人工喷雾和飞机喷雾防治杨小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喷雾施用2 000倍液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5.3%以上,防治效果极佳。采用飞机喷雾施用750 m L/hm2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几种生物制剂对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黄褐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选用了苦参碱、蛇麻子、白屈菜、走马芹等植物的提取液,Bt生物杀虫剂以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蛇麻子500倍效果最好,第1d就达到100%的死亡率;蛇麻子1000倍、1500倍、2000倍、2500倍,25%灭幼脲500倍、1000倍在第2d也达到了100%的杀虫率,而其他杀虫剂中苦烟乳油,阿维菌素.灭幼脲,0.3%印楝素乳油,白屈菜,走马芹效果也较好,到第4d累计死亡率达到了98%以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在7d后达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666.7m^2杨树林地释放5个周氏啮小蜂柞蚕蛹成品茧,自然羽化后可有效防治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危害,试验表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1%和34%。羽化后的啮小蜂在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蛹体上寄生率分别达到76.5%、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