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生态浮岛修复是一种将水生植物种植在具有浮力的装置上,通过水生植物吸收并净化水中污染物的技术,在污染河流、湖泊、水库的治理中应用广泛。对生态浮岛修复的分类、发展历程、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进行了生态浮岛修复技术发展的展望,提出了植物越冬、浮床材料、植物残渣处理是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传统设计理念的局限性、内源污染及外源污染。阐明了景观水体的传统水处理技术的技术原理与技术局限。综述了目前景观水体常用的生态水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稳定塘技术及生物-生态联合处理技术。探讨了景观水体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动态一体化天然浮岛治理湖泊污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治理湖泊污染的先锋植物凤眼莲的大规模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极易泛滥成灾,并且打捞困难、含水量极高。基于环境生态工程的原则和凤眼莲作为天然浮岛的特性,设计了天然一体化自动打捞装置。该设计理念是利用太阳能进行供能,压力传感器和自动收缩杆打捞凤眼莲并进行原位去水,利用螺旋桨动力结构使浮床移动到岸边并将打捞的凤眼莲进行后续利用。研究表明:该装置可以移动和反复使用。相比于当前使用人工浮岛,应用天然浮岛治理湖泊污染更为经济可行。而且凤眼莲的去污本领比芦苇、美人蕉等其他植物更强。在解决凤眼莲易泛滥成灾、打捞困难的难题的前提下为实现高效低成本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能够统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工浮岛是一项新兴的园林生态工艺,其措施是在水体上建造浮岛,栽种植物。它具有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生产作物,节省肥料和耕地资源,美化水域景观以及削波护岸等功能。该工艺与传统人工湿地技术相比具有水质净化效果好,植物种类丰富,改善景观,经济效益高等多种优势,因而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浮床在净化城市景观水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浮床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净化城市景观水体.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作用,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净化水体成本低及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等优点.当前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浮床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在冬季水体净化功能低下,应用模式尚有待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生态浮床技术已广泛运用在水质修复的工程中,但由于其静态处理的特征,处理效果缓慢。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系统以及立体结构的设计,建立了具有自动循环功能且水处理效果显著的立体浮床。在水处理的同时,具有使静态水体循环、过滤截留杂质、美化环境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研究肇庆星湖生态与视觉景观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原因,提出该水域景观的修复方法与措施,如人工湿地的构建、乡土生境的恢复、岛屿的保护、人工浮岛的建立、清淤造景等,以期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8.
生态浮床在广州亚运城河涌的应用及景观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结合绿化施工和无土栽培技术,对"生态浮床"的造景理念和景观效果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总结了"生态浮床"具体的制作工艺和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为今后河涌的美化提供技术依据和成功的参考范例。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生态修复技术是防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之一,水源涵养林、生态植被带、生态堤、生态浮床是目前重庆地区应有较多的技术。水生植物是的净化污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将其应用于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中,能起到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效果,尤其是乡土植物的应用,还能营造出体现地方资源特色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0.
以研发适用于徐州的人工生物浮岛技术为目标,采用室内分析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工生物浮岛的载体和植物两方面对人工生物浮岛在徐州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人工生物浮岛在徐州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植物是景观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植物的搭配使景观水体层次更具多样性,植物根系可固土护坡,拦截过滤污染物,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选取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水体作为研究设计对象,对其生态景观水体进行了植物方案设计,旨在营造生态节能的良好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正水生植物是营造园林水景不可或缺的造景素材,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克拉玛依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河道开发与整治以及湿地公园的兴起,水生植物在克拉玛依园林水景应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目前克拉玛依园林水景存在着人工湖、人工河景观呆板,植物品种单一,缺乏自然情趣等问题。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引入水生植物及人工生态浮岛技术,选择适应性强、种植养护易、观赏价值高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景观提升,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一种水体修复设施——拼接组合式水生植物浮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城市景观水的污染,避免蓝藻水华的发生,目前在景观水治理行业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措施,利用生物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物生态功能来维护与修复景观水体,水生植物浮岛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生态治理设施。鉴于目前国内外的浮岛种类繁杂,在其工艺、材料、安装、造价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各有其不足之处,不适合现在大范围应用的市场要求,因此,我们最新研制出了一种强度高、浮力大、坚固耐用、便于加工、结构合理、无毒无害、可循环利用的"齿合插接型"水生植物景观浮岛。通过工程现场试验证明,已达到低造价、节能源、维护水体生态平衡和靓丽的水体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模拟生态浮床方法,从植物生长情况和生态浮床净化效率两方面评价了凤眼莲(Eichnornia crassipe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鸭跖草(Commelina commelis)、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 Boom)、黑麦草(Lolium perenne)、水芹(Oenanthe decumben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美女樱(Verena hybrida)、沿街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9种水生植物本地种对净化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综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植物中凤眼莲、水芹最适合用于生态浮床方法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净化。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是处理不同领域复杂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植物-基质-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作用是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其中基质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日趋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对提高人工湿地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基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归纳了基质在人工湿地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总结并提出了人工湿地优化措施,为人工湿地构建及处理效率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通过对传统水面花草浮托进行研究开发出的一种更为实用的新型水面花草浮托。浮托及浮床连接更方便,布局更灵活,浮床固定更牢固,更利于推广应用。从生态浮床设计、水生植物选择及种植配置等方面探讨利用生态浮床种植花草净化水质和美化绿化水体及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常德市穿紫河中,有许多像绿色草毯一样的小岛,它们或独处,或联排,或三五成群;岛上的绿植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和岸边的挺水植物、草本植物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类似这样的小岛在穿紫河里有近百个,它们叫生态浮游岛,大家习惯性简称浮岛。这种岛不是水中原有的岛,也不是人工填筑的实心岛屿,而是一种浮在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湖水环境治理采取的措施,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应用于太湖水环境治理的4大类18种治理技术进行评价。首先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同角度对18种治理技术进行了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估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最优的技术方案。最终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最优,在经济效益优先时,人工曝气复氧技术和生物制剂原位净化技术最优,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较为可靠;在社会效益优先时,生态浮床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最优,公众和政府对景观性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传统民族村寨生态风貌内涵丰富,由其村寨民居建筑、劳作田园、风俗文化及乡村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这其中乡村环境离不开植物群落资源。植物景观的展现在乡村中包括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两者共同形成村寨生态保护基质。通过具体范例对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绿色景观配置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从生态层面来提升村寨的景观质量与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化构建是当代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思路,也是构建海洋人文景观和海洋牧场布局景观化的创新工程。借鉴海洋牧场工程实践原理,主要应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艺术设计相关理论,利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原理,提出了景观系统工程的概念方案:主要包括大型浮式人工岛(下称浮岛)景观、人工鱼礁景观、海底森林(Kelp forest)~([1])景观及附属设施的景观方案。论述了景观系统工程的主要实施内容、功能区布局,为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化构建了基础研究和方案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