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书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00-102,121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试验结果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无论是树高还是胸径,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2.
闽北林区是福建省最为主要的林区,为探寻适宜的人工林造林方式,以建瓯南雅杉溪村18a生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这7种人工林林地中杉木、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好于其他6种类型人工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较其他6种类型林地要好。  相似文献   

3.
杨梅岭林场混交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霞浦县杨梅岭林场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初期生长的实地调查表明,10年生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单位蓄积量比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大72.2%,比杉木纯林大2.4倍,为较为成功的混交方式。  相似文献   

4.
混交林能改善林内的各种生态因子,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我省马尾松分布在高温、干热、土壤贫瘠的浅丘和深丘地区,进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试验;同时调查观测该区内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并与该区的杉木纯林进行对比分析。杉木、马尾松人工混交林3—5年郁闭,林内直射光比杉木小13.1—27.3%,夏季高温季节气温比杉木纯林低2.2—2.4℃,湿度大5.0—10.0%。混交林内每年单位面积上的枯枝落叶量比杉木纯林高1—2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13.7—17.3%,孔隙度大5.0—7.4%,速效性氮高0.47—2.27毫克/100克,磷高0.59—0.60PPM,钾高2.28—3.78毫克/100克。混交林分比纯林提早1—2年郁闭,间伐期可提前3—4年。第一次间伐,每亩可出小径材0.3—0.5立方米。20年生的混交林分比杉木纯林每亩蓄积量大1.1—1.3倍,且大径材占42.3%,杉木纯林仅占14.5%。 试验和实地调查结果均证明,营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不仅促进了杉木的速生,而且改善林地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对扩大我省杉木的栽植范围,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为我省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O_2互补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具有CO2 互补作用机制所产生的正效应 ,根据杉木马尾松需光特性的差异 ,采用合理的混交林结构 ,能有效地调节混交林间CO2 的能力 ,可以相互促进 ,有利于群体光合积累 ,能够改善林分生态条件 ,维护地力 ,减少种间和种内矛盾 ,有利于杉木生长 ,利用CO2 互补施肥 ,解决杉木连栽地力衰退和林地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和马尾松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在1990年至1995年的“五八”造林绿化工程中,安徽省旌德县蔡家桥林场营造了99公顷的杉木、马毛松混交林。为了充分了解杉松混交林林木生长情况及其经济效益,笔者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此杉松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结合目前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采伐情况,以现木材市场行情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杉松混交林可充分利用林地,提升林地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1杉木、马尾松的生物学特性杉木为裸子植物门杉科杉木属,乔木,喜气候温暖,空气湿度较大的丘陵山地,最适宜生长在夏无酷暑…  相似文献   

7.
从枫香和杉木的混交状况来看,杉木和枫香之间的关系比例十分协调,林木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十分合理,混交林的生产力相对比较高,蓄积量也比单纯的杉木林提高了许多。混交林对土壤的肥沃程度能够有一定的改善,能够让阔叶树木的种植范围增大,所以可以在适合的地区种植杉木和枫香。  相似文献   

8.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9.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光皮桦混交林与杉木、光皮桦纯林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混交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营造杉木光皮桦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经营方式对闽南山地典型人工林生长和生产力的长期影响,选择成熟的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目标树种的生长和林分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经营方式均提高了杉木的生长量,林分蓄积量也显著高于杉木纯林,以5杉木5马尾松林分的蓄积量最高,为156.85m3·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93年营造的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福建柏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3种不同树种组合混交林的调查,以福建柏纯林为对照,比较分析其生长效果,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明显促进福建柏的生长;3树种组合混交比2树种组合混交的生长效果好,两者间的生长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尤以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更为适宜。该混交林中的福建柏树高、胸径、材积和林分总蓄积分别比福建柏纯林提高了23.14%、17.14%、87.25%和49.74%。可进一步在闽南山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乡土阔叶树山杜英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杜英是优良的乡土速生绿化树种,对连城县宣和国营林场6年生的山杜英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山杜英与杉木和马尾松的混交林进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大小分别为山杜英与杉木混交林>山杜英纯林>山杜英与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市主要速生树种林分生物多样性及碳汇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式森林经营体系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巨尾桉、杉木、马尾松纯林以及杉木与巨尾桉、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等几种闽南地区常见的速生林分类型生物多样性和碳汇能力,结果表明:巨尾桉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碳汇能力强,年净吸收CO2量分别达33.51和27.59 t.hm-2,是很好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业原料林和碳汇林;杉木与火力楠、米老排、马尾松等混交林及集约经营杉木林碳汇能力也较强,是较好的速生用材林和碳汇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低的问题可以通过营林措施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镇办半山林场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了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12年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2年生的福建柏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比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分蓄积量提高8.09%、10.35%、106.78%,林分总生物量提高8.21~35.98t/hm2,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比纯林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经1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木荷作为杉木的伴生树种营造杉荷混交林,可改善林分小气候;增强林分抗性、减少虫害: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产量,混交林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大54%~81.7%,林分生物量比纯林大58.7%~89.8%.文中还对杉木混交林的造林地选择,混交方式等营林技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顺昌县的杉木纯林、毛竹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等5块样地为对象,从结构性、功能性和抗干扰性等3个方面出发,筛选出15个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实现了研究区森林健康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顺昌县杉木纯林、毛竹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等5块样地的森林健康综合指数值依次为-0.27、-0.25、0.35、0.53和-0.01,从优到次的排名为:杉木阔叶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林、毛竹纯林、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豆树杉木混交林的生长效果进行的实验,分析了红豆树在混交林中生长的特点、混交比例在不同径阶的分布状况、红豆树纯林与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结果显示:红豆树纯林到2.3倍的时候,混交林平均的累积量大约可以达到468.45m3/hm2。以红豆树和杉木对比,红豆树的生长较慢,适合首先种植,而后种植杉木,这样红豆树的生长就可以平和种间关系,稳定长期发展,获取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杉木萌芽混交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但其纯林主伐后连栽会严重造成林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杉木纯林应尽量避免连栽,人工更新时要改变单一树种,应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并形成复层林,使林下枯枝落叶量多,以增加土壤有机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安溪县龙涓乡水云波林场根据现有的杉木萌芽纯林状况采取不同技术措施,对其进行了改造,如整地、套种、使杉木与福建柏、湿地松、木荷形成了混交林.我们对1989年采用不同整地方式的二茬杉木萌芽混交林和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枫香混交林生长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林木生长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入手,对杉木枫香混交林与枫香、杉木纯林进行了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长优势明显,有利于地力的维持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群落。改善了林内的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的理化性状,是一种高产稳定、生态协调的人工针阔混交林类型,与杉木纯林相比,11年生混交林蓄积提高34.8%,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3.3%,含氮量增加12.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5%、8.3%和11.3%。营造杉木枫香混交林是杉木纯林皆伐迹地更新,防治地力衰退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