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如下结论:(1)近年来,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比较平均;(2)山东省逐渐形成西北、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空间分布格局;(3)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对外合作、历史基础、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及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引力模型、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对2004~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差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0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时空差异明显,鲁中和鲁东地区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于鲁西地区,城市旅游经济连系呈现不规则的"H"型空间结构模式;泰安的旅游地位和作用突出,济南和青岛的旅游影响力下降。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区位、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山东省时空差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结合研究区域的特点选用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以重庆市38个研究单元为例,研究了该区域2008年、2012年以及2017年3个时间点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并借助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构了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了重庆市2008年、2012年和2017年3个时间点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度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高、低等级差异悬殊,中心区域的协调性较好,呈现出空间极化特征。整体上看,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性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呈阶梯状递减。  相似文献   

4.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指引下,当前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与实践不断迈向新的阶段.绿色经济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包括效率、和谐、持续等目标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不均衡,乡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其在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的方面;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城镇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社会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带动和辐射作用.只有加快小城镇发展,才能推进县域经济由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向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转变,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基于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百度指数"功能,获取了2016~2020年山东省13个5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对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人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山东省5A级旅游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存在显著差异,从2016年至2020年总体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且季节性变化明显;空间分布上,对山东省5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空间距离较近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群结构特征上,对山东省5A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较高的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性别结构上男性占比较女性略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引力模型构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8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越来越紧密,呈现向外辐射的经济效应;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心节点主要是武汉和长沙;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10年重庆县域人口数据,采用不均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对重庆市县域人口空间格局和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各县人口数量差异巨大,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主城区密度高,周边县域略呈环状逐渐降低,两翼是人口密度分布最低的区域;不均衡指数表明人口分布的集中性不断增长,主城区及其附近县域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地区;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逐渐增大,空间聚集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说明人口空间分布以"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为主,热点区的空间范围正在增大,冷点区的空间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森林旅游业是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以林区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社会风俗等资源为依托.以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以森林特色为主要标志的新兴绿色事业.繁荣的森林旅游业,有特色的森林公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标志着经济发展实力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所以.各国都把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作为振兴经济,显示实力,实现森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来扶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评价法、协调发展函数和全局自相关分析法,对2009~2018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协调关系以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东省生态文明发展指数与城镇化发展指数在整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2)各地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平稳上升状态;在空间上呈对称分布的空间格局;(3)各地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从强集聚分布逐渐变为弱集聚分布,最终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对南平市林业产业布局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服从全局、整体最优、符合区域发展阶段和注重区域特征等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平林业产业布局的"十"字型和网络结构的2个阶段模式,为南平以及闽西北地区林业产业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东省林业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前景进行了分析,意在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潜力,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最终使林下经济得到健康、稳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参考韧性基线模型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韧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偏低,且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一级韧性城市具有绝对优势,二级韧性城市出现断层,省域中心城市边缘地区韧性发展水平偏低;(2)近10年来四川省城市整体韧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环境韧性与组织韧性水平有显著提高,经济韧性水平发展滞缓;(3)基础设施韧性与社区韧性是大多数城市的韧性短板。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华池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其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华池县2014-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基础资料,运用信息熵空间统计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该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序变化上,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略有上升,优势度略有下降。在空间差异上,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基本集中分布。(2)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正空间自相关性,且局部空间格局变化不大,表现出集聚演变特征。(3)华池县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减直接导致了其信息熵的变化,地区经济与信息熵的变化呈强度关联,是其信息熵增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取定点调查、抽样统计和走访农户等方式,对苏北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苏北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总结出林下经济间作模式多样化、经营方式合作化和综合效益最优化等发展特点,指出了发展过程中缺乏重点项目支撑、缺乏风险共担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苏北林下经济的3点建议:1.制定规划、突出重点,真正让林下经济"活"起来;2.科学引导、创新机制,真正让林下经济"壮"起来;3.加大投入、风险共担,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以成昆铁路为辐射轴,以50km为辐射半径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GeoDA和ARCGIS 9.2对成昆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从全局相关分析来看,研究区域各县级行政区人均GDP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表现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集聚。通过LI-SA空间聚集性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的成都及其周围县域,经济落后的地区集中在四川阿坝和云南楚雄州,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极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崔春玲  崔晓 《技术与市场》2023,(11):143-147
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分析2003—2019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在地理空间和经济区域的差异以及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相邻地区空间差异性较小;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地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的差距也较大。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呈现绝对β收敛,但经济距离权重矩阵下的收敛速度比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的收敛速度慢,在地理距离和经济差距影响下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空间网络的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以促进湖南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在"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演变发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排列组合理论对湖南复合系统演变发展进行评价,并按照各子系统的等级差异进一步分类。运用空间网络相关理论,构建"以研究单元为节点、以研究单元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边权"的复合系统空间网络,引入空间依赖度对边权进行赋值,描述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节点度进一步界定关键节点和需调控的研究单元,从而提出复合系统空间格局优化的有效调控方式。【结果】湖南复合系统以生态优势型和生态较好型为主导,呈现向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发展的演变趋势。从拓扑结构来看,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在空间网络的影响和作用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的影响和作用较小。结合空间效应强度来看,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改善空间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的地位相对重要,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结论】单一化和低度均衡型节点对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但实际调控难度较大;而多元化和高度均衡型节点在局部空间格局中具有重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但该部分研究单元对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湖南"森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面临的现实问题。进一步研究2015年湖南复合系统空间网络的节点度-空间效应强度发现,在优化空间格局主体思路的指导下,有效调控方式可确保关键节点在复合系统空间格局中的地位,并应对复合系统演变发展中存在改善空间(空间效应强度低于0.5)且对整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节点度在5以上)的研究单元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西藏自治区7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人均C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的变量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对西藏200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到结果:从时间尺度看,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直线扩大趋势,相对差异逐年不断减少;从空间尺度看,经济聚集程度高,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