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南山地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1996年种植的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20年生秃杉人工林单株平均生物量为202.56 kg,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167.74、34.81 kg,分别占个体总生物量的82.81%、17.19%;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干根桩叶枝粗根细根中根。秃杉林分总生物量达177.75 t·hm~(-2),其中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176.23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9.14%;凋落物的生物量含量比较小,只有1.52 t·hm~(-2),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0.86%。20年生秃杉人工林的生产力为11.87 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干树叶树根树枝。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青冈栎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规律,为青冈栎人工林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生物量调查,并在每个标准地内各选取6株不同径级的平均木伐倒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1)青冈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范围分别在0.15~0.45 m、0.09~0.56 cm和0.000 4~0.01 m~3之间。(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15 a和40 a,高峰值分别为0.45 m、0.56 cm和0.010 0 m~3·a~(-1)。(3)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50 a,林分达到数量成熟,可以确定为主伐年龄。(4)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单株总生物量高达936.22 kg·株~(-1),各组分生物量排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426.95 kg)大枝(201.44 kg)根蔸(134.19 kg)树皮(41.23 kg)小枝(36.83 kg)叶(35.02 kg)粗根(32.40 kg)枯枝(15.71 kg)中根(9.69 kg)细根(2.76 kg)。(5)青冈栎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595.1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33%,其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为481.32 t·hm~(-2)和113.80 t·hm~(-2),占乔木层比重为80.88%和19.12%。(6)50年生青冈栎林分的总生产力为18.57 t·hm~(-2)a~(-1),3个植被层生产力大小为:乔木层(15.91 t·hm~(-2)a~(-1))灌木层(1.85 t·hm~(-2)a~(-1))草本层(0.82 t·hm~(-2)a~(-1));分别占总生产力的85.65%、9.94%、4.41%。青冈栎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0 a。合理调整密度、科学间伐和改善林下环境是促进青冈栎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样地测定方法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的碳素含量、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皮桦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11.3~477.6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材、干皮、树根、树枝、树叶。灌木层碳素含量为455.4g/kg,草本层为427.2g/kg,凋落物层为427.1g/kg。0~80cm土层碳素含量为15.8g/kg,其中表土层(0~20cm)的碳素含量(31.0g/kg)明显高于其他土层。(2)光皮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201.45t/hm~2,其中乔木层为51.86t/hm~2,占25.74%;灌木层为1.02t/hm2,占0.51%;草本层为0.51t/hm~2,占0.25%;凋落物层为1.81t/hm~2,占0.90%;土壤层为146.26t/hm~2,占72.60%。(3)光皮桦12年生人工林年净生产力为11.22t/(hm~2·a),年净固碳量为5.06t/(hm~2·a),折合成CO2的量为18.56t/(hm~2·a)。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标准木和样方收获法,对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20.55t/hm2,年平均净生产力为8.47 t/(hm2.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02.17t/hm2,净生产力为8.09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8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80%,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0~14 m,分别占树枝和树叶总生物量的71.11%和73.05%,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粗根(直径大于5 cm)>根头>中根(0.5~5 cm)>细根(<0.5cm),粗根生物量占根总生物量的53.98%。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48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物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单株生物量为81.61~576.12 kg;总生物量为281.79 t/hm~2,其中乔木层、林下层分别为268.71和13.08 t/hm~2,占比分别为95.36%和4.64%;乔木层生产力为7.77 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7.89 t·hm~(-2)·a~(-1))的98.48%。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省黄丰桥国有林场广黄分场15年生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收获法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樟单株生物量随着胸径的增长而增加,不同径阶单株植物的生物量差异明显,其生物量在各器官上分配为干材根蔸枝条叶干皮粗根中根细根。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间存在密切关系,拟合的回归模型精度均为0.9以上。香樟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为183.19 t/hm~2,分配规律为干材根蔸枝条叶子干皮粗根中根细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26.90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56.29 t/hm~2,分别占乔木层生物量的69.27%、30.73%,且地上部分生物量是地下部分生物量的2.3倍。林分的平均生产力为14.00 t/(hm~2·a),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其中乔木层为12.22 t/(hm~2·a),占林分总生产力的87.29%,林下植被层为1.78 t/(hm~2·a),占总生产力的12.71%;林分中生产力在各层中的分配规律大小依次为: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分别占林分总生产力的87.29%、8.79%、3.93%。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来宾市维都林场36年生顶果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为501.7 g/kg,介于483.40~516.95 g/kg之间,表现为:树叶树干根兜粗根枯枝中根鲜枝细根树皮;生态系统碳密度为554.89 t·c/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为主要的碳库,分别为406.60 t·c/hm2、143.72 t·c/hm2;不同层次表现为乔木层(占总量73.28%)土壤层(25.90%)灌木层(0.55%)凋落物层(0.25%)草本层(0.02%)。顶果木年净固碳量为32.18 t·c/(hm2·a),净碳素累积量为11.29 t·c/(hm2·a),具有很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7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调查的数据,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树干所占比重最大且逐渐增大,在林龄28年时,乔木层的生物量最大为167.8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垂直分布序列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为50.28 t/hm2、4.32 t/hm2、1.50 t/hm2,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2.44 t/hm2·a-1、0.19 t/hm2·a-1、0.14 t/hm2·a-1。杉木人工林总平均生物量、总平均碳储量和总平均年固碳量分别为119.05 t/hm2、56.10 t/hm2、2.77 t/hm2·a-1。因此,乔木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碳库层,对于森林的碳汇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填补观光木在生物量方面研究的空白,提高人们对广西珍贵树种的认识,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于1 983年种植的观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分析了观光木人工林不同径阶平均单株生物量变化及其分配规律、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并研究了林木各器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观光木人工林林分的生物量为72.05t·hm_2,乔木层的生物量为59.01t·hm_2,比重很大,达到了81.90%,其次是根系,占22.55%.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腐殖质层生物量分别为8.86t·hm-2、1.99t·hm-2、2.19t·hm_2.林分内各部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腐殖质层>草本层.为观光木人工林研究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尾细桉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最大,占乔木层碳贮量的52.81%;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年净生产力平均为17.56t·hm-2a-1,年净碳固定量平均为8.43t·hm-2,折算成CO2量为30.91t·hm-2a-1;整个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958.37万t,年净碳固定量为280.97万t·a-1;从不同区域来看,中部山地区尾细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达11.89t·hm-2a-1,远高于北部平原区(8.97t·hm-2a-1)、西部沿海台...  相似文献   

12.
对11 a 生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香梓楠各植物器官碳素平均含量的变化范围在450.98~514.45 g/kg 之间,各器官碳含量的排列次序为:干材>根蔸>粗根>枝>中根>细根>叶>皮。(2)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82.32 t/hm2,其中土壤层所占比例最高,达77.62%,灌草层所占比例最少,仅占0.30%,各生物层次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3)香梓楠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81.68 t/hm2,乔木层、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95.68%、1.45%和2.87%,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4)香梓楠人工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和净固碳量分别为7.10和3.56 t/(hm2· a),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3.
桂东南地区火力楠人工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样方收获法等对桂东南地区31年生火力楠人工林的生物量、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拟合的回归模型可靠度高;林分平均木单株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同径阶间差异显著;林木不同部位平均生物量的排序依次为:树干>枝条>根兜>粗根>叶子>中根>细根>果实;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10.81 t/hm2,其中树干的生物量达132.86 t/hm2,占全株生物量的63.0%,年净生产力达6.8 t/(hm2·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特征,采用径阶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桂东南12年生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31.38±1.93 t·hm~(-2),净生产量为2.62±0.24 t·hm~(-2)a~(-1);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为干(53.85%)根(28.30%)枝(10.57%)皮(6.32%)叶(0.95%),干、根为主要分配器官,两者占总生物量的82.15%;沿树干向上,干、皮生物量逐渐减少,而活枝和叶生物量则呈先增后减少的趋势,活枝、叶生物量在树干高度4~6 m段达到最大;根系生物量以根桩所占的比例最高,细根最小。  相似文献   

15.
为给杜仲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收获法,以武陵山区小流域不同年龄结构杜仲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杜仲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7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5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各器官按照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干、根、枝、皮、叶;在林分生物量组成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74.04%),枯落物层次之(15.92%)。27年生杜仲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510 741.82 kg/hm2,明显高出5年生杜仲人工林;27年生杜仲人工林年平均净生产力为26 782.13 kg/(hm2·a),高于其它年龄段杜仲人工林,在各林分中以树干的净生产力最高,树皮最低。  相似文献   

16.
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原始冷杉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424.52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为300.02 t·hm-2,占总生物量的70.67%,其次是死亡木111.53 t·hm-2,占总生物量的26.27%,灌木层与草本层生物量较低,分别为2.59和0.18 t·hm-2,所占比例分别为0.61%和0.04%.乔木层中,树干、皮、枝、叶与根的生物量分别为194.59、33.96、20.22、12.39与38.48 t·hm-2.随着树木生长,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测定了林地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及根系碳储量,并用生物量方程法估测了乔木层碳储量。结果表明: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8、30和40年生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内,总碳储量分别为104.9 t·hm-2、136.67t·hm-2和176.89 t·hm-2,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9%、14.97%和28.48%,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为90.73%、72.98%和68.01%。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正向积累是导致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 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 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 9 gC·8-1,树皮0.465 4 gC·g-1,树枝0.523 2 gC·g-1,树叶0.495 8 gC·g-1,树根0.493 1 gC·g-1,灌木层0.498 9gC·g-1,草本层0.473 3 gC·g-1,苔藓层0.414 3 gC·g-1,枯落物层0.388 2 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 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为227.59 t·hm-2,其中乔木层91.33 t·hm-1,占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40.13%,灌木层0.38 t·hm-2,只占0.17%,草本层1.71 t·hm-2,占0.76%,苔藓层0.63 t·hm-2,占0.28%,枯落物层0.66 t·hm-2,占0.29%,林地土壤(0~80 cm)碳贮量为 132.88t·hm-2,占58.40%;其碳库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0~80 cm)>乔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苔藓层>灌木层;楠木林分净生产量为8.570 6 t·hm-2a-1,其中乔木层净生产量为6.669 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7.82%.楠木林分碳素年固定量4.253 6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固定量3.573 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84.01%.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20.
甜槠是亚热带典型的地被性植物,群落类型多,分布广,在混交林中常形成上层的优势种,或形成纯林,本文通过对湖南平江县国有芦头林场天然甜槠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建立了甜槠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揭示了天然甜槠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槠单株生物量与胸径存在正相关,不同径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生物量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一致规律:树干树枝粗根树皮大根树叶中根小根细根。甜槠林林分总生物量为384.32 t·hm~(-2),其中乔木层的生物量为373.86t·hm~(-2),林下层的生物量为10.46 t·hm~(-2),分别占生物量总量的97.28%和2.72%。而天然甜槠林生物量在垂直结构的分配规律为: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以为芦头林场天然甜槠林的管理及经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