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清 《绿色科技》2014,(4):107-109
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时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最佳嫁接时间段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3.
油茶不同无性系嫁接育苗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M43、M48和M60为接穗,普通油茶芽苗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育苗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不同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的差异不明显,苗高、地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径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嫁接苗成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2.1%~84.9%和75.2%~79.8%,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62~11.67 cm和0.31~0.36 cm。。  相似文献   

4.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25-128
以福建省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闽48和闽60作为嫁接穗条,普通油茶籽发芽后作为芽苗砧,研究不同无性系、天气(阵雨、小雨、晴天、阴天)对油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天气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木高度均存在极显著影响,无性系与嫁接天气的交互作用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无性系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4.9%~82.7%、72.8%~78.2%、9.81~13.11 cm,不同天气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成苗率和苗高分别为75.5%~82.9%、72.4%~80.2%、10.20~12.61 cm。其中,以无性系闽60、晴天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最高,无性系闽43、晴天嫁接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苗高最高。  相似文献   

5.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是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容器育苗相结合的一种育苗技术,具有生长好、成本低、周期短、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同时能保持优良无性系的优良特性,是当前油茶育苗的主要途径。从育苗前期准备、芽苗砧嫁接、容器苗培育、苗木分级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阐述,为油茶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嫁接天气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不相同,成活率的差异显著,成苗率的差异明显,苗木高度的差异极显著,而苗木地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与嫁接天气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存在差异,但差异程度不相同;成活率的差异显著,成苗率的差异明显,苗木高度的差异极显著,而苗木地径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钢架大棚环境下芽苗砧嫁接时间对油茶成活率、生长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油茶最佳嫁接育苗时间。选择油茶‘长林4号’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木质化穗条,分别于2013年5月6日~6月4日嫁接,于当年10月底统计各时期嫁接成活率、秋梢率和生长量等,比较不同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成活率最高,为89.93%,其次是5月6~10日,成活率为87.27%,5月31日~6月4日成活率最低,仅为41.63%;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木秋梢率及叶面积数值均最大,分别为25.17%和12.60cm2;6个处理总叶片数依次为10.67、11.33、9.67、9.50、9.33和9.00,高径比依次为52.11、48.14、48.41、40.73、42.75和36.82;5月11~15日嫁接苗木主根最长(8.53cm);5月31日~6月4日嫁接苗木根茎比最大(0.459)。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成因之一,在安庆地区钢架大棚环境条件下,5月11~15日为最佳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其它时间段。  相似文献   

9.
2010年冬季在红河州建水县李浩寨油茶苗圃基地,开展了油茶芽苗砧嫁接和实生苗嫁接育苗试验,结果为:①冬季嫁接育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其中芽苗砧嫁接成活率达88.3%,半年生平均苗高达15.3cm,平均地径0.35cm;实生苗嫁接成活率达91.3%,半年生平均苗高达19.4cm,平均地径0.42cm。②两种嫁接方式的苗高、地径、接穗粗度、接穗长度、根长、侧根数、叶片数差异大,以实生苗嫁接的苗木长势较好。经方差分析,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赣系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油茶育苗经营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投资依据,调查分析了江西省林科院宜春育苗基地25个高产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的保存率、出圃率以及单位育苗的投入与产出,分析表明:赣无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投入产出比较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的不同品种、接穗处理、嫁接天气3类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接穗处理、嫁接天气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的成活率、成苗率、苗木地径和高度;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平均成活率81.1%~86.5%、平均成苗率71.2%~78.3%、平均苗木地径0.301-0.312cm、平均苗木高度8.44~13.77cm。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的接穗处理宜选择B2(1芽带1/2叶片),嫁接天气以阴天(C2)为好。  相似文献   

12.
油茶嫁接育苗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容器嫩砧嫁接、嫩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容器、芽苗砧嫁接植入苗床4种方法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进行育苗试验,对其嫁接成活率、苗木保存率、苗木生长量、出圃苗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嫩砧嫁接方法在各项测试指标上均优于其它3种育苗方法,具有成活快、单位效益高、生长快等优点,是油茶嫁接育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嫁接成活率,增加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苗木 培育批量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山茶属砧木种类、存储时间、嫁接时间、种植环境(温室大棚和大田阴 棚,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等不同嫁接处理的杜鹃红山茶嫁接扩繁试验,运用多重比较对嫁接成活率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砧木杜鹃红山茶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茶(C. oleifera)幼 嫩芽苗和高州油茶(C. gauchowensis)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幼嫩芽苗和广宁红 山茶(C. semiserrata)营养袋苗,高州油茶半木质化的芽苗砧和芽苗根砧嫁接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油茶和攸 县油茶幼嫩芽苗;同种树种的芽苗根砧和芽苗砧嫁接,5 月和9 月嫁接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随取随用砧 木比存储砧木,砂壤土基质比混合基质(体积比为50% 砂壤土+50% 泥炭土),温室大棚比大田阴棚的嫁 接成活率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高州油茶半木质化芽苗砧为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种植在室内大棚 的砂壤土基质中,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0.1%,且砧木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了砧木资源,可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芽苗砧嫁接,是以尚未展叶的油茶芽苗作砧术进行嫁接的一项油茶无性繁殖新技术。它具有嫁接成活率高,操作方便、繁殖指数高、苗木生长好、移栽造林方便、可以实现全年室内工厂化育苗等优点。此外,像山茶、核桃、文冠果、板栗、银杏等大粒种子树种的无性繁殖,均可采用芽苗砧嫁接。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采用两向分组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混农模式对龙海市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产前期油茶林地进行连续3年不同混农套种模式的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油茶闽43~#、48~#、60~#3个优良无性系品种之间造林成活率及幼树树体营养生长(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而混农套种模式与CK相比,混农套种的造林成活率略有下降,但影响不显著;但对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混农模式是油茶幼树树体营养早日建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农套种模式可极显著地提高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同时产前期油茶林混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收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产前期油茶林+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混农套种的产前期油茶幼林树高生长提高了47.9%、地径生长提高了33.3%、冠幅平均直径提高42.9%、年平均经济纯收入增加2437.5元/hm2,可以在油茶产区的产前期油茶林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云南油茶育苗实践,总结出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苗培育技术,通过科学方法和精心管理,培育出的油茶苗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当年生苗木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是一项用油茶良种材料进行无性系繁殖的新技术。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好,用工省,繁殖指数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油茶芽苗砧嫁接即油茶胚轴嫁接。油茶芽苗砧嫁接具有繁育速度快、造林成活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油茶良种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的研究,掌握一套备砧、嫁接和接后管理等较为完善的芽苗砧嫁接技术。该技术能加速油茶良种繁育,提高苗木质量,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罩”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砧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技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