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7年生檫树杉木人工混交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檫树杉木混交林在坡位上、中、下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林分平均蓄积量之间有显著差异;下坡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林分平均蓄积量最大,混交效果最好;檫树杉木混交林效果明显好于檫树纯林。  相似文献   

2.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间伐对杉木木荷混交林生长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年营造2005年间伐的杉木木荷混交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间伐能促进混交林分中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分别比未间伐林分提高7.7%、8.2%、23.6%,影响达显著水平;木荷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未间伐林分提高13.1%和35.8%,影响也达显著水平,但对木荷树高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间伐对混交林中杉木与木荷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林分总蓄积量影响不显著,说明通过间伐不能显著提高林地最终生产力,但能提高材种规格。  相似文献   

5.
调查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建柏与杉木混交后,两树种生长良好。建柏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13.6%、123.2%、144.1%;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平均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37.5%、128.6%、221.1%。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0~20 cm土层大于0.25㎜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结构体破坏率低13.82%;有机质和水解性N含量分别提高0.452%和18.1 mg/kg;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1.09%、1.11%、1.13%;土壤容重低0.067 g/cm^3;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高3.00%、3.50%、2.04%。混交林40 cm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 t/hm^2,大大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与生物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明溪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6cm、4.5m、0.00817m3、4.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70%、1.12%、3.29%、2.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0cm、6.10m、0.00754m3、3.878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884m3.hm-2和13.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29倍和2.08倍.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21年生、13地位指数的第1茬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保留杉木萌芽条、套种酸枣更新的5年生萌芽杉木酸枣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与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茬萌芽更新的杉木酸枣混交林生长良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6cm、4 5m、0 00817m3、4 788kg·株-1,与萌芽更新的杉木纯林相比,均略有提高,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3 70%、1 12%、3 29%、2 79%;混交林中酸枣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5 0cm、6 10cm、0 00754m3、3 787kg·株-1,除了平均高外,均小于杉木;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分别为24 884m3·hm-2和13 32t·hm-2,分别是纯林的2 29倍和2 08倍。萌芽杉木与酸枣混交林是一种生产力较高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林地营造杉木马尾松纯林、混交林试验,经过13a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地林木生长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不同林地13a生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比杉木、马尾松纯林树高提高23.54%、19.75%,胸径粗提高18.01%、13.47%,冠幅提高6%、7.6%,枝下高提高10.2%、7.2%,单株材积增加65.96%、56.82%,蓄积量大44.96%、66.32%,林分总生物量分别增加28.62~48.05t/hm2;混交林土壤肥力养分较纯林高。  相似文献   

9.
邹淑琴 《绿色科技》2013,(10):119-121
对杉木采伐迹地改造,营造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对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土壤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年生的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木生长因子、林分生长量高,平均树高分别大14.72%、17.09%;胸径分别粗17.93%、21.94%;冠幅分别大14.33%、7.72%;枝下高分别大4.70%、13.26%;单株材积分别大71.79%、81.08%;每公顷林木蓄积量分别多29.34%、37.24%。能改善林地立地条件,提高土壤养分N、P、K元素,增加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1.5 a林龄人工杉木、木荷与10.5 a林龄天然檫树、南酸枣混生的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种组成分别为9杉1阔、8杉2阔、7杉3阔、5杉5阔等4种林分的生长效果。8杉2阔的林分蓄积最高,总蓄积297.73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3.28 cm、树高11.52 m、蓄积226.56 m^(3)/hm^(2)、年均生长19.70 m^(3)/hm^(2),达到福建省杉木最适宜区速生丰产林立地等级Ⅰ级的大径材生长量指标,可供科学培育半天然杉阔混交林参考。9杉1阔的林分次之,总蓄积252.04 m^(3)/hm^(2),其中杉木平均胸径11.96 cm、树高9.34 m、蓄积189.46 m^(3)/hm^(2)。7杉3阔的林分最差,总蓄积182.79 m^(3)/hm^(2),其中杉木58.31 m^(3)/hm^(2),檫树91.83 m^(3)/hm^(2)。5杉5阔的林分,檫树生长最优,10.5 a林龄保存密度775株/hm^(2),平均胸径16.79 cm、树高14.32 m、蓄积131.60 m^(3)/hm^(2),总蓄积207.37m^(3)/hm^(2),森林演替成天然檫树为主的混交林,可逐步疏伐改造为檫树母树林。  相似文献   

11.
选取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30年生湿地松与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其林木生长、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与管理措施下,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P<0.05),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虽比纯林有所提高,但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高于纯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也显著高于纯林(P<0.05).  相似文献   

12.
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造林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杉木林地枫香、杉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枫香、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保存株数、林分蓄积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8杉2枫混交比例枫香、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8杉2枫混交林分保存株数最多,10枫纯林蓄积量最大,其次依次顺序是6杉4枫、8杉2枫、5杉5枫,10杉纯林蓄积量最小。8杉2枫、6杉4枫的混交比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三明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单株生物量均得到提高 ,单株细根量增加 2 4 5 4 % ,林分总蓄积量增加 14 72 % ,林分总生物量增加 2 7 4 % ,表明混交林比纯林有更高的生产力。混交林中杉木单株生物量是观光木的 1 85倍 ,且具有明显的树干有机物积累优势。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比例较高 ,而林下植被层则较小  相似文献   

14.
对22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5.
陈志洪 《绿色科技》2021,(5):97-100
在杉木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秃杉、木荷两树种的混交林和纯林,对12年生林木的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经调查效果探究,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及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结果显示:混交林两树种混交与单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均比纯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7.5%、8.5%,胸径粗11.60%、9.70,树冠大4.8%、11.7%,枝下高大7.14%、25.00%,单株材积大31.3%、33.3%,蓄积量多27.5%、29.6%。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比纯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韦赤桉与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单一树种经营的弊端,提高林分生产力,开展韦赤桉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韦赤桉×杉木混交林、韦赤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6种模式造林试验,对其7年生林分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种造林模式的保存率均超过87%;与3种纯林造林模式相比,林分密度为2505株/hm-2,韦赤桉与杉木1∶3比例混交和杉木×马尾松1∶1比例混交的两种造林模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在这两种混交造林模式下,韦赤桉、马尾松、杉木的生长状况均较纯林造林模式好,其中韦赤桉与杉木混交林的韦赤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韦赤桉纯林高出9.96%、19.82%和40.05%,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较杉木纯林提高了24.89%、10.73%和69.23%.  相似文献   

17.
杉木纯林及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西南宁市郊杉木纯林和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杉木纯林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差异,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营造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生长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的径阶集中分布范围为18~22 cm,纯林主要集中分布在12~20 cm径阶范围内;杉木混交林径级离散度为0.593 3,杉木纯林径级离散度为0.929 3,混交林分化不明显而纯林分化明显。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混交林土壤中全N、氨态N、全P、全K、速效P、速效K含量均显著多于杉木纯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均逐渐减少。混交林林分结构比纯林稳定,养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运用青钱柳育苗繁殖栽培技术,采种育苗繁殖,培育青钱柳一年生苗木在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杉木萌芽后,形成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经过8a的经营管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量,比青钱柳纯林林分生长量增加很多。经调查分析显示:混交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树高、胸径、树冠、单株材积、郁闭度,分别大于青钱柳纯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多0.40%、树高大8.12%、胸径粗11.97%、树冠10.26%、郁闭度12.5%,单株材积大25%、蓄积量多23%。这表明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半枫荷与杉木混交、半枫荷纯林、杉木纯林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7年生半枫荷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半枫荷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中7年生杉木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明显高于同龄林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量指标。混交林的半枫荷平均胸径为8.14cm,平均树高为7.19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19m~3,保存率达89.3%,分别比纯林高出1.48cm,1.46m,0.0091m~3,2.2%;混交林的杉木平均胸径为8.84cm,平均树高为6.43m,单株平均蓄积量0.024m~3,保存率达93.7%,分别比纯林高出1.19cm,1.11m,0.0073m~3,1%。半枫荷与杉木混交,林分郁闭度达到0.90。分别高出杉木纯林0.1,高出半枫荷纯林0.2。经分析对比说明,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坡位对林木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量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下坡位生长最快,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慢。  相似文献   

20.
杉木、檫树混交林光合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杉木、檫树光合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对杉,檫网状混交林及其纯林的光合生产力进行了探讨。林分的物质生产结构,尤其是光合系统中的叶面积密度、叶面积指数及叶的年龄结构,与林分的光合生产力关系最为密切;它们还直接影响林分的光能分布。林分的光合生产力以混交林最高,檫树纯林最低。在混交林内,光合生产力以檫树最高,檫树近旁的第1行杉木最低。在林分或单株标准木范围内,。光合生产力与林地生产力在a=0.05的水平上,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