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中甲虫的时间动态,为阔叶红松林中甲虫保护与利用以及评价甲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甲虫成虫整个活跃期,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并配合诱剂在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采集甲虫标本,每个样地分别布设6条样带。【结果】共采集甲虫7 776头,隶属于33科239种,其中以叩甲科、隐翅虫科、露尾甲科和天牛科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不同采集时间优势类群各不相同,叩甲科是7个采集时间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是5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露尾甲科是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优势类群,天牛科是7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叩甲科、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个体数在5月下旬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天牛科在7月上旬数量最多。时间变化对甲虫多样性各指数存在显著影响,甲虫个体数高峰期在5月下旬,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上旬;均匀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下旬。物种数与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物种数的增加能够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升高。【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内的温度和林分因子等也会随之改变,各类群甲虫的习性差异较大,使得甲虫个体数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甲虫羽化高峰的结束,甲虫的个体数量又迅速下降。随着林内温度升高和植被变得丰富,使得7月上旬甲虫的个体数又出现1个小高峰期。相对于其他类群,叩甲科与6月、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与5月下旬、天牛科与7月和8月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应用飞翔拦截诱捕器比传统采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翔甲虫的采集效率,这不仅丰富了甲虫研究的采集方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甲虫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天牛科昆虫是危害严重的林业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昆虫信息化合物的鉴定及应用,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已从100多种天牛科物种中鉴定出信息化合物质,天牛亚科(Cerambycin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和椎天牛亚科(Spondylidinae)鉴定出雄性天牛的聚集信息素组分,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和锯天牛亚科(Prioninae)物种主要是鉴定出雌性天牛释放性的性信息素组分。这些信息素组分在不同亚科、不同属和种之间重叠率高,同一种组分可以在多种天牛物种中发挥作用,调节昆虫行为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在害虫治理中具有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对国内外已研究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进行系统分析,可为今后鉴定新的天牛科信息素组分提供依据,加快我国天牛科信息素组分鉴定和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定样地和样带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长白山北坡、西坡和南坡阔叶红松林带、暗针叶林带、亚高山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的天牛种类组成进行连续8年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天牛科昆虫116种,隶属6亚科71属。其中:花天牛亚科51种,占43.97%;沟胫天牛亚科35种,占30.17%;天牛亚科23种,占19.83%;椎天牛亚科4种,占3.45%;膜花天牛亚科2种,占1.72%;锯天牛亚科1种,占0.86%。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天牛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阔叶红松林带有天牛105种,单带种44种,没有优势种;针叶林带有天牛73种,单带种8种,优势种2种;岳桦林带有天牛29种,单带种1种,优势种4种;高山苔原带有天牛18种,没有单带种,优势种2种。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9月,以6,7月份种类最丰富。长白山天牛物种北坡最多,西坡次之,南坡最少。从低海拔的阔叶红松林到高海拔的高山苔原带,古北区系成分呈增加的趋势,跨古北、东洋2区系和东亚区系成分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长白山天牛科昆虫区系结构主要以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成分为主,东亚区系成分为辅。根据长白山花天牛亚科物种所占比例最大推测,长白山是花天牛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查清我省天牛科昆虫种类、分布、为害,以利于防治、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几年来笔者陆续进行了天牛科昆虫的整理和鉴定工作。已发表三份名录,包括锯天牛亚科23种,幽天牛亚科9种,花天牛亚科6种,天牛亚科97种,瘦天牛亚科2种。本文仍为天牛亚科,共记载41属,96种。其中中国新记录5种,云南新记录25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兰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东南坡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过渡带,具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经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有4亚科17属23种,其中幽天牛亚科(Aseminae)1属1种,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5属7种,天牛亚科(Cerambycinae)5属6种,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6属9种;赤峰市昆虫分布新记录种13种。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天牛科昆虫以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仅分布于古北界的种类有15种;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共有种为7种;古北界和澳洲界分布的共有种有1种。以幼虫危害乔木树种的17种天牛中,仅危害针叶树的5种,仅危害阔叶乔木11种,既危害针叶树、又危害阔叶树的1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阔叶红松林是我国长白山林区顶级植物群落,林内动物、植物种类丰富,分析阔叶红松林及阔叶混交林中腐木甲虫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林分因子对腐木甲虫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腐木甲虫与森林生境变化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为评价天然林在保持腐木甲虫多样性的作用,以及不同生境对腐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3年,每年5月中旬—8月下旬的腐木甲虫活跃期,在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杨桦林、水胡林中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持续采集林内腐木甲虫,通过甲虫的生物学、相关文献资料和数据库确定腐木甲虫种类。【结果】共采集到甲虫39个科239种,其中,腐木甲虫203种,7 465个个体;叩甲科、露尾甲科、隐翅虫科和天牛科的数量和种类较多;四星蜡斑甲和条脊甲在本地首次被采集到。阔叶红松林2个林分中腐木甲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杨桦林和水胡林中多样性相对较低。不同林分对甲虫的物种数、个体数、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2个林分中甲虫的物种数、个体数、丰富度指数都显著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郁闭度、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每公顷株数、灌木盖度对各类群影响不同,林分的郁闭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对大多数腐木甲虫有正向影响。【结论】阔叶红松林内腐木甲虫种类和数量比较丰富,林龄、胸径、蓄积高的阔叶红松林林分腐木甲虫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其在维持腐木甲虫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天牛科的物种数、个体数在阔叶红松林林分中数量都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叩甲科是阔叶红松林中最大的类群,与其他类群不同,其在灌木盖度高和乔木株数多的杨桦林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d和12.3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头〉腹〉触角〉足〉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遂昌县松林内鞘翅目害虫的种类及其种群动态,2008-2011年,应用林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M-99监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P.taiwanensis)等松林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遂昌地区松林内的鞘翅目昆虫有13科60余种,其中危害松树枝、干的害虫有16种,害虫天敌有3科4种;象甲科、小蠹科和天牛科,分别达5、5和35种,其中角胫象(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马尾松角胫象S.patruelis)、马尾松梢小蠹(Cryphalus nassonianus)及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为优势虫种,异色郭公虫(Tillus notatus)是重要的天敌种类,并对角胫象、马尾松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松墨天牛和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的成虫羽化时间、种群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角胸叶甲(鞘翅目:叶甲科)是危害油茶叶子的重要害虫。研究角胸叶甲性选择和交配及产卵等行为学特性,为性干扰诱杀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湖南永安镇油茶林土壤中挖出越冬代幼虫在室内连续繁殖,羽化后单头饲养,配对后观察其交配行为(记录交配前、交配和交配后3个阶段的交配行为)、交配产卵日节律(统计白昼和夜晚的交配次数和产卵量)、长期配对下成虫体质量及交配经历对性选择的影响。【结果】成虫羽化5~6天后开始交配,日平均交配(5±4.2)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1 min,最长可达40 min,平均交配持续时间(18.88±9.3)min。交配后6~7天开始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75.5±131.4)粒。交配活动在10:00次数最多,其次在16:00、18:00较为密集。在下午有2个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分别为16:00和18:00,另外,在14:00、22:00及2:00产卵量相对较多,其他时间产卵量极少。雌虫喜欢选择体型小的雄虫进行交配,雄虫喜欢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进行交配。【结论】角胸叶甲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成虫体型对性选择有一定影响,成虫的交配经历也是影响性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括苍山北麓松林间鞘翅目主要昆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林木蛀干害虫引诱剂开展苍括山北麓海拨高100 m以下成熟与中幼马尾松林鞘翅目类昆虫动态研究,发现栖息有危害马尾松枝叶和树干的昆虫9科33种,包括3种具携带松材线虫能力昆虫,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马尾松角胫象;天敌资源昆虫1科1种.供试林班中,天牛科、小蠹科和象甲科是优势群体,天牛科种类最多,达11种,对主要昆虫种类(特别是松墨天牛)成虫主要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生物习性: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属鞘翅目寄甲科昆虫,成虫是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态,寿命可达3a;幼虫期极短,为1周左右;蛹期为20-30d。花绒寄甲幼虫可外寄生于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锈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桑天牛等多种林木蛀干害虫的幼虫和蛹,寄生率达70%-98%。应用虫态:防治中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或幼虫(卵卡)。释放时间:在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天牛蛹期(天牛成虫羽化之前)或7-8月的天牛幼虫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南京隐翅虫是在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病死木皮下发现的隐翅虫新种,与小蠹、天牛等多种次期性害虫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跟随关系密切,具有作为媒介昆虫防治蛀干害虫的潜力。研究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成虫的食性及昼夜活动节律,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室内观察南京隐翅虫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形态特征,通过人工饲养并结合口器解剖研究南京隐翅虫成虫的食性;应用"陷阱法"观察试虫的昼夜活动节律。【结果】南京隐翅虫幼虫为寡足型,口器咀嚼式,胸足发达,蛹为裸蛹,成虫体长1.5~2.0 mm,身体狭长平行,头、中后胸、腹部6~8节颜色较深,身体其他部分浅黄色。成虫喜食人为杀死的跳虫成虫、蝇科幼龄幼虫及天牛幼虫,对于小蠹科、象甲科、叩甲科、蚁科、蠼螋科的幼虫尸体表现出取食行为,试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捕食其他生物活体。室内南京隐翅虫成虫昼夜活动节律高峰期分别是8:00—11:00以及20:00—22:00。【结论】南京隐翅虫成虫为尸食性,其昼夜活动节律受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已发现鞘翅目中有七种昆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从松材线虫为害的欧洲赤松上羽化出来的卡墨天牛Monochamus carolinensis(olivier)(鞘翅目天牛科),每头平均携带线虫19152(±16421)条。没有一个其他昆虫携带线虫在300条以上的。卡墨天牛携带的线虫85%是在胸部,并且主要在后胸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确定从受害树羽化出来的天牛呼吸系统内的线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其发生期划分为3个时期并构建时间动态模型,利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对景观信息进行提取划分和景观指数计算,分析斑块类型与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同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松褐天牛139 321头;埔上镇始盛期(T)结束的时间最早,双溪街道始盛期结束时间最晚,高峰期(P)与盛末期(L)结束时间最早,而大干镇在这2个时期上结束最晚;斑块类型水平上,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林地斑块面积及道路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959,与农田斑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963),与道路斑块分离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0.968);景观水平上,景观总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R=0.970),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景观丰富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为-0.958;林地斑块的密度和聚合度对成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有重要影响,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与道路斑块的密度和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的密度与面积均与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期呈负相关,而景观总面积与成虫的不同发生期呈正相关。【结论】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林地与道路斑块的密度与松褐天牛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结束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类型的密度及面积则呈负相关。景观格局不仅能够影响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还能够影响其种群发生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浏阳大围山鳞翅目蝶类昆虫种类进行初步调查,并运用Margalef指数(d)、Menhinick指数(ds)、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地区鳞翅目蝶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大围山共发现鳞翅目蝶类昆虫5科29属46种,种类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弄蝶科>斑蝶科。鳞翅目蝶类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科为蛱蝶科(3.33),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的科为弄蝶科(0.67)。物种丰富度指数(7.99)、多样性指数(2.53)和均匀度指数(4.64)在不同方面体现了鳞翅目蝶类昆虫的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栎空腔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危害栓皮栎及麻栎的重要害虫,该虫形成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隐蔽性强,导致对其进行化学防治非常困难,而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明确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的种类和生物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天敌防治栎空腔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栎空腔瘿蜂越冬期和生长期虫瘿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解剖,调查虫瘿内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生活史和行为特性。【结果】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有3种优势天敌,均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长尾小蜂Torymus sp. 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现,产卵于无性虫瘿内,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广肩小蜂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产卵于无性虫瘿内,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金小蜂1年发生3代,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有性虫瘿内,第1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将卵产于无性虫瘿内,第2代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结论】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优势天敌为长尾小蜂、广肩小蜂和金小蜂,可作为栎空腔瘿蜂幼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中,江西省属于东洋区。在这个地区内,由于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各种植物茂密,特别是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因而孕育出丰富的昆虫类群。各种昆虫在经济上有利有弊,但天牛科的昆虫则大多数是林业上的害虫,目前有些种类如粗鞘双条杉天牛等,甚至已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灾害。因此,特根据我所历年来在江西省所采集到的天牛标本,初步整理出“江西省天牛名录(之一)”计6个亚科87属160种,以供今后进一步防活研究和害虫普查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