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07,(2):63-63
混交林营造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树种间的关系,使主要树种在伴生树种的辅佐下取得最好的生长效果。造林前首先根据造林地的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宜的主要树种,再确定相应的伴生树种、混交方式和混交比例。造林时,通过控制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株行距、苗木年龄和造林方法等措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纯林弊端的重要途径。从曲靖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意义与优势、营造混交林的应用条件,提出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他兄弟州市在营造林生产上推广应用混交林营造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曲靖市为例,阐述了营造混交林在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林分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灾害能力强等方面的意义与优势,分析了营造混交林的造林目的、立地条件、树种特性、经营条件等应用条件,总结了确定主要树种、选择混交树种、确定混交比例、选择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抚育调控种间关系等混交林营造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它兄弟州市营造混交林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造人工混交林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提倡。本文章提出了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六个步骤,即明确混交目的、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和搞好抚育管理,通过这六个步骤以调节控制种间关系,兴利避害,确保混交成功。  相似文献   

5.
混交林有十大好处,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混交造林,就是在一块造林地里,栽植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其混交生长,互相促进,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混交林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还有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形式。混交林的十大好处是: 一能抗病防虫。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的林木,可以使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6.
混交造林,就是在一块造林地里,栽植两种以上的树种,使其混交生长,互相促进,创造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混交林,有块状混交、带状混交,还有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等形式。营造混交林是一种科学的造林方法,好处很多。能提高防风效能。阔叶纯林,冬春无叶期地表祼露,防护作用小;针阔混交林,冬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乔灌木混交,上部有高大的树冠,下有丛生茂密的灌木,比营造纯林有更显著的防风作用,同时浅根性树种与深根性树种混交还可避免大风吹倒树木。能充分利用养分。树种不同,根系有深有  相似文献   

7.
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营造混交林日益重视,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而有关以能结瘤固氮的豆科和非豆科树种作伴生,与主要造林树种混交的试验研究报告逐渐增多。现根据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作简单的概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生长效益研究由于固氮树种能形成根瘤,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固定,增加土壤可利用的氮源,促进主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种间关系是树种间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而对彼此产生利害作用的最终结果,种间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到混交林营造的效果。在森林培育中,要充分掌握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在选择种间关系协调的混交树种组合基础上,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混交时间,加强抚育管理、间伐等营林技术调控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达到培育混交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胡雄军 《绿色科技》2019,(17):225-226
指出了培育人工混交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森林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简要分析了人工混交林营林的主要作用,以某区域为实例,从混交树种选择、混交比例设定、混交方法把控、造林时间调整、协调种间关系5个层面探讨了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的具体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滨海沙地湿地松与木麻黄混交林构建和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 :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  3行之内 ,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 ,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 ,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这种混交林种间调控方法对海岸带多树种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短轮伐期菇木林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褂木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生态适应性强 ,生长快 ,成材早 ,在早期就可表现出速生丰产性能 ,是最佳的短轮伐期菇木树种 ;马褂木既可营造纯林 ,也可营造混交林 ,保存率高达 90 %~ 96 %,明显优于其它伴生树种。杜英、枫香也是适宜的菇木树种 ,杜英生长速度较快 ,与马褂木、厚朴分别混交 ,生长效果都较好。枫香与马褂木混交 ,种间关系协调 ,树种生物学特性互补 ,林分空间结构分布合理 ,是一种成功的混交模式。酸枣生长快 ,适应能力强 ,保持率较高 ,但侧枝多 ,冠幅庞大 ,适合营造混交林 ,且混交比例不宜太大 ;与马褂木混交 ,种间关系协调 ,相互促进生长。厚朴的生长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 ,需进一步观察。乐昌含笑、白玉兰初期生长缓慢 ,暂不适用作菇木树种。  相似文献   

12.
概述我国混交林现状及在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对混交林效应研究成就、混交树种的选择途径、混交林营造模式和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合理设计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类型、比例和混交方式进行调节混交林的种间关系。营造混交林能够促进复层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利于提高地力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和经济效益高而稳定,增强预防病虫害的能力,因此要大力提倡合理营造混交林,并且要调节好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混交造林树种,营造了方竹混交林。2004年开展了金佛山方竹混交造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初报工作,获得金佛山方竹与枫香、鹅掌楸混交造林推广模式。为了进一步探寻金佛山方竹适宜的阔叶混交树种,2008年又开展了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混交树种选择的试验研究工作,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纯林、方竹阔叶混交林在竹林生长及竹笋产量方面8 a差异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方竹阔叶混交林在促进竹林生长,增加竹笋产量方面效果明显,适宜与枫香、鹅掌楸、厚朴、桦木、木荷、檫木等混交造林,阔叶树与方竹的比例宜1∶10~15。  相似文献   

15.
广西混交林营造树种的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较之于其他纯林营造,混交林的营造过程中对树种的选择以及技术方法有较高的要求,其所选混交树种、相互之间的搭配以及营造技术手段等,直接关系着混交林的造林效果。以广西地区为研究重点,结合工作实际经验,对其混交林树种选择与营造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营造混交林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我国混交林现状及在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对混交林效应研究成就、混交树种的选择途径、混交林营造模式和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各省区荒山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也是飞播造林最成功的树种之一。但是大面积营造马尾松纯林,往往导致地力衰退,松毛虫为害普遍而严重,影响森林生产力。为了提高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和克服纯林的不良后果,我省开平县在1965年曾作过马尾松与木荷的飞播混交造林,距今已有14-16年了。我们于1981年9月15日至10月30日,对该县东山林场飞播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探讨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和混交的效果,以求为今后营造混交林提供科学的依据。国营开平县东山林场位于该县的南部,地处北纬22°8′,东经112°30′。林场处于高丘陵地  相似文献   

18.
中条山林区位于山西省南端,是典型的土石山区。从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配置、混交类型、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模式配置等方面介绍了混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并了解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造林的生长效果,通过开展火力楠与灰木莲(Manglietia conifera)、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混交种植试验,对3个树种混交林和纯林的树高和胸径进行调查,并计算3.5 a生时的材积和蓄积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混交造林1.5 a时,仅火力楠与湿加松混交时,火力楠胸径显著高于纯林,其余均无差异;但3.5 a生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湿加松的生长、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各自纯林,而混交林中火力楠生长状况低于其纯林。由此可知,灰木莲、湿加松与火力楠混交能显著提高自身林分生长,火力楠作为伴生树种在今后的混交造林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挖掘本地乡土树种,发展阔叶树种造林,通过营造不同混交模式的酸枣杉木混交林,进行不同混交模式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酸枣杉木混交林群落特征和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酸枣纯林>酸枣×杉木(1∶3)混交林>酸枣×杉木(1∶2)混交林>酸枣×杉木(1∶1)混交林>杉木纯林,其中杉木×酸枣(3∶1)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