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现有5种主要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农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5种主要印楝农林复合模式的印楝生长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探讨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对印楝生长结实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与印楝纯林相比,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不会显著抑制印楝生长结实,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净现值进行比较,5种林农复合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排序为印楝-辣木间作印楝-咖啡间作印楝-甘蔗间作印楝-玉米间作印楝-木薯间作。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了云南省在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印楝素生物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总结近年来对印楝的病虫害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介绍在广东省人工栽培印楝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对策,以期在今后发展种植印楝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影响印楝素稳定性及其含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楝素的稳定性及其含量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印楝素对光敏感,暴露在光下会逐渐失去活性;室温及低于20℃的贮藏温度有利于印楝素的稳定,而高于室内温度会加速印楝素的降解;印楝素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室温条件下,在pH值为4~6的酸性水溶液中也稳定,但在碱性和强酸溶液中不稳定;中性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有利。微生物的活动会加快印楝素的降解,不同的地理种源和种植土壤对印楝种实中印楝素的含量高低影响很大,在干季所结果实的种子中印楝素含量高于在雨季种植所结果实的种子。而不同组培条件对组培体的印楝素含量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依据会理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环境特点,通过印楝对立地条件适应性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在本区适宜种植区,选择印楝造林地时,北坡(包括东北、西北坡)、土壤粘重板结、土层厚度低于50cm、土壤石砾含量过高、雨季季节性积水的地块,均不宜选择作造林地。本区大面积种植印楝,应以四旁、坡地林网、退耕还林种植为主,成片荒山种植为辅。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印楝适生区域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四川凉山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限制印楝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冬春寒害和气温。在本区,寒害随纬度升高而加剧,高于北纬27°10′地区不适宜种植印楝;在低于27°10′的地区,印楝的生长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寒害随海拔升高而加剧。在本区会理县1 200 m海拔内适宜种植,宁南县则必须控制在1 000 m海拔内。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制备印楝素的植物印度楝,是一种防治干热地区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利用价值最高的植物。在我国,云南省是最适宜种植印度楝的地区,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造林成活1 666.67 hm2。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而且通过种植印度楝还将有助于生态环境恶劣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9.
据印楝区域种植试验的常年观察,尤其是对苗木遭遇偶然低温寒害后的调查结果表明,极端低温是能否造成寒害或冻害的主要因素:极端低温≥2 ℃,不出现危害;>0 ℃而<2 ℃,会产生以枯叶和落叶为主的低温冷害,对植株持续生长无影响;<0 ℃会发生冻害,导致枝干部分或全株干枯,直至死亡;轻霜对印楝生长无影响,重霜会引起寒害,若伴有结冰,则危害加剧,相对湿度大,危害更重.树势强,树龄大,抗寒能力加强.导致印楝出现冷害或冻害的确切临界温度,尚待试验证实.参照多年气象资料,在极端低温>0 ℃的地方种植印楝,不会受到低温影响;极端低温<0 ℃,而出现概率极低的地方也可种植印楝,虽幼树可能会出现轻度寒害,但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仍能发挥印楝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印楝人工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种植在元谋不同年龄的印楝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的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和全世界分布为主。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调查样地多样性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印楝林盖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说明盖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2)印楝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通过林荫,印楝盖度<40%时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而当盖度>40%时,影响明显;(3)印楝林下植物生长好于对照,印楝枯枝落叶对林下植物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印楝的出苗率(可达90%),从而为印楝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印楝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杰 《云南林业》2001,22(6):16-16
印楝属楝科,是热带、亚热带的一种速生常绿乔木,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原产于南亚,以印度和缅甸的干热地区自然分布最多,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印楝在年降雨量800~1200mm的地区特别适合种植,我国的海南、广东及我省的德宏、元谋等地均已引种成功。印楝植株各部分均可利用,经济价值高,同时它具有杀虫功能,被誉为制造生物农药的最佳原料。 印楝果成熟后易脱落,种子无后熟期和休眠的特点。这给育苗带来不良影响,故须掌握一定育苗技术。笔者在元谋县多次培育过印楝苗,现将实践经验介绍如下:1 种子处理 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提出"农药型印楝"的概念和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结果]无性系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随优树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同一无性系各分株间的印楝素B变异(5.26%37.55%)较印楝素A变异(6.06%15.80%)和印楝素AB变异(2.95%16.14%)大,印楝素B和印楝素AB几乎呈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而印楝素A则既有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又有超母遗传倾向;无性系间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性状具有异质性(P0.01)。无性系印楝素A重复力(0.78)、印楝素B重复力(0.81)和印楝素AB重复力(0.83)均较高,表明无性系间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和一般环境效应造成的,受特殊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按农药型印楝标准,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三个无性系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是"农药型印楝亲本"。[结论]重复力估算法适用于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优树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强,无性系能保持优树农药品质的优良特性;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还可作为农药型印楝亲本,其余优树无性系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14.
印楝的世界地理分布与引种栽培概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印楝在原产地和广泛引种的地区被誉为神奇之树,在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环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楝的起源地被认为是印-巴次大陆及和东南亚的干旱地区,约一百年前引种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1995年引种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面积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地方政府通过捕获信息、科学决策,制定印椿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印楝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阐述政府的有效组织是云南印椿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即地方政府先期投入作为资金保障;科研先行。引进、筛选优良品种作为技术保障;集中育苗、加强幼苗管护作为管理机制保障。同时,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强化印楝系列产品开发,开展国际合作,壮大印楝产业,使云南印楝种植规模迅速成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印楝实生株系的种子品质存在广泛变异,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和印楝素A与印楝素B含量比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8% 0.85%、0.04% 0.39%、0.37% 1.15%和1.698.25;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分为3个类型:高含量型(azA ≥ 0.69%、azB ≥ 0.25%、azAB ≥ 0.92%)、低含量型(azA ≤ 0.44%、azB ≤ 0.10%、azAB ≤ 0.51%)和中等含量型(azA=0.68% 0.45%、azB=0.24% 0.11%、azAB=0.91% 0.52%);按此标准将高印楝素AB含量型分为"印楝素AB优异型(azAB ≥ 1.15%)"、"印楝素A优、B劣型"(azA ≥ 0.85%、azB ≤ 0.21%)、"印楝素A劣、B优型"(azA ≤ 0.67%、azB ≥ 0.39%)和"印楝素AB含量高型"(azAB=1.05% 0.92%);反映在重复力上,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印楝素A、AB的重复力分别为0.2063、0.3252,都属于"中"重复力性状。"印楝素AB优异型"即具有优异种子品质性状的植株是印楝药用原料林培育的繁殖材料;"印楝素A优、B劣型"和"印楝素A劣、B优型"即种子品质性状优缺点互补的植株是药用印楝品质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8.
印楝(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甸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种,国内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栽培的资料极少。由国内资深的印楝引种栽培专家、云南印楝协会会长、中国林业科研究院资源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印楝的生物学特性和神奇的用途 ,分析了会理县发展印楝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详细总结了印楝的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 ,并对如何发展印楝产业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印楝 富民强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楝是一种常绿乔木,胸径可达30~80厘米,树高可达20~30米。作为一种耐旱的树种,印楝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地方比其他的速生树种要长得好。印楝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它在气温高达49℃的环境中能够较好地生长,也能够经受得住0℃的低温气候。它可以在海拔1 500米的地带生存。在山高、坡陡、土瘦、干旱的荒山荒地种植印楝,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印楝的经济价值较高,根、皮可治疗疟疾、糖尿病、胃病、溃疡等病;叶可作防腐、杀菌、驱虫、镇痛、免疫调节剂,可治疗眼病、皮肤病;子种可作通便、润肤、子宫刺激收敛剂;花用于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