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3年在浙江余杭开展白捕特微胶囊防治白蚁试验,5种药剂质量浓度(62.5,125,250,500,1000mg·kg-1)的触杀作用试验结果均达100%,最低质量浓度62 5mg·kg-13d后的死亡率也达到100%;驱避效应、木块抗蚁效果理想,只有经低质量浓度(62 5mg·kg-1)处理过的土壤,白蚁才能穿越一定距离。野外土壤处理试验,经250~1000mg·kg-1药剂质量浓度处理过的土壤对白蚁的防治效果与药液浓度呈正相关趋势,其中1000mg·kg-1浓度组,经过5a的防蚁效果仍达100%,6a后的防蚁效果达80%,同时,经风化处理后对其药效影响不明显。白捕特微胶囊对于黄胸散白蚁比家白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4种有机磷注射剂在苹果、梨果中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树干注射 4种有机磷农药后第 13d分析表明 ,梨和苹果果实中原药残留分别为氧化乐果 1 9,2 4mg/kg ,久效磷 1 3,1 8mg/kg,水胺硫磷 1 8,3 0mg/kg ,甲胺磷 1 2 ,0 8mg/kg ;第 2 5d果实中原药残留仅在苹果中测到水胺硫磷 0 0 0 1× 10 -6~ 0 0 0 5× 10 -6,其余 3种均未检测出。根据美国、日本对上述 4种农药在苹果、梨果中最高残留限量 :甲胺磷、久效磷、水胺硫磷均为 1 0mg/kg ,氧化乐果为 2 0mg/kg的标准 ,建议采前安全施药间隔期以 30d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丁氟螨酯和络氨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以赤子爱胜蚓为试验动物,通过急性染毒试验研究2种农药胁迫对蚯蚓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比较2种农药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2种农药对蚯蚓的致死率不同,络氨铜胁迫对蚯蚓的致死效应明显,而丁氟螨酯胁迫对蚯蚓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致死率。络氨铜染毒24h和48h的蚯蚓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75mg/L和22.02mg/L,安全浓度为2.901mg/L;络氨铜浓度与蚯蚓致死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5)。络氨铜染毒48h时,染毒组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Orgotein(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对照组之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10mg/L时酶活性最大[(81.17±1.56)U/mg],50mg/L时酶活性最低[(27.27±2.30)U/mg];染毒组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20mg/L时酶活性最大[(7.60±0.40)U/mg],50mg/L时酶活性最低[(2.07±0.18)U/mg]。另外,丁氟螨酯染毒48h时,蚯蚓SOD和P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可见,络氨铜对蚯蚓有一定的致死作用,且影响了蚯蚓的酶活性,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而丁氟螨酯对蚯蚓酶活性和致死率影响很小,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生态型蚯蚓作用下凋落物源碳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分配规律,揭示凋落物源碳在土壤中的去向,为深入探究蚯蚓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固碳增汇潜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应用脉冲标记法标记富集13C的杨树幼苗叶片;接种3种不同生态型蚯蚓,通过室内短期培养试验(室温25℃,培养120 d),研究不同生态型蚯蚓作用下凋落物源碳在粗大团聚体(d>2 mm)、细大团聚体(2 mm≥d>0.25mm)、微团聚体(0.25 mm≥d>0.053 mm)和粉-黏团聚体(d≤0.053 mm)4个粒径级别的水稳性团聚体中的分配。[结果 ]接种蚯蚓后,显著促进了凋落物源碳向土壤中的并入与分配,土壤δ13C值显著提高,单独接种表栖型蚯蚓提升的幅度最低,表栖型和表-内栖型共同作用提升的幅度最高;不同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δ13C值在蚯蚓的作用下均显著升高;4种土壤团聚体的δ13C值,都是粉-黏团聚体的最低,粗大团聚体和细大团聚体中最高,接种赤子爱胜蚓对凋落物向土壤团聚体中并入作用效果低于接种皮质远盲蚓和威廉环毛蚓。[结论 ]120...  相似文献   

5.
冬枣绿盲蝽成虫毒力测定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比较了14种不同农药对冬枣绿盲蝽成虫杀伤力的差异。筛选了4种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农药。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4种农药中,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有敌敌畏、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氟虫腈。其中氟虫腈效果最好,LC50为81.57μg/g,其次为敌敌畏和氰戊菊酯,LC50分别为232.58μg/g、291.28μg/g。而大田试验,各种农药的防治效果较差。采用叶片喷雾法,5%氟虫腈乳油1000倍与20%甲氰菊酯乳油800倍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5.94%、64.24%。土壤处理,基本无法控制成虫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氟吗啉原药对大鼠的急性吸入毒性,求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同时为亚慢性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中接触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参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为准则,用SD(Sprague 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对氟吗啉原药进行了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氟吗啉原药对SD雌雄大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LC50均大于2093±30mg/m~3。根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大鼠急性吸入毒性分类标准,氟吗啉原药大鼠急性吸入毒性为低毒,该结论可为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给桐粕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毒力试验法,分别就原桐粕水提物和醇提后的桐粕水提物对地下害虫球囊线蚓和地上害虫月季蚜虫的急性毒力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桐粕水提物对球囊线蚓的半致死浓度为38.32 mg·mL~(-1),毒力回归方程为y=-8.817+5.568x;其对月季蚜虫的半致死浓度为73.79 mg·mL~(-1),毒力回归方程为y=-5.931+3.175x。以70%乙醇提取后的桐粕残渣水提物对球囊线蚓的半致死浓度为27.86 mg·mL~(-1),毒力回归方程为y=-7.677+5.313x;其对月季蚜虫的半致死浓度为54.03 mg·mL~(-1),毒力回归方程为y=-6.741+3.890x。研究结果说明,桐粕及其醇提后的残渣水提物对球囊线蚓的毒杀作用均强,醇提后的粕渣水提物比原桐粕水提物对害虫的毒杀作用更强,用70%乙醇提取后的桐粕残渣中的毒性成分含量较高,其主要毒性成分可能为糖类或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氟硅唑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残留动态。样品用乙腈提取,PSA分散吸附剂吸附净化,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氟硅唑的最小检出量为9.8ng,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9.8×10-3 mg/kg。在0.02~0.2mg/L添加水平下,梨中的回收率85.0%~105.0%,相对标准偏差2.6%~7.4%;土壤中的回收率80.0%~108.0%;相对标准偏差1.5%~11.4%,符合农残分析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在梨中消解较快,土壤中相对缓慢,半衰期分别为5.6~13.1d和5.7~31.4d。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d,梨中氟硅唑残留量均低于0.2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以1年生‘奥斯特’北美冬青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浇施2种方法,研究了多效唑对其盆栽苗生长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可以有效矮化盆栽北美冬青的株型,提高封顶枝比例,使株型紧凑饱满,以土壤浇施150 mg/L(原药1 000倍稀释液),或叶面喷施300 mg/L(原药500倍稀释液)多效唑为宜。在适宜的处理质量浓度下,喷施当年效果优于浇施,浇施第2 a效果优于喷施;从试验结果看,多效唑对北美冬青盆栽苗的坐果数量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 10 %灭百可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林间试验显示 ,其杀虫效果良好 ,用 4mg/ kg的浓度施药后 2 4h,马尾松毛虫的死亡率达 98.42 %以上。  相似文献   

11.
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药后20 d和30 d,95%氟铃脲与97%除虫脲和95%灭幼脲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3种药剂浓度与校正死亡率之间的拟合关系药后20 d最好。药后30 d3种药剂LD5095%氟铃脲(0.029)<97%除虫脲(0.060)<95%灭幼脲(0.074)。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白腐真菌Phlebia lindtneri GB1027对有机氯农药氯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腐真菌在土壤中较少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对氯丹的去除率相差不大。木屑、秸秆和马铃薯均可作为营养物和生长载体促进白腐真菌对土壤中氯丹的降解,其中木屑的强化效果最佳,其次为秸秆。本试验条件下,白腐真菌接种量越大,对氯丹的去除效果越好,当接种量为15~20 m L时生物修复效率最高。在氯丹浓度为5~100 mg/kg的污染土壤中,菌株均显示出较好的修复效果,尤其对100 mg/kg的氯丹的30 d平均降解速率达到最高的1.71 mg/(kg?d)。菌株对土壤温度和p H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35℃,最适p H范围是4.0~6.0。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白腐菌株具有应用于氯丹污染场地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 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红头阿扁叶蜂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中旬下树入土。发现红头阿扁叶蜂天敌16种,其中厚角跃姬蜂Xenoschesis crassicornisUchida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利用4种无公害农药对红头阿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7%以上。进行了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室内侵染预蛹试验,7 d后预蛹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林产品(香菇)中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PSA和少量GCB混合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然后采用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0.005~0.100 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 8。在0.01~0.05 mg/kg浓度范围内,14种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0%~104.5%,相对标准偏差为3.2%~9.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满足香菇中1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6.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何婉雯  陆世忠 《绿色科技》2023,(17):103-106+144
近年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策略越发制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清远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地,仍然存在过分依赖农药使用、杀虫杀螨剂偏多和限用农药使用仍占相当比例的情况。为探索治理病虫害的新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清远市佛冈县开展了主栽作物水稻的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减少施药次数一次,药后3 d的杀虫效果和防治效果接近90%,药后7 d的杀虫效果和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药后14 d的杀虫效果和防治效果达到97%以上,均优于常规防治。试验证实: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值得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美国白蛾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地区2013—2014年人工摘除美国白蛾网幕、人工喷洒无公害混配农药、飞防喷洒混配农药和释放周氏啮小蜂等几种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治技术效果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摘除网幕2代虫口减退率为88.41%~97.03%;人工喷洒无公害混配农药平均校正死亡率为88.41%~97.03%;飞防虫口减退率为97.78%~100%;挂蜂美国白蛾蛹寄生率为56.67%~70%。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孔无污染防治技术,注药孔孔径只有2 mm,滴注瓶可反复使用,能克服传统打孔注药方法存在的创口大,伤口不易愈合,一次性滴注瓶使用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试验采用30%氯胺磷乳油,在6月和9月分别防治城区绿化带黄山栾树黄刺蛾,按树干胸径每1 cm注原药1mL或注2倍稀释液3 mL防治,死亡率77%~97%,采用原药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防治,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马尾松育苗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洒试验表明,在苗高20cm左右,间隔15d进行连续2次的叶面喷洒,1000、1500、2000mg/kg浓度能很好地提高苗木质量、抗寒能力和造林成活率,500mg/kg浓度处理效果不明显。3种浓度处理苗木的高径比能控制在较为理想的65左右,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木质化程度提高,抗寒能力显著加强,冻害率下降35%,次年造林成活率提高11%,但2000mg/kg浓度处理对次年的新梢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