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研究,并对各种间伐强度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大,马尾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蓄积量、冠幅、生长量增加,林分群体生产力提高。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贮水量增大,而通气度、总孔隙度下降,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通过科学证明,马尾松是最适合实施的人工林生长营林技术措施,在广西河池的马尾松人工林中设置试验样地,通过分别采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抚育方式等营林技术措施对样地进行处理或管理,2年、6年和10年后分别对马尾松植株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林地清理、全垦整地,再结合扩穴连带的抚育方式可使马尾松前期生长较快。但对马尾松的后期不利,对于超过种植周期的马尾松林,不同林地清理措施中,商业收获处理方式最有利于马尾松的树高、胸径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常规处理方式的效果次之,全面清除植被方式的效果最差;不同整地措施中,穴垦处理措施的植株生长状况最好;不同抚育措施中,扩穴连带的处理措施植株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块状抚育,不抚育的林地马尾松生长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4.
《绿色科技》2016,(11)
指出了马尾松生长量与营林技术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探寻最优营林技术,为马尾松的人工栽培提供管理和经营依据,在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国有林场选用试验用地,采用不同的林地清理方式、整地方式和抚育方式对试验地中的马尾松进行了经营管理,对比了种植周期2a、6a和10a的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等生长量。研究结果发现:应用常规方式整地,采用扩穴连带的抚育方法可以促进马尾松前期生长量的提高,对后期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种植周期为10a的马尾松,商业收获处理方式最佳,全面清除植被的方法最差;在整地措施对比中,穴垦处理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在抚育措施对比中,扩穴连带措施可以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人工林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单一树种人工林之一。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阐明该单一造林树种人工林林下群落结构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该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生态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湖南省衡山县紫巾山国有林场内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调查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白栎(Quercus fabri)、赤楠(Radix Syzygii)、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以及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芒(Schizachyrium scopari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等在整个群落中有较大优势。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在中熟林(15a)以下表现有很大波动性,中熟林(15a)之后群落开始出现新的野生乔木物种,同时整个群落及各垂直群落层次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开始趋向于稳定。在整个林下群落的演变过程中老熟林(25a)和中幼林(5a)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低(Sm为0.158),β多样性最大,体现出中幼林(5a)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病情指数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度之间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其中阳坡的病情指数最低为37,阴坡的病情指数最高为56;陡坡的病情指数大于缓坡和平坡;密度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冠幅、胸径、树高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9.
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是由预测林地生产潜力、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分收获量的所有模型构成的系统。它是建立经营模型的基础 ,是准确进行经济评价、确定合理轮伐期和研究优化栽培模式的前提。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由立地指数预测模型 (优势高生长模型 )、胸径生长模型、直径分布模型、树高曲线方程等几个部分组成 :立地作为林木生长的载体 ,立地质量的评价结果 (立地指数或优势高 )是贯穿整个系统的主要变量 ,因此对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和优势高生长的预测是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的根本保证 ;胸径生长模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林分结构模型 (直径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0.
11.
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Ⅰ.不同坡位马尾松林生物量与养分现存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相同经营措施、同一坡面、不同坡位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林分生长情况、林地概况、生物量及养分现存量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物量积累和养分现存量的影响显著。材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现存量,下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3.0倍、3.3倍和4.0倍,中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2.4倍、2.6倍和3.0倍。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套种凹叶厚朴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15年生和20年生马尾松林进行不同强度间伐后套种凹叶厚朴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10 a保留的马尾松胸径、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林下的厚朴生长状况良好。以马尾松保留900、1 200株.hm-2低密度处理较好。在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同时可以兼营厚朴木本药用植物,而且可以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有较好的综合经营效益。也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同时兼营药用厚朴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区804块马尾松样地资源分析,用Chapman-Richards函数,Marquardt迭代法求算多形断面积生长模型,平均树高用树高曲线法,林分胸径与树高的函数关系求算。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类型划分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林分生长类型的划分资料是"七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承担"马尾松用材林速生丰产技术研究"时收集的。共计标准地416块,林分平均解析木229株,标准地分布于湖北省马尾松产区的74个县市。标准地调查按常规方法进行,并详细记载林分的测树因子和立地因子。将调查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本次分类选用了反映马尾松生长的数量指标,包括胸径年均生长量(X。)、断面积年均生长量(X.)、树高年均生长量(XS)、优势高年均生长量(X6)、蓄积年均生长量(X7)、以及反映森林分子空间利用状况的指标如郁闭度(XI)和疏密度(X。)… 相似文献
16.
间伐对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淮河流域溧水林场间伐10年的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间伐对林分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杉木和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间伐后杉木胸径、树高、冠幅比未间伐的增长率分别为11%、23.4%和26.7%;马尾松分别为23.5%、6.4%和39.2%.间伐10年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单株材积均明显增大,增长量分别为0.009 6 m3和0.031 1 m3,两个林分总蓄积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杉木林的蓄积量减少了0.5 m3,而马尾松林分则增加了8.3 m3.杉木和马尾松间伐样地的枯损蓄积和株数枯损率明显降低.杉木和马尾松间伐后枯损蓄积分别降低了0.331 m2和0.098 m2;株数枯损率分别降低了21.8%和4.1%. 两种林分间伐后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都明显增加,杉木林下植物种类由16种增加至23种,马尾松林下植物种类由20种增加至23种. 相似文献
17.
18.
对33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第一次间伐年龄应在15年左右,20-25年时,树高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第二次间伐年龄可适当提前到22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0-25年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数量成熟年龄大约在55年生左右;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整个生长发育可划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0-10年生为幼林期;第二时期10-20年生为速生期;第三时期20-33年生为壮龄期。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两个混交类型混交效果较好,目的树种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达到3.74 m和3.73 m,平均胸径分别达到4.01 cm和3.89 cm,树高分别比对照纯林提高12%和11.7%,胸径分别比纯林提高17.5%和11.5%。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9a生不同坡位黧蒴(Castanopsis.fissa)人工林的生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下坡位林木生长最好。随着坡位上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3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下坡位的树高均值为9.78m,中坡和上坡位的树高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21.98%和53.99%;下坡位的胸径均值为15.88cm,中坡和上坡位的胸径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减少30.98%和65.99%;下坡位单株材积均值为0.1004m^3,而中坡和上坡位的单株材积均值分别比下坡位的下降59.76%和93.03%。不同坡位的冠幅、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有极显著差异。冠幅、枝下高等性状与树高和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优良家系人工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林业科学》2020,(2)
对4种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人工林的林分生长及直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及两者的年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明显减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和树高的影响不显著。密度从低到高的数量成熟林龄分别为13年、12年、12年和11年,较广西工业原料林主伐林龄早。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2 500株/hm~2密度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逐年增大,直径分布变异系数低,利于大径材的培育;4 500株/hm~2密度林分蓄积量大,适合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