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造林是林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运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及经营措施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森林蓄积量并促进提升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营林生产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营林生产及管理措施,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就主要林业造林方法进行探讨,并对营林生产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逐步建立,促进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社会林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林业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愈发重视林业生产也更加关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工作是我国发展林业的重要政策之一,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阐述了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营林工作对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优化营林技术以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林业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所谓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作者从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角度,对林业发展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现代林业的大致轮廓,论述了生态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社会林业是现代林业的基本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林区种苗建设技术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的种苗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保证造林绿化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也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影响,因此做好林业保护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该文从多方面对林业的生产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以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促进林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业,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林业产业是保护、培育、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物质生产兼生态建设事业。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是实现绿色富民战略的主要抓手,是增强林业竞争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省已把林业产业建设提高到重要位置,作为林业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形势,理清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发展林业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的重要内容。林业产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生活宽裕的基础,是村容整洁的生态保障。林业建设本身的需求:从生态角度而言,当前我国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符合基本国情的,它改变了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格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要求,在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环境被破坏程度日益严重,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越来越重要。为此,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广东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常青 《防护林科技》2013,(11):69-69,7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迅速发展,生态良好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对林业的一个重要需求。文章从生态林业的内容、实质,探讨了如何实现生态林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分析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试谈林权改革及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产权制度一直是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概述了林权改革的内涵及重要意义以及我国历代林权改革内容和优缺点;其次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最后综合分析了林权改革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从政策、制度创新上实现林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统一协调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陆兆华  吴钢等 《林业研究》2002,13(4):319-322
本文通过对中国林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讨论,重点强调了森林及整个林业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作者提出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和必由之路。并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论证和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准则,以及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参11。  相似文献   

11.
王昌敏 《绿色科技》2012,(12):113-114
指出了现阶段我国林业逐渐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生态效益优先、三大效益兼顾的经营模式,林业经营及管理体制也逐渐由事业和产业的混合经营转向分类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营造林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具有改善生态环境、预防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生产的重要作用。通过阐述营造林工程建设的内容和要素,进一步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造林工程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乱砍滥伐和森林退化加速了环境恶化,限制了森林提供经济、社会、生态产品服务的能力。营造林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增强森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营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促使人们不断深入对其的研究。文章从“参与式”管理角度分析了传统营造林过程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近年来“参与式”管理在营造林工程中所凸现的优势,阐述了“参与式”管理在现代营造林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营林生产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阐述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林业发展现状,针对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步提高,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的保护,将可持续发展深入到了林业管理中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列举国外在林业管理中所采用的新型手段,再根据我国国情探讨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林业建设已由木材生产转向了生态建设,公益林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的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国家级公益林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满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文章从公益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使得国家级公益林更好地发挥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林业管理,如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林木种苗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加强林木种苗的培育,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在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阐述我国天然林保护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旨在为我国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明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林业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组织形式 ,是加速林业结构调整 ,推进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三明社会林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观念认识、产权制度、林政管理、税费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 ,提出有效促进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入 2 1世纪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保持生态多样性、森林景观和森林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策略与措施 ,提出几点建议。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好森林资源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 ,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已经从木材生产为主逐步向森林管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