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从事养殖水产动植物的场地都被称之为养殖场。这里,主要指的是以人工开挖的池塘来养殖淡水鱼类的养殖场,也包括分别以珠贝,蟹类,龟,鳖,大鲵,………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养殖场。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特别在南方一些地区,掀起了淡水养殖名特优水产品的热潮。这些名特优品种大致有:鳖、龟、牛蛙、泥蛙、虹鳟、鳗鲡、河蟹、罗氏沼虾、鳝鱼、大鲵、加州鲈鱼、淡水白鲳、鳜鱼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大鲵人工养殖年限的延长,大鲵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给大鲵养殖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如大鲵虹彩病毒病、大鲵蛙病毒病等,由于大鲵病毒病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预防病毒病的相应有效疫苗制剂,所以给大鲵的人工集约化养殖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非常大。本文主要介绍大鲵病毒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中对大鲵病毒病的防控体会,希望给广大大鲵养殖者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一、陕西省大鲵产业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就开始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由于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苗种需求,大鲵养殖长期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摸索试养阶段。自从2007年陕西汉中研究仿生态养殖大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大鲵繁殖出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开启了大鲵养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濒危两栖动物,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野生大鲵几近灭绝,其人工养殖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大鲵仿生态与工厂化繁殖和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饲料与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尚未成功,虹彩病毒病无法有效防治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鲵品质、养殖成活率,文章从大鲵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饲料研发等方面综述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为大鲵人工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大鲵资源。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大鲵养殖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50余人。在这次培训班上,首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豫西众发大鲵研究所和仁达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大鲵养殖经验。在培训期间,市、县领导及水产界专家分析大鲵养殖发展前景,鼓励养殖户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8.
大鲵,又称娃娃鱼,作为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其养殖,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大鲵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漫长的生活习性使其对人工养殖条件产生应激反应.由于养殖者对大鲵养殖缺乏驯养条件和技术,常出现引种进来的大鲵有几个月不摄食、不适应养殖环境、感染疾病造成死亡、成活率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大鲵在我国被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大鲵的养殖、出售、收购、利用等需获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且必须经过子二代的繁殖;;能够自然换代后,其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非常紧缺,货俏价高,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介绍大鲵人工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以期保证工厂化大规模养殖大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为寻求更多、更适宜陕西的大鲵养殖模式,2017年~2019年作者在秦岭北麓眉县做了大鲵与猕猴桃仿生态套养间作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实现种植养殖双收益,不仅节省了种养成本,还为本地区大鲵养殖增加了新模式。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