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国外报道乳头浸泡次氯酸钠溶液能使乳房新感染减少50%左右。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效果。我们于1987年4月至5月在阎家岗农场奶牛场采用3%次氯酸钠液浸泡乳头以控制乳房炎的发生,取得一些效果,现初报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牛:选择该场三小场61头泌乳牛的222个乳头进行试验观察,另外22个乳头为瞎乳头。2.药液:3%的次氯酸钠水溶液。  相似文献   

2.
<正> 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细菌经乳头感染,是隐性、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乳头的消毒、阻止细菌的侵入、用药液浸泡乳头,已被国内外一致承认是预防乳房炎的唯一有效途径。北京不少牛场,早期采用了碘液、新洁尔灭液、酒精等药液浸泡乳头,其效果不一。为能找出一种或几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机器挤奶后,应用消毒液对泌乳牛施行乳头药浴,是防治隐性乳房炎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建立健全我场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我们于1992年6月对全场泌乳牛群的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并应用″乳炎对”病牛乳头进行喷浴防治试验,同时采用“新洁而灭”常规浸浴乳头作为对照。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牛:以本场中国荷斯坦泌乳牛80头分为两群饲养,其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病原性细菌穿过乳头,侵害乳腺引起的炎症.当牛感染乳房炎后,乳腺发炎,引起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部分泌乳细胞停止泌乳、最后萎缩.由于泌乳细胞总量的减少,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生产奶量.为了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必须加强对奶牛乳房的保健.  相似文献   

5.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的常见病。据调查,我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8.55%,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据周孟斌报道,3%次氯酸钠溶液药浴乳头能使奶牛隐性乳房炎明显减少。为进一步探讨药浴乳头在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奶牛选择公养牛场的192头奶牛738个乳头(另30个乳头为瞎乳头)。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病原性细菌穿过乳头,侵害乳腺引起的炎症.当牛感染乳房炎后,乳腺发炎,引起乳汁无法排出,从而导致部分泌乳细胞停止泌乳、最后萎缩.由于泌乳细胞总量的减少,影响整个胎次甚至终生产奶量.为了减少乳房炎的发病率,必须加强对奶牛乳房的保健.  相似文献   

7.
1乳房炎1.1预防采取包括改善牛舍环境、加强饲养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措施。保持牛舍通风良好,搞好乳房炎高发季节挤奶器具和饲养环境的定期严格消毒以及饲养人员的个人卫生;挤奶前用清洁水喷淋乳头,用一次性棉纸或洁净毛巾擦干(保证一牛一块),挤奶后药浴乳头;保持牛体清洁,定期刮剪牛尾、乳房及大腿根部皮毛,经常刷拭牛体,加强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感染牛单独饲养和挤奶。同时,接种乳房炎疫苗,可有效预防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此外,用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或…  相似文献   

8.
在1980年9月中旬至1981年5月末,对2组年龄和感染状况(由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乳区数)相同的牛群中的泌乳牛、幼胎牛和干乳牛,用1.94%十二烷基苄基磺酸进行了浸渍乳头的效果试验。泌乳牛在挤乳后进行处理。乳房部用净水和纸巾清洗,逐头更换。在试验期泌乳牛数变动在48~51头上下。试验开始时查明,在60头泌乳牛  相似文献   

9.
闫荣 《动物保健》2014,(1):62-62
正(一)乳房炎的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对牛舍和牛体要保持清洁,牛床应有干净的垫草,牛舍及运动场要规范化,经常清扫、消毒,对褥草和粪便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可有效保护乳房和提高产奶量。2.规范挤奶。挤奶时卫生条件差和操作不规范,均可造成奶牛乳头的损伤,使乳头感染。要认真做好乳房和挤奶用具的消毒,乳房的消毒可采用乳头药浴法,常用药品有4%次氯酸钠、0.3%~0.5%洗必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采用美国产“兰色乳头消毒剂”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期乳牛乳头进行药浴,观察减少乳汁感染,预防乳房炎的试验。 1 方法与结果 1994年5月份我们从检出的74头隐性乳房炎中选出30头奶牛随机分3组进行本试验。 第1组,1~10号牛榨乳后不进行乳头药浴;第2组11~20号牛榨乳后用“兰色乳头消毒剂进行乳头药浴;第3组21~30号牛用0.3%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头药浴液对杀灭乳头孔皮肤细菌、预防新发乳房感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试验选取饲养环境一致,年龄、胎次及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6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头。试验组用配制的聚维酮碘溶液作为挤后药浴液,对照组用市售的碘制剂作为挤后药浴液,比较两种药浴液对乳头孔皮肤细菌的杀灭情况及对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聚维酮碘溶液对奶牛乳头孔皮肤细菌杀灭效果和对环境性病原引起的新发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对照组药浴液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略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激光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占泌乳母牛的20—60%,不但影响奶的产量与质量,且往往因患乳房炎导致奶牛非正常淘汰。据1980年我们调查了国营七个奶场1312头泌乳母牛的年发病情况,其中患乳房炎病的有405头,发病率占30.9%,仅次于消化道疾病,居第二位。因乳房炎导致乳头报废,据3个场153头牛的材料统计,有60头牛共81个乳头泌乳机能丧失而废弃,对经济上造成极大损失,为了探讨激光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我们于  相似文献   

13.
用SCC体细胞计数法对西宁市某奶牛场48头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头被检奶牛和38个乳室的乳汁呈阳性反应,隐性乳房炎的头患病率和乳室患病率分别为31.2%和19.8%。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4~6胎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01);2~4月份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于其他阶段;第5、第6个泌乳月和第9个泌乳月以上牛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  相似文献   

14.
荷斯坦牛乳房部分性状对乳房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00多头牛的产犊、产奶、配种疾病记录的调查,对乳房部分性状、乳头指标进行实际测量,统计分析了两个牛场泌乳牛的乳房部分性状和乳头指标与乳房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强附着的较高乳房的牛只比下垂乳房的牛只较少感染乳房疾病,具有合理匀称的乳房结构及合适直径的乳头的牛只患乳房疾病的概率会减少。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泌乳牛产奶量,降低牛的经济效益,甚至影响到牛的泌乳功能,最终被迫淘汰,同时还严重影响乳汁质量,影响人体身体健康。我国几个大城市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为20%~7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奶牛业的生产发展。1病因乳房炎主要原因是有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其次是乳房创伤、撕裂和不规则停乳等,其中微生物侵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是最主要的途径。该病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策略,但奶牛乳房炎,预防是关键。2临床…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奶牛泌乳期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乳房疾病,可使患牛泌乳机能及产奶急剧下降,造成奶牛生殖机能失调,成为广大奶牛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栏舍不卫生、潮湿、积粪多,乳头保持不洁或由于挤奶员技术不熟练,乳房受损伤,感染细菌或其它原因,如子宫炎的继症。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9):91-94
为观察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4%次氯酸钠组,Ⅲ组为0.5%洗必泰组,Ⅳ组为1%碘伏组,Ⅴ组为药浴涂膜剂浸组。在第0、30、60、90天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Ⅲ、Ⅴ的效果高于试验Ⅱ、Ⅳ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Ⅴ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88.89%,远高于其他各组。结论: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选择隐性乳房炎奶牛6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试验I组为对照组;II组为4%次氯酸钠组;III组为0.5%洗必泰组;IV组为1%碘伏组;V组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浸组。在0、30、60、90 d采用SCC法和CMT法检测牛乳中体细胞数并记录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数和发病率,同时记录各组奶牛泌乳总量和平均泌乳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病牛体细胞数,且对奶牛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用于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时,试验III、V的效果高于试验II、IV组,差异显著(P〈0.05)。在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治疗试验时,试验V组对隐性乳房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7.78%和88.89%,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说明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奶牛药浴药物,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类药物用于奶牛生产中,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与自然月份、胎次、乳区、牛舍、泌乳月等的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奶牛隐性乳房炎与外界环境及奶牛泌乳生理状态的关系,为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通过对南方某牧场泌乳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的CMT逐月检测,分析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二、三胎牛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第五、第六个泌乳月和第九个泌乳月以上牛新感染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牛(P〈0.01),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乳区。[结论]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有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病多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乳房组织形成大面积坏疽,从而导致败血症而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乳房炎。1病因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属,但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菌、化脓杆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放线菌属、李氏杆菌属、牛布氏杆菌属等也可引发感染。感染途径:细菌侵入乳房的途径有3条,即乳源径路、血源径路、淋巴源径路。一般认为细菌经乳头管侵入乳房是最主要的途径;但患肠炎、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和产褥热等疾病时,细菌随血行被运送到乳房内,经繁殖也可引起发此病;当乳房或乳头皮肤发生创伤、擦伤及其他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