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再谈名茶     
1965年在《茶叶通讯》第五期以“漫谈名茶”为题,谈了名山名种名技综合塑造名茶的观点,今天趁全省“名茶展评暨学术讨论”盛会,以“再谈名茶”为题,谈点发展名茶生产的体会,藉以抛砖引玉。一、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名茶,众说纷云,有的说名茶就是好茶;有的说名茶就是有名气的茶;有的说是茶叶品质特优,居同类之  相似文献   

2.
金潭雀舌     
金潭雀舌茶是我县国营方六茶场在传统生产的特种茶基础上,经过多年试制而成的绿茶新品种,属炒青类扁形茶。在一九八五年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名茶选评会”上,获第一名,在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今年六月于南京召开的“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部优质茶。  相似文献   

3.
名茶新型炒制装置选定以水或油水混合液为传热介质,温度较恒定,可满足名茶做条、整形、提毫以及烘焙工序对温度的要求。该装置集中使用燃料供热,有利名茶“保色、保尖、保毫”,提高名茶品质,提高制茶工效。克服了传统灶具的单锅、量少、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和制茶环境温度高、烟尘多等不足。提高工效3倍,降低制茶成本50%。较理想地解决了当前名茶生产急需增加产量,又要保证品质的矛盾。1990年10月9日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我所从1989年开始应用本装置,所制“高桥银峰”、“湘波绿”分剐被评为部优、省优名茶。  相似文献   

4.
《广东茶业》2013,(5):39-39
“高山云雾出好茶”。”八山-水-分田”的梅州是中国著名的“单丛茶之乡”、“油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是广东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如境内的八乡山、清凉山、马图以及西岩山等众多高山都是海拔高、云雾多的传统地方名茶产区。  相似文献   

5.
宜昌,古为峡州,自唐以来,峡州茶便极负盛名,受到历代名家赞赏,历代文人写下了大量赞美诗篇。唐朝杨华的《膳夫经手录》、明朝黄一正的《事物钳珠》、明朝王象晋的《群芳谱》都把峡州所产的“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等列为极品,可惜解放前都已失传。而宜昌现存的历史名茶中,享誉较高的有峡州碧峰、仙人掌和鹿苑茶。峡州碧峰、仙人掌茶属于恢复历史名茶,鹿苑茶属传统历史名茶。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凌光汉 《中国茶叶》2012,(11):42-42
中国名茶之乡新昌县历来重视茶叶生产,尤以去年“大佛”龙井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后,更加重视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把全年产茶包括夏秋茶全部实现“放心茶”,保持大佛龙井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7.
由泰顺县人民政府主办的“’96浙江泰顺茶文化节”,提出了“以茶为媒……兴茶富县……”的宗旨。泰顺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茶县和出口茶叶基地县,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和新创名茶荟萃。泰顺山青水秀,环境优  相似文献   

8.
扁形名茶在浙江省名茶中占据重要地位,如西湖龙井茶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新昌“大佛龙井”是扁形茶中的新秀,在此带动下浙江省几乎各产茶县(市)均生产扁形名茶,其产量排名全省名茶首位。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差异及茶树品种的不同,再加上制茶机械、手工炒制技术水平和采摘标准的不同,导致全省各地加工的扁形茶在外形、色泽、光滑度和扁平度等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茶界新秀全国名茶浙江多。宁海巳成为浙江的名茶之乡。该县不仅拥有“望海茶”、“宁海第一尖”浙江名茶,更有全国名茶“望府银毫”。近年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全国及省市报纸,都曾以《新兴的名茶之乡》为题,介绍该县的名茶开发情况,新华社也播发过《宁海开发新名茶》的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地创制或恢复名茶的报道屡见于大小报刊,各种名茶竟相宣告问世,“名茶热”方兴未艾,名茶生产所形成的百花齐放的局面确实令人欣喜和振奋。然而,欣喜之余,“这些名茶是否都名副其实”的想法不禁油然而生。任何一种名茶从它的草创到名扬天下(或在特定销区蛮有名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使色、香、昧、形别具特色,从而赢得消费者出自内心的喜爱与信任。近几年来,新名茶不断涌现,但就其商品茶的质量而论,有些只能算是优质茶,谈不上什么名茶;老名茶靠已有的名气招徕顾客,忽视质量标准,难怪一些消费者抱怨“名茶不名,价格惊人”。对目前的“名茶热”,笔者觉得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的“金毫茶”和“银毫茶”已经上市,这两种名茶均以该所选育的品种——“英雄九号”加工生产的,具有外型美(金毫茶满披金色毫毛,银毫茶满披银白色毫毛),香气高(花香和毫香突出),内质好,很受消费者喜爱。每公斤售价400—600元。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生产的“金毫茶”和“银毫茶”已经上市,这两种名茶均以该所选育的品种——“英雄九号”加工生产的,具有外型美  相似文献   

12.
浙江金华、衢州两市所属的金衢地区,名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其“东白茶”就已闻名全国。该地区名茶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主要有东阳东白、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金华双龙银针、兰溪毛峰、永康方岩中山茶、武义针眉龙井、义乌银针、浦江天堂茶、龙游龙贡茶、常山银毫等。金衢地区每年可采春、夏、秋三季茶,其名茶采制是以头轮春茶为主,其次秋茶。夏茶只制大众茶。本文着重阐述该地区春季气候条件对其春季名茶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适应国民经济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及外贸出口等方面的需要,今年在地委领导下,我们开展了扩大地方名茶生产试验工作。由于各县领导、业务部门的重视,茶区社队领导和茶农的热情支持,原有名茶生产超额完成计划,新的名茶试验点,试制了十七个样茶。六月名茶评审会议上,一致评定“白岳黄芽”、“鬲山毛峰”基本符合名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大特点,报省有关单位审批。  相似文献   

14.
浙江开化县茶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境内山高林茂,森林覆盖率达80%,是全国生态示范县之一,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开化县名茶生产历史悠久,明崇祯四年(1631)开化名茶就已成为贡品,是传统炒青绿茶中遂绿、婺绿、屯绿——“绿茶金三角”的发源地。开化龙顶名茶自1985年获全国名茶证书以来,至今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名茶评比金奖40多次,2004年5月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  相似文献   

15.
刘新 《中国茶叶》1991,(6):28-29
近几年来我国名茶生产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炒茶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生产单位纷纷寻求小型制茶机械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名茶的手工制作。这种形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名茶制作机械的开发与生产,许多茶机制造厂纷纷推出了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小型烘干机等各种各样的名茶制作机械。但是这些产品,除了少数是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外,多数都是新近开发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此,对于迫切需要的用户来说,应了解这一点,不可盲目地采购。笔者就如何选择小型制茶机械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论名茶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茶是我国茶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热的兴起,名茶在群芳茗中越益显得耀眼,又由于名茶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千方百计地生产优质茶,争创名茶,这无疑对推动名优茶的迅速发展,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名优茶概念不清,名茶与优质茶不分,混为一谈,再加上市场体制不完善,少数人以短期牟利为目的,以至名茶遍地开花,大有泛滥之势。据农业部的资料,至1992年,全国获省级以上冠以名茶称号的就达500多个,如果加上各市县评定的名茶,那晶类就更多了。如今,有的茶不论得了一个什么奖,更有些茶什么奖都未曾获得,而只是用较高档的原料经手工加工而成,其外包装上都冠以“名茶”称号。面对如此众多的  相似文献   

17.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成钜  洪永贵 《茶叶》1995,21(1):17-19
“开化龙顶”茶在杀青、揉捻和毛火等主要工序采用机制,能提高名茶质量和产量,特别是在外形,汤色和叶底上“三绿”较为明显,在造型提毫,提香工序上采用手工辅助,保持了“开化龙顶”茶外形和香气的独特风格。文中分析手工炒制名茶香气高的原因,提出名茶机械的设计要与名茶工艺配套,机械性能与操作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8.
名茶,顾名思义就是有名气的茶,受人珍爱的茶,它品质优异,别具一格。郭老说如今是“科学的春天”,我说也是“名茶的春天”。我国名茶之所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双龙银针”是金华市在传统名茶“婺州举岩”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型名茶。在1982年省农业厅举办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以外形内质俱优而名列全省第一;1984年在千岛湖举行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由于品质稳定也被评为全省一类名茶,发给证书,受到有关专家和省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我场位于霞浦城北,龙首山北坡。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气候温和,湿润,山腰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山垅土层深厚、肥沃。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溪边茶场毛茶品质具有“三清三绿”的独特风格。近年我们发掘了传统名茶制造工艺,创制了新名茶——“龙首山清水绿”为我省特种茉莉花茶“大白毫”、“闽毫”、“龙毫”、“天山银毫”等提供了原料。为了发展特种名茶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开展特种茶原料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研究,于八一年承担了省科委“特种茶原料基地高产优质试验”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