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哈密瓜蔓枯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发及室内品种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研究证明,采用黄瓜、打瓜和葫芦瓜接种,可以诱发蔓枯病菌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器,从而解决了抗病鉴定时所需大量接种体问题,此种方法简单,材料易得,是一种较好的诱发无性子实体形成的方法.采用该法所形成的大量分生孢子对新疆17个哈密瓜品种进行抗蔓枯病鉴定,证明所供试的品种无免疫品种,发病程度较轻的品种有新蜜杂1号、新蜜19号,其病情指数均在21以下,而炮台1号、伽师瓜、炮台2号、秋霞、天合早黄蜜、87、新蜜16号和新蜜18号感病性较强,病情指数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
4种甜瓜蔓枯病菌形态特征及其致病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江苏和海南甜瓜种植区的病株中分离得到4种甜瓜蔓枯病病原物,在25℃、16 h光照/8 h黑暗条件下,4种病原菌分离物在PSA上培养后进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形状相似,初为圆形后转变为同心圆;气生菌丝起初均为乳白色,后期为青灰色或者黑色,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其中C的基内菌丝较其它3种发达,可以直接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其余3种只能形成极少分生孢子;4种病原菌产生的孢子大小、形态基本一致,无色无隔或单隔为主;4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在12 h紫外灯/12 h黑暗周期下处理4~6 d,4种病原菌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此外,以感病品种白皮脆为供试材料,利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方法对这4种病原菌进行致病力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它们之间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蔓枯病病原的菌丝和分生孢子两种接种体接种的不同方法,对5种来源不同的蔓枯病菌进行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菌丝伤口接种法快速简便;5种菌株中的TMK-3(南京市江宁区甜瓜上分离)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甜瓜蔓枯病菌及其生产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5.
【目的】蔓枯病是危害甜瓜的一种重要病害,鉴定抗病种质资源并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蔓枯病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140份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蔓枯病抗病性筛选鉴定。【结果】第一次调查病害时,黄旦子等53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抗病,除红肉阿克拉瓦提外所有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高抗;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表现感病,但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5个地方品种在叶部症状较轻,秋黄皮白肉可口奇等6个地方品种在茎部症状表现抗病;蔓枯病在甜瓜植株的叶部症状和茎部症状呈正相关,发病后期相关指数达0.88。【结论】甜瓜蔓枯病在叶部的症状出现较早,病害程度较严重,但叶部和茎部症状相关性显著。地方品种秋黄皮白肉可口奇高抗蔓枯病,卡拉克赛、炮台红、哈密加格达、塔城冬甜瓜和白兰瓜5个地方品种对蔓枯病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为西甜瓜蔓枯病病原研究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条引物,对采集于南宁市的15株西甜瓜蔓枯病菌和北海、桂林、柳州的4株西甜瓜蔓枯病菌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分析其遗传结构.[结果]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产生位点数233个,多态位点数115个,平均多态位点9.6个,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9.4%.每条引物能扩增出7~20条谱带,扩增的片段大部分在300~3000 bp.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两个类群,两个来源于南宁市兴宁区的菌株单独归为一类,其余17株菌株基本聚在同一大类群中.[结论]来自广西不同地方的西甜瓜蔓枯病菌的遗传相似性较高,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形态比较和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采集到的西瓜枯萎病病株进行病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38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通过在PSA培养基上培养和观察,发现以菌落形态特征为依据,可将供试菌株大体分成三类:I类,气生菌丝呈白色绒状,菌落颜色为白、淡紫、紫色;Ⅱ类,气生菌丝呈白色絮状,菌落颜色多为淡紫色;Ⅲ类,气生菌丝不发达,菌落颜色为白色、淡紫色。以中等抗性的西瓜品种“Crimson sweet”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系的致病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隆尧的FON3菌株,其次是来自望都的FON15菌株,最弱的是来自大名和平乡的FON10和FON12。  相似文献   

8.
9.
几种新型杀菌剂对瓜类蔓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药剂对瓜类蔓枯病的抑制作用表明:30%苗菌敌抑制作用最强,40mg/kg抑制率为100%,其次为50%扑海因和5%菌毒清,600mg/kg抑制率分别为914%和837%;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3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依次为:Y=4.2187+2.1317x、Y=0.8644+2.2214x、Y=3.6955+0.9434x;EC50为2.3255mg/kg、73.378mg/kg、24.1474mg/kg;EC95为14.342mg/kg.410.964mg/kg。1338.mg/kg为田间进一步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不同地区西瓜枯萎病菌致病力差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成都平原的双流、青白江和德阳旌阳区3个不同西瓜主产区采集到的西瓜枯萎病菌进行病菌分离培养,得到3株西瓜枯萎病菌菌株.以中等抗性的西瓜品种"京欣"为寄主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致病力最强的是来自德阳的Fon3,其次是青白江Fon1和双流Fon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西瓜种质资源对蔓枯病的抗性特性,试验通过对80份不同地域来源的西瓜种质资源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该材料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0份材料对亚隔孢壳菌(Stagonosporopsis citrulli)均无免疫性,但不同西瓜品种(品系)间对蔓枯病抗性却存在较大差异,采...  相似文献   

12.
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病品系"白皮脆"和抗源"PI 140471"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甜瓜蔓枯病离体接种方法.离体接种后将叶片置于26±1℃、16 h光照/8 h黑暗及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培养,2 d后感病品系的离体叶片出现褐化病斑,发病率达60;左右,4 d后病斑开始扩大,离体叶片发病率为100;;抗病材料和对照则没有被浸染,未出现病斑.采用离体叶片和苗期活体两种接种方法,对10个厚皮甜瓜新品种进行蔓枯病抗性鉴定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接种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正相关,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44,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定甜瓜蔓枯病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对部分网纹甜瓜试材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和大田成株期自然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材料之间对蔓枯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X-3-2抗病最强,西域一号、翠蜜、春丽等感病指数高。比较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发病指数,表明湿度是影响蔓枯病发病指数的关键因素。甜瓜苗期人工接种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在不同栽培季节和栽培设施条件上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说明用苗期接种鉴定甜瓜蔓枯病抗性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放线菌C28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盆栽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对该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放线菌C28对靶标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28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28的分类地位。【结果】①放线菌C28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拮抗性,拮抗圈直径为10.0~22.5 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菌率分别高达95.0%,90.0%及93.1%。②用放线菌C28无菌发酵滤液稀释104倍处理甜瓜种子后,甜瓜胚轴、胚根长度较对照(无菌水处理)增加37.1%和12.5%;种子简明活力指数高达141.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用C28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喷施处理后,甜瓜蔓枯病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2.4%和40.0%。④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放线菌C28鉴定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结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28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性,对甜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抑菌和生防效果,对瓜类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7~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Pass.)Chiu etWalker]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病菌在5~35℃均可生长,以20~30℃较适宜,尤以25~28℃为最适宜;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10~32℃均可萌发,以25~27℃为最适;病害的潜育期在发病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需10~11天,28℃时只需3.5天.感病的膨瓜期遇上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易引起病害流行. 西瓜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其中以新红宝、郑杂1号、平优较抗病,新澄1号、珍宝次之,浙蜜1号、浙蜜2号较感病,中育1号和伊选最感病. 连作地块病重,如能清除旱地土表和田园四周的病残体,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聚为遗传相近的一类;分析还发现,在群体水平菌丝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率快,其群体致病力强;对福建省内稻区间的分析发现,来自三明的纹枯病菌群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最高,龙岩次之,福州最低。  相似文献   

17.
油菜对菌核病抗(耐)病性鉴定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了 2 0多年来油菜抗菌核病的鉴定方法和抗病育种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油菜抗 (耐 )菌核病鉴定方法的分类和最近几年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及转几丁质酶基因、β - 1,3葡聚糖酶基因、草酸氧化酶基因在油菜抗 (耐 )菌核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嫁接对日光温室西瓜和甜瓜栽培防治连作病害,促进生长和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体细胞突变体HX—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筛选技术,从感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明恢63的体细胞突变后代中获得抗病突变体HX-3。对HX-3的白叶枯病抗性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X-3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能够稳定遗传,且为全生育期抗性,其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HX-3与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2(Xa-2)、CBB3(Xa-3)、CBB4(Xa-4)、CBB7(Xa-7)、CBB12(Xa-12)和IRBB21(Xa-21)间的等位性分析表明,HX-3的抗病基因与Xa-2、Xa-3、Xa-4、Xa-7、Xa-12、Xa-21不等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筛选出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NB12、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SD7、卡特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katrae)NB20在水稻植株上的定殖能力,以及在离体叶片、苗期和分蘖盛期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NB12和SD7两菌株用利福平(Rif)进行抗药性标记,筛选到抗300 μg/mL Rif 的抗药性菌株用于定殖试验;水稻离体叶片试验用5 mm菌丝块接种,苗期和分蘖盛期试验用带菌谷粒接种。【结果】定殖试验结果表明,SD7和NB12菌株在水稻叶片上能以较高密度定殖,第20天仍能检测到106 CFU/g的标记菌株,且10 d后在新生叶片中也可检测到标记菌株。在离体叶片试验中,NB12、SD7和NB20发酵菌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1.3%,90.0% 和54.4%,前2个菌株的防效显著高于40 μg/mL的井冈霉素(77.5%)。3个菌株对苗期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发酵菌液防效依次为59.91%,53.73%和38.47%,其无菌滤液也有一定防效。3个菌株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表现较好的NB12发酵菌液和SD7发酵菌液防效也只有17.6%和24.0%,低于井冈霉素的防效(32.9%)。试验中发现,3个菌株的混合处理并没有提高防治效果,反而降低了防效。【结论】NB12和SD7两菌株对水稻离体叶片和苗期纹枯病表现了良好的生防能力,其对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