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推拉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了大连市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行为意向。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被调查的城市居民可以用有子女和无子女这一代表性特征分为2个群组,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了乡村旅游动机,共3个推力因子,包括情感交流、求知探索和舒缓放松,4个拉力因子包括农业文化、游憩项目、乡村评价和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动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后发现,大连市城市居民的情感交流只是作为推力内动力影响求知探索和舒缓放松,而与求知探索相关的拉力动机是农业文化、乡村评价、游憩项目,但在相关强弱上两个群组稍有差异,有子女群组是乡村评价为最强,而无子女群组则是农业文化。另外,与舒缓放松相关的拉力动机2个群组都是自然环境,但无子女群组在农业文化这一拉力动机上也呈现出弱相关。  相似文献   

2.
浅析乡村旅游市场的旅游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萍  晏兰萍 《农业考古》2007,(6):164-166
在对旅游动机的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动机缘于探新求异的需求与逃避紧张现实的需求,同时结合多样性的外在诱因,刺激了具有返璞归真取向的乡村旅游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市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柳州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需求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学历和收入的中青年阶层是柳州乡村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居民多乐于与朋友结伴或家庭进行郊县游。回归自然、休闲放松、增长阅历成为其主要旅游推力;亲朋推荐和电视报纸广告是主要旅游感知渠道;清新的空气、秀美的风光和特色饮食是最主要吸引物;乡野观光、吃农家饭和瓜果采摘是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据此提出应强化市场开发的针对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乡土性、凸显旅游发展的多元性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是目前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客源,以福州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统计学的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将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划分为"舒缓压力"、"求知求新"、"游览观光"三大类,其中,舒缓压力为近年来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和不同性别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动机的侧重点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笔者对柳州市乡村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行为偏好和旅游心理特征等3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柳州市乡村旅游开发对策,为促进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3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火热,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但乡村旅游区在发展与管理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对游客的深入理解,缺少对旅游市场的细致分析。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乡村旅游区为案例,分析乡村旅游区游客的旅游动机,主要包括领略田园风光、缓解压力、远离城市喧嚣、体验当地文化等,基于游客的主要出游动机从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议,以期对乡村旅游区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引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低碳旅游动机关联程度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认知、产品质量、个人客观因素对长株潭市民低碳旅游态度起到正向显著影响;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低碳旅游动机起到正向显著影响,但主观规范对低碳旅游动机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培  熊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95-16596
通过对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乡村游客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游客在庐山周边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对不同特征的游客的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模式。选择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4种适宜于柳州市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资源条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即"工业企业参与型"、"大型旅游企业主导型"、"政府引导+村民参与型"、"政府主导下的新农村建设型"模式,并就4种模式的特点、可行性、适用范围和模式样本及运行流程进行了阐述。研究成果能为西南其他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乡村旅游看作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以乡村旅游各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要素之间的适应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理论),构建乡村旅游系统与发展机制,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作为党的重大战略方针,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推动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以成都周边8个乡村旅游地作为调研地,进行问卷调查,在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 21.0和AMOS 21.0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乡村振兴显著相关,其中基础设施是影响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最关键的因素;旅游环境关键性地影响着乡风文明;旅游服务是影响乡村治理的最关键因素。进一步检测发现,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呈正向关系。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的正向关系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女性多途径、多角色的积极参与旅游创业活动,成为乡 村旅游开发的重要主体。乡村女性参与旅游创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一定程度提升其社会地 位、推动乡村发展。研究针对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外来女性旅游从业人员创业动机进行了研究,通过 明月村外来女性进行旅游创业的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女性旅游创业的动机因素,对乡村旅游发 展中为女性创业提供更好条件提出建议,以促进明月村乡村旅游发展和女性创业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笪玲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544-547
【目的】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广义梯度推进途径,以促进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方法】通过对璧山县旅游资源、交通及企业发展等梯度要素的分析,获得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广义梯度结构,并提出其广义梯度推移途径。【结果】璧山县乡村旅游可以划分为3个梯度,一级梯度包括璧城乡村旅游组团,二级梯度包括璧北乡村旅游组团和璧南乡村旅游组团,三级梯度包括梅江河乡村旅游组团。【建议】优先开发高梯度旅游区,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精品;有效实施广义梯度推移,延缓乡村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加速广义梯度推移,实现乡村产业立体协调整合,以科学地推动璧山县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热衷的旅游形式,成为当下的潮流趋势。但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鉴于游客满意度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福建省的省级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福州市闽侯县白沙湾生态农庄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IPA分析法研究游客满意度。研究发现,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活动项目和田园风光等较为满意,是需要继续努力保持的优势项目,而对乡村旅游地的餐饮和服务效率等满意度较低,是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的项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浙江街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等方法,对乡村旅游的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具有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多方面功能,但乡村旅游面临旅游产业带动力度有限,旅游旺季环境不堪重负,旅游地的“城市化”,乡村性的渐失,同质恶性竞争等负面影响导致的问题。面对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乡村旅游热,建议应辩证分析乡村旅游的功能,尤其是要警惕其负面功能。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快速完善,乡村旅游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人们对安详宁静的乡村风光更为向往,人们迫切希望缓解肉体与精神上的疲劳,并回归大自然。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实施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决策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优质旅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环境。本文将围绕李金早同志提出的"优质旅游"概念,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目前的发展状态,探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开发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是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开发模式简单、开发项目雷同、开发没有合理的规划等问题,没有达到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目的。通过分析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深挖文化内涵、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策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鄢陵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概括,采用抽样调查法并结合实证研究对鄢陵乡村休闲旅游的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鄢陵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鄢陵乡村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