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蓝舌病病毒 (BTV)属呼肠病毒科的环状病毒属 ,主要引起反刍动物发病。本病是国际流行病学会命名的 1 5种 A类动物流行病之一 [1] 。因此本病是全世界有关国家特别关注的疾病。蓝舌病最早发生于南非 (在 1 9世纪后期美利奴羊引入南非后 ,出现致死蓝舌病 ) ,进入本世纪后 ,在几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 ,本病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生或查出病毒。已有的记载是 :埃及 (1 90 7)、肯尼亚 (1 90 9)、西非 (1 92 7) ,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土耳其、叙利亚 (1 943~ 1 949) ,美国 (40年代后期 ) ,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1 956) ,巴基斯坦 (1 958) ,印度 (1…  相似文献   

2.
应用琼脂扩散法对淮北地区绵羊、奶牛进行蓝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在受检723只绵羊中,阳性189只,阳性率为26.13%,受检奶牛235头,阳性67头,阳性率为28.51%。  相似文献   

3.
朱其太 《世界农业》1997,(10):34-35
澳大利亚蓝舌病病毒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连云港动植物检疫局朱其太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患病动物不论被致死或存活均可造成经济损失。由于它的多型性和复杂的流行病学,所以对该病的控制非常困难,因此它是世界关...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蓝舌病血清抗体监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制备群特异性的蓝舌病多克隆检测抗体和优化抗原固定技术,建立了蓝舌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150份牛羊已知阴性血清的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40%;对58份已知阳性血清样品同时进行中和实验和C-ELISA检测,检测结果经SPSS软件进行t检测统计分析,Sig.(双侧)=0.651,相关性0.912,相关性显著。对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2份牛BVD阳性血清,2份羊口蹄疫阳性血清,2份羊痘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4个BTV血清型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他血清全部为阴性。对150份已知阴性血清和55份已知阳性血清用中和试验、美国VMRD 公司试剂盒和本方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进口试剂盒符合率为96.7%。  相似文献   

5.
牛羊蓝舌病主要是因为蓝舌病毒造成的,其传播途径是昆虫,可以在反刍动物中进行非接触性的传播,造成牛羊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和口鼻胃黏膜的溃疡性炎症,对畜牧业的养殖带来影响,造成畜牧业整体减产,对养殖行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牛羊蓝舌病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致病源,找到合理的方法对病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牛羊蓝舌病的综合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江苏省羊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现状,采用C-ELISA试剂盒对20142016年采自江苏省9个市的419份羊血清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共检出BTV抗体阳性样品30份,总阳性率为7.2%。在盱眙县桂五镇选择1个监控点,建立了BTV病原及抗体阴性山羊5头的监控动物群。从20142016年采自江苏省9个市的419份羊血清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共检出BTV抗体阳性样品30份,总阳性率为7.2%。在盱眙县桂五镇选择1个监控点,建立了BTV病原及抗体阴性山羊5头的监控动物群。从20142017上半年,每年52017上半年,每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年4月每月采血1次,并采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BT血清学监测。结果发现:每年自8月开始,羊BT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至12月,除2014年外监控羊群检测全为BTV抗体阳性。每年5次年4月每月采血1次,并采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BT血清学监测。结果发现:每年自8月开始,羊BT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至12月,除2014年外监控羊群检测全为BTV抗体阳性。每年58月采用灯光诱捕法捕捉监测点蚊蠓,发现相较2015和2016年,2014年的蚊蠓捕捉数量明显偏少。对盱眙县地理位置和历年气候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库蠓活动高峰时期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BTV的感染可能有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江苏省羊群中的感染和流行现状,采用C-ELISA试剂盒对2014~2016年采自江苏省9个市的419份羊血清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共检出BTV抗体阳性样品30份,总阳性率为7.2%。在盱眙县桂五镇选择1个监控点,建立了BTV病原及抗体阴性山羊5头的监控动物群。从2014~2017上半年,每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次年4月每月采血1次,并采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BT血清学监测。结果发现:每年自8月开始,羊BTV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结果,至12月,除2014年外监控羊群检测全为BTV抗体阳性。每年5~8月采用灯光诱捕法捕捉监测点蚊蠓,发现相较2015和2016年,2014年的蚊蠓捕捉数量明显偏少。对盱眙县地理位置和历年气候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库蠓活动高峰时期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BTV的感染可能有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在我国流行的一株蓝舌病病毒(BTV-10)的基因型和血清型背景,对该毒株及来自美国的5 株不同血清型(BTV-2,BTV-10,BTV-11,BTV-13,BTV-17),来自澳大利亚的BTV-15,来自南非的BTV-1 型毒株进行了核酸同源性比较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这8 株病毒分属于3 种不同的病毒型,中国分离株与来自美国的BTV-10 同源性最高,与美国分离株BTV-2,BTV-10,BTV-11,BTV-17 同属于一个型。据分析结果推测中国分离株BTV-10 很可能是美国BTV-10 型与BTV-17 型基因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变性处理蓝舌病病毒BTV16RNA,与DIG标记的BTV16VP7基因制备的探针经斑点杂交和Northern印迹杂交。试验表明,DMSO变性处理的核酸杂交后探针的灵敏度最高。其余两种方法次之  相似文献   

10.
张智明  李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21-13422
[目的]为蓝舌病病毒的长期保存奠定基础。[方法]在70、-20、4和20℃下保存蓝舌病病毒1个月后,测定其毒价变化,研究不同温度对蓝舌病病毒毒价的影响。[结果]在室温和4℃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保持不变。在-70℃下保存1个月后蓝舌病病毒毒价从原来的5.5降至4.2。在-20℃下保存1个月蓝舌病病毒毒价变化最大,从原来的5.5降至2.8。[结论]长期保存时,应将蓝舌病病毒在-20℃下保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的流行情况,为指导猪场防控和净化伪狂犬病(P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3年采集广西地区300个规模化猪场的3950份猪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PRV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地区、种类猪群的PR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010~2013年抽检的300个规模猪场中有23.00%为PRV阳性猪场,3950份猪血清样本中有5.16%为阳性样本,且二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RV阳性猪场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的5个地级市分别为北海(75.00%)、百色(42.86%)、崇左(35.71%)、南宁(25.17%)和柳州(25.00%),PRV样本阳性率高于广西平均水平的4个市分别是崇左(9.71%)、百色(9.09%)、南宁(6.50%)和钦州(6.12%).从不同地区来看,感染猪场以桂西和桂南地区较高,PRV阳性猪场率分别为30.00%和27.23%,PRV样本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80%.种猪的PRV感染率(6.45%)明显高于肉猪(2.52%).[结论]广西猪群已普遍存在PRV野毒株感染,感染率逐年上升,且以种猪感染风险较高,实际生产中可采取实时野毒抗体监测、淘汰PRV阳性种猪、强化疫苗免疫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esting an inactivated trivalent vaccine against bluetongue virus of serotypes 1, 6, and 8 in calves, sheep, and goats. After the vaccine was inoculated, the dynamics of animal blood indice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physiological standards.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sorbed and inactivated emulsified vaccines could protect calves from infection with a virulent virus of a homologous serotype and could be used for immunizing both cattle and small ruminan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揭示其遗传变化规律,为其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及有效防控马流感疫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对广西EIV分离株(A/Equine/Guangxi/1/09,简称GX09株)进行NA基因扩增,经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绘制遗传进化树.[结果]GX09株NA基因全长142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413 bp,编码470个氨基酸,包含7个糖基化位点及17个半胱氨酸(Cys)残基.GX09株与参考毒株的NA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4.7%~99.5%,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80.4%~99.4%;与Gansu08株、Heilongjiang08株、Inner mongolia08株及Liaoning08株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4%;与1989年在我国吉林分离获得毒株(Jilin89)的同源性最低,对应的核苷酸及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7%和80.4%.从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出,GX09株与最近几年国内外分离获得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且同属于美洲型分支.[结论]目前广西流行的EIV与国内外的流行毒株一致.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0月,四川省某锦鲤养殖场暴发一种以嗜睡、腹部肿大、鳃肿胀和眼睛凹陷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累计死亡率高达50%。为研究锦鲤发病病因和疾病流行规律,对病鱼解剖,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电镜观察、PCR检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患病锦鲤眼球浑浊,腹部肿大,鳃肿胀严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的鳃、肝脏、肾脏和脑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透射电镜观察,在肾脏组织中发现病毒粒子。巢氏PCR方法检测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出现特异性扩增产物;基于CEV P4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此病毒与英国株R083同源性为99%。本研究为鲤浮肿病毒的起源进化、分类、疾病诊断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普查及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30个县市马铃薯主产地的系统调查采样,经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测试、电镜观察、种薯传毒试验,系统鉴定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o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脆裂病毒(Tobacoo rattle virus,TRV)、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标样K-04和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球形粒体,直径约30 nm,但在田间表现蕨叶症状,可认为该标样疑似番茄黑环病毒引起,或可能携带番茄黑环病毒。TRV,PVYn为局部分布,马铃薯蕨叶病呈局部零星发生。经研究证实至2005年黑龙江省无马铃薯黄矮病毒(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PYOD)马铃薯帚顶病毒(Potato mop top virus,PMTV)、安第斯马铃薯潜隐病毒(Andean potato latent virus,APLV)、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Andean potato mottlevirus,APMV)、马铃薯V病毒(Potato virus V,PV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的分布,没有发现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  相似文献   

16.
开展绿肥专用型油菜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稻田种植的绿肥油菜品种(系),为广西地区绿肥油菜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以12个油菜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对其生育期、株高以及盛花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评价其生态适应性和肥用性状,筛选适宜广西地区种植和推广的绿肥油菜品种(系)。在低肥力投入情况下,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盛花期的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还田量相对较高,鲜干草产量分别达3280-4208 kg/亩530-624 kg/亩;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9.40-11.89 kg/亩、1.17-1.54 kg/亩和23.15-28.78 kg/亩。油菜品系P112、油菜品种中油杂19、油肥1号和油肥2号在广西省南宁市种植的综合表现较好,生态适应性佳,适宜在该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木薯绵粉蚧入侵广西的风险性,为保障广西木薯的安全生产及制定该虫的检疫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在广西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木薯绵粉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木薯绵粉蚧在广西的综合风险值为2.16,属于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结论]木薯绵粉蚧是对广西具有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对其加强检疫防范.  相似文献   

18.
广西狂犬病病毒L基因聚合酶活性部位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流行狂犬病病毒的L基因聚合酶活性部位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外固定毒株和类狂犬病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流行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8.7%~99.8%和96.5%~100%,与国外固定毒株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8%~87.5%和94.5%~99.0%,与类狂犬病病毒株的核苷酸和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5.5%~79.2%和93.5%~97.0%;通过比较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发现,第660位为广西Ⅱ群毒株的特异性变异I660V,第771位为广西Ⅰ群毒株的特异性变异S771A,第745位点广西毒株全部为精氨酸,而国外参考毒株为丝氨酸、亮氨酸或组氨酸;4个基序高度保守,基序A保持不变,基序B、C、D只有少数氨基酸发生变异,基序C中的核心序列GDNQ在各毒株中都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