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剑麻蔗根锯天牛为害情况并筛选有效药剂。[方法]调查大田剑麻上蔗根锯天牛的为害情况,观测幼虫体态特征,并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筛选蔗根锯天牛防治药剂。[结果]东方红农场13队等部分幼龄麻暴发疑似蔗根锯天牛,幼虫为害植株头部,致根基部被咬食与茎被蛀空,叶片失水退绿、卷缩披垂,甚至停止生长或枯死,影响植株生长量至少180 d。幼虫体长53~80 mm,圆筒形,前端扁平,后端稍窄,老熟幼虫为乳黄色;上颚、头和前胸背板为黑褐色和黄褐色,体表光亮;腹部第1~7节背面正中隆起时有扁"田"字形纹等,经鉴定该虫为蔗根锯天牛幼虫。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48%噻虫胺毒土800倍、5%甲拌磷毒土55倍的防治效果理想,死亡率达100%;50%噻虫嗪毒土1 000倍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大田试验表明,噻虫胺、噻虫嗪与其他药剂混配的防效在80%以上。[结论]试验结果为剑麻蔗根锯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取样收集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幼虫,并根据6项测量指标(头壳宽、前胸背板宽、触角间距、上颚宽、体长、体宽)的频次分布结果初步确定龄期,然后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可分为13龄,除体宽不宜用于区分龄期外,其它5项测量指标均可用于分龄,其中前胸背板宽与虫龄的拟合度最高为最佳分龄指标,回归方程为y=0.062e2.399x(p0.001,R2=0.989)。此外,根据各龄期幼虫体宽、体长的平均值制作了相应龄期幼虫等比例背面观手绘图。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取样收集了青杨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rusticus)幼虫,并根据6项测量指标(头壳宽、前胸背板宽、触角间距、上颚宽、体长、体宽)的频次分布结果初步确定龄期,然后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可分为13龄,除体宽不宜用于区分龄期外,其它5项测量指标均可用于分龄,其中前胸背板宽与虫龄的拟合度最高为最佳分龄指标,回归方程为y=0.062e2.399x(p<0.001,R2=0.989)。此外,根据各龄期幼虫体宽、体长的平均值制作了相应龄期幼虫等比例背面观手绘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辣木瑙螟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及幼虫虫龄数,为辣木瑙螟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对辣木瑙螟幼虫头壳宽、体长和体宽3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通过Dyar定律推断其龄数,并通过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分龄的合理性.[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平均值分别为0.25、0.40、0.63、0.92和1.30 mm,体长平均值分别为2.09、3.69、6.10、10.09和12.93 mm,体宽平均值分别为0.34、0.57、0.94、1.33和1.92 mm.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头壳宽与虫龄间的三次和二次线性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999),头壳宽与虫龄间指数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55)较高,拟合程度均较好.28℃下辣木瑙螟幼虫历期为10~13 d.[结论]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为辣木瑙螟幼虫虫龄判定的最佳指标,体长和体宽不适合用于辣木瑙螟幼虫虫龄的判定,其行为、体色和刚毛可为虫龄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 Thomson)成虫产卵习性和温度对卵发育的影响,为蔗根土天牛的预报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捕获的蔗根土天牛成虫按雌、雄成虫1:1配对置于自制的养虫盒中,观察其产卵特性后收集卵粒,在室内恒温(19、22、25、28、31和34℃)和变温条件下测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等生物学特征,并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蔗根土天牛具有多次交配习性,交配后第2 d即可产卵.雌虫喜在蔗茎近地表下1~3 cm处产卵,单粒或数粒散产,以2.0~3.0粒为主;平均产卵期4.29 d,单雌平均产卵量493.2粒,最多809.0粒,最少211.0粒.雌虫在产卵期第1 d的产卵量最多,约172.0粒,占总卵量的35.0%,随着产卵期的延续,产卵量逐日减少.雌虫腹中的遗腹卵量多达160.0粒,约占总卵量的32.6%,说明雌虫腹中只有2/3左右的卵粒可顺利产出.恒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70±1.96)℃,有效积温为(153.07±24.95)d·℃;变温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21.73±2.53)℃,有效积温为(130.08±39.29)d·℃.室内变温条件下,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历期为14.57 d.[结论]蔗根土天牛具有发达的生殖系统和较强的繁衍后代能力;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且变温条件影响蔗根土天牛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正>蔗根土天牛又名蔗根锯天牛、蔗根天牛,是为害甘蔗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咬食寄主植物土下的根颈部及主根,导致全株死亡。部分蔗农对其危害认识不足,没有有效地进行防治,害虫经过多年积累,导致了蔗根土天牛近年来爆发成灾。那么,如何有效防治蔗根土天牛呢?我们通过视频来学习一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确定一种能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Bacchisa atritarsis)雌雄成虫的最佳方法,以简化鉴别过程,提高鉴别效率。【方法】通过解剖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生殖器以准确区分成虫性别,并观察雌雄生殖器形态结构;在体视显微镜下分别对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前胸背板长比宽、腹部第5节长、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和触角腹面及背面形态、腹部第5节形态10个主要鉴别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触角长、体长、触角长与体长之比、前胸背板宽、腹部第5节长5个鉴别特征差异显著,差值均为1 mm左右;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长宽比、腹部第5节超出鞘翅长度3个鉴别特征则差异不显著;雌成虫触角腹背两面形态和雄成虫基本一致;雌成虫腹部第5节较宽长,且腹面正中央明显有一纵线,雄虫腹部第5节较窄短,且腹面中央无纵线。将根据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有无纵线分组得到的雌雄两组成虫,分别解剖其生殖器加以验证,各组验证准确率均达100%。【结论】腹部第5节的腹面形态特征是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特征,通过观察蓝翅天牛成虫腹部第5节腹面中央是否有一纵线是在室内外快速、准确、无损伤地鉴别蓝翅天牛雌雄成虫的最佳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寄主对蔗扁蛾幼虫的饲养试验,观察并对比分析蔗扁蛾幼虫在甘蔗上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甘蔗饲养蔗扁蛾幼虫死亡率高于马铃薯饲养,幼虫为8龄,幼虫发育历期比马铃薯饲养的高出34.6 d,完成1个世代平均需要98.8 d。从幼虫头宽、体长和体重的观测值来看,甘蔗饲养的蔗扁蛾幼虫基本符合幼虫生长发育规律。[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蔗扁蛾的有效防控措施,保证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松墨天牛前胸背板及鞘翅上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前胸背板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大量的凹陷和刚毛;雄虫前胸背板拥有多个圆形、椭圆形信息素腺孔,且分布在每个包含一个单一的刚毛刻痕的周围;而雌成虫的前胸有类似于雄性表皮的凹痕,但没有信息素腺孔,通常只有一个中央刚毛;雌雄成虫前胸背板后缘皱褶状,具一排密集整齐的刚毛;鞘翅上密布光滑瘤状突起及刚毛,毛孔窝常分布2~3根刚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陷阱诱杀方法对蔗根土天牛成虫的诱杀效果。[方法]于2007年5月蔗根土天牛成虫发生期,在蔗田进行挖坑陷阱诱杀,设置3种陷阱诱杀方法,测定各陷阱诱集的成虫数量、各方法诱集成虫总量及雌雄比例。[结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分别为8.44、6.50和4.56头/d.陷阱;第一种方法防治效果优于其他两种,且诱得的雌虫比例较高,达42.06%。[结论]陷阱法诱杀简单实用且仅需劳力投入,值得在广大蔗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CE18重组蛋白作为绦虫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为筛选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棘球蚴CE18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19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及194份棘球蚴病疫区绵羊血清和13份健康羊血清进行检测,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评价CE18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意义。同时,应用生物学软件对CE18抗原蛋白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示CE18蛋白作为绦虫蚴病诊断抗原的依据。【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棘球蚴CE18蛋白基因为多种绦虫如泡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猪带绦虫等的共有序列,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不同种属之间高达99%,从分子水平上表明CE18蛋白为带绦虫蚴共同抗原成分之一。重组抗原CE18-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抗体水平显示:脑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和棘球蚴病疫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38.89%、73.33%、100%和76.14%,而对照组血清为阴性反应。【结论】CE18重组蛋白可作为绵羊棘球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用于畜群活体检疫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12.
刘晓静  石萌  马纪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80-1085
[目的]了解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幼虫耐寒性的发育阶段性变化.[方法]对新疆荒漠甲虫准噶尔小胸鳖甲各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进行测定.[结果]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1龄的过冷却点最低(-19.4~-24.1℃),且个体差异不大.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个体差异较大,其中7龄幼虫中过冷却点在个体间差异达到15.7℃(-5.6~-21.3℃).[结论]老龄幼虫最有可能是该虫在荒漠环境地区越冬的虫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光滑鳖甲是广泛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的一种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昆虫,它能够通过抗冻蛋白的表达从而在长时间低温和剧烈的温度变化等环境条件下生存.研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Apafp)在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差异和冷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对Apafp752和Apafp914两种抗冻蛋白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Apafps mRNA水平逐渐增加,至8~9龄幼虫阶段达到最高约为小龄幼虫的7~8倍,蛹期时则显著降低.血淋巴液的渗透浓度值也呈现相同趋势.[结论]发育阶段的变化是对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素.在低温胁迫下4~6龄幼虫afps的表达显著提高,说明冷胁迫能促进幼虫afps的累积.结合Apafps基因表达和低温存活率可以推测光滑鳖甲大龄幼虫可能是一种过冬虫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表膜糖抗原的免疫性。【方法】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体冻融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离心上清作为粗提表膜糖抗原,SDS-PAGE鉴定糖抗原成分,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浓度,ELISA、Western- blot 和IFA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抗血清抗体效价和特异性以及确定抗原在虫体组织中的位置。【结果】SDS-PAGE图谱显示无蛋白条带出现,表明成虫膜蛋白被蛋白酶K完全降解;制备的糖抗原浓度为2.54mg•mL-1,初步确定为糖抗原。ELISA结果显示,随着免疫次数增加,抗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 、IgM 和IgA)效价也随之升高。与阴性血清相比,IgG 、IgM 和IgA的P/N值分别为4.9、3.2和6.4。未检测到特异性IgE。Wen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原头蚴粗提虫体蛋白、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表膜蛋白、表膜糖抗原有效识别。IFA显色结果显示糖抗原在细粒棘球绦虫虫体表膜中有表达。【结论】经蛋白酶K消化后提取的细粒棘球绦虫表膜糖抗原具有良好的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有望用于包虫病的诊断和免疫。  相似文献   

15.
灯光诱杀蔗根土天牛成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高压汞灯对蔗根土天牛成虫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蔗根土天牛成虫出土时期比较集中在4~6月,不同年份不同气温出土时期略有差异,气温高的年份出土时期提前;蔗根土天牛成虫在19:00~21:00时段活动频繁,扑灯率较高;成虫对光源选择不严格,但跟光源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张雪辉  唐蕊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73-1975
[目的]探讨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的抑制效果,为利用该菌开发新的生物农药应用于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和水浸片法测定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病原菌生长及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通过田间调查法测定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平皿中抑菌圈的平均直径为32.0 mm,对病菌孢子萌发的平均抑制率为97.4%,盆栽防治效果无论接种前施药还是接种后施药的相对防效均在60.0%以上.[结论]拮抗菌AYM-18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生产性能测定与选育,为培育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褐牛核心育种场对290头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进行体尺测定和B超检测。【结果】5岁以上新疆褐牛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结果(P<0.05);4岁新疆褐牛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尻长、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3岁新疆褐牛体重、体高显著高于2014年(P<0.05);24月龄新疆褐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深、后腿围、尻长均显著高于2014年(P<0.05);18月龄新疆褐牛体斜长、管围显著高于2014年(P<0.05);12月龄及6月龄体尺鉴定指标均有高于2014年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2019年5岁以上、4岁、3岁新疆褐牛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值(P<0.05);2019年24月龄、18月龄、12月龄新疆褐牛眼肌高度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值(P<0.05)。【结论】2019年新疆褐牛各个年龄阶段的体尺测定指标与2014年测定的记录相比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扶桑绵粉蚧是我国重要的入侵生物,其繁殖能力强,能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等多种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可为揭示扶桑绵粉蚧GSTs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特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其各个虫态的表达谱。【结果】克隆了扶桑绵粉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序列,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651 bp的片段,编码217个氨基酸。DNA编码区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90,123,67和70 bp;分隔的5个外显子的长度分别为18,50,96,80和500 bp。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在N末端和C末端均有GST的类似结构位点。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蛋白属Zeta家族GSTs,将其命名为PsGSTzlPsGSTzl mRNA在扶桑绵粉蚧的不同虫态中都有表达,在1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克隆的PsGSTzl基因在不同虫态中差异表达,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虫体的代谢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