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相同条件下,给11日龄试验鸡注射不同配比的IBD油 苗,注射后第21天采各组鸡血液。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BD抗体水平,并于第 23天攻毒,注意观察记录其临床表现。攻毒后第7天和14天分别将各组鸡半数致 死剖解,观察其法氏囊、肾等病理变化。试验结果从临床保护率、法氏囊和肾病变及N/P值 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用浓缩液制成的油苗和浓缩液加TF制成的油苗预防IBD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100只SPF鸡均分为5组,A、B、c3组免疫后攻毒,接种3批次自制的IBD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油乳剂疫苗;D组不免疫不攻毒,E组不免疫而攻毒。免疫后第22天,感染IBDV强毒株BC-6/85。攻毒后第4天,将所有存活的鸡只以颈脱臼致死,收集法氏囊,以3种方法和指标(法氏囊眼观病变;法氏囊显微病变;法氏囊中IBDV抗原检测)进行分析,以评定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以这3种方法和指标评定,A组免疫保护率为90%,B、C组免疫保护率均为95%;试验鸡A3、A14、B7、C16、E1~E20,法氏囊眼观病变明显,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为3~5分,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阳性;其他试验鸡,法氏囊眼观无明显异常,法氏囊显微病理损伤评分在3分以下,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法氏囊中IBDV抗原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和指标在IBD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评定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与鸡痘活疫苗通过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同时接种1日龄出雏鸡,检测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将2种活疫苗同时免疫SPF雏鸡,免疫后21天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和鸡痘强毒进行攻毒,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天内观察所有鸡的精神、食欲和生长发育均正常;剖检所有试验鸡脏器均未见异常,说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SPF雏鸡后是安全的。效力检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分别用鸡痘强毒和法氏囊强毒进行免疫鸡和对照鸡攻毒,鸡痘部分:攻毒后,对照鸡均发痘,免疫鸡无不良反应,未引起全身痘,获得10/10保护;法氏囊部分:攻毒对照鸡法氏囊病变10/10,免疫鸡法氏囊无病变。研究表明2种活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可同时抵御IBDV强毒与鸡痘强毒株的攻击,保护效果良好。结论:IBD与鸡痘活疫苗联合免疫,对雏鸡安全,免疫保护效果好,避免多次免疫对雏鸡带来的应激反应,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MB43活疫苗免疫效果及对鸡法氏囊组织操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MB43活疫苗免疫后鸡的囊体比、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及IBD AGP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含有IBD高母抗试验鸡在17日龄免疫MB43活疫苗后,囊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正常免疫的ND-HI抗体效价无影响;试验鸡16天后IBD AGP阳性率为100%;21天攻毒保护率100%。  相似文献   

5.
用IBD复合油佐剂组织灭活苗(简称IBD油苗)接种14日龄蛋雏鸡(0.2ml/只)后7、14日用琼扩试验(AGP)测IBD抗体,全部阴性。于32日龄第2次接种上述IBD油苗(1 ml/只)后26、46天测IBD抗体,结果全部阳性。平均效价为1.31g_3及3.5 Ig_2.雏鸡于第1次注IBD油苗后18天(32日龄)和第2次注苗后90天(122日龄)用IBD强毒攻击,均获得全数保护。于现地用IBD油苗接种500只青年蛋鸡(0.5ml/只),注苗后第6天,同舍来注苗的3批青年蛋鸡(499只)暴发IBD,6天内死亡率达7.6~53.6%,而注苗鸡全获保护。  相似文献   

6.
甘保罗病弱毒疫苗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于1999年10~12月进行了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及新城疫HI抗体滴度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一、试验鸡及疫苗:1天龄雏鸡200羽,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00羽雏鸡,饲料由我场饲料场提供。疫苗为英特威公司的IBD D-78冻干弱毒疫苗。其他免疫如新城疫、鸡痘、传支等免疫疫苗均由英特威公司提供。免疫程序为:4天龄时传支+新城疫疫苗点眼;7天龄时鸡痘疫苗刺种;14天龄时新城疫弱毒疫苗点眼,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1/2羽份胸肌注射;17天龄时IBD弱毒疫苗滴鼻。二、IBD冻干疫苗免疫后对法氏囊重量影响IB…  相似文献   

7.
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病SC3地方毒株传代适应鸡胚,制备胚毒抗原,与新城疫Ⅳ系株胚毒抗原,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二联油乳剂苗(简称二联油菌)。应用二联油苗免疫雏鸡和种母鸡后,对采食、饮水和活动无影响。产蛋正常,接种部位吸收良好。用二联油苗每羽0.5ml免疫14月龄雏鸡,2周后开始产生IBD AGP(琼脂扩散试验)抗体,4周后达到高峰,用IBD强毒和ND强毒攻毒,能有效地产生保护作用。应用联油苗0.2  相似文献   

8.
用鸡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疫苗(IBDV-Icx)和常规IBD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商品鸡和SPF鸡,进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比较.免疫后8d检测,IBDV-Icx免疫组鸡的法氏囊未见明显萎缩,而传统弱毒疫苗免疫组鸡的法氏囊萎缩明显;免疫后28d各组用IBDV标准强毒株进行攻击,IBDV-Icx免疫组鸡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10,常规IBD活疫苗对照组分别为8/10及9/10.免疫后3个月,IBDV-Icx免疫组血清抗体可达AGP1∶32,攻击强毒仍为10/10保护,而常规IBD活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AGP为0,攻毒保护率为1/10,免疫后3个月时攻毒10/10发病.  相似文献   

9.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死鸡的法氏囊制成组织灭活苗,接种7日龄雏鸡.接种后13天,琼脂扩散试验抗体阳性率为60~90%;接种后21天的阳性率接近100%.接种组织灭活苗的鸡,对 JBD 自然感染的抗病力大为增强,死亡率仅为0.93~1.05;接种其他灭活苗或弱毒苗的鸡,因 IBD 造成的死亡率为11.96~34.57%.  相似文献   

10.
卵黄抗体是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一种特效药,具有特异性诊断、治疗和预防作用。以当地典型病变法氏囊制备 IBD 油乳剂灭活苗免疫产蛋鸡,采用氯仿提取法制备卵黄抗体注射液,卵黄抗体效价应在51g2以上。分别在攻毒前6 h、攻毒同时和攻毒后24 h,按0.5 mL/只注射该卵黄抗体进行防治试验,保护率分别为100%、90%和70%。对当地临床10群鸡共35 000只进行防治效果观察,预防效果为90%~97%,治疗效果为65%~80%。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保护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染性法氏囊(IBD)新的流行趋势,本试验利用3种不同特点的IBD毒株制备多价活疫苗,50只SPF鸡随机分组使用不同免疫方法后攻毒,旨在探索法氏囊的损伤情况和多价苗的保护性能,结果显示多价苗免疫组对IBD的免疫效力测定明显优于其他试验组,免疫保护力达到90%,不同免疫组攻毒死亡鸡之间法氏囊变化、免疫器官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免疫组保护鸡之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攻毒死亡鸡和免疫保护鸡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于魁 《中国家禽》2001,23(4):27-27
将自然IBD病鸡法氏囊,制成匀浆,为自然IBD囊毒,接种于50日龄健康公雏,在严格隔离消毒控制下,使基发病,再无菌取人工感染发病病理变化典型法氏囊,制成匀浆,为人工IBD囊毒,制成人工IBD囊毒灭活苗,防制IBD 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3.
三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免疫效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3种不同亚型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毒株制备单价、双价及三价活疫苗。将3种苗分别免疫10-14日龄的SPF鸡,于免疫后1-4周内用法氏囊标准强毒株攻击;攻毒后第3d、14d观察法氏囊病理变化并测定法氏囊重/体重比值;同时检测免疫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双价及三价活疫苗有明显高的攻毒保护率;血清中和抗体产生早,抗体水平高。  相似文献   

14.
将三批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重组亚单位疫苗实验制品以9个肉仔鸡鸡群进行田间试验。免疫接种后第21天,在试验鸡群中随机抽取2%的鸡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对每一试验鸡群都进行免疫效力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在9个鸡群中,同一试验鸡群内免疫组的保护率与攻毒对照组的保护率之间差异均显著(<0.05);9个试验鸡群在免疫后食欲和精神状态均无异常改变,接种局部病变程度达2分以上的鸡仅占2.5%~6.0%。结果表明,将该疫苗接种于肉用仔鸡是安全的,并可诱导鸡只产生高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亚单位灭活疫苗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之间的相关性,为血清学效力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用试验室试制的3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免疫后21日采血分离血清并用强毒攻击,将每只鸡的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情况一一对应,结果显示IBD琼扩抗体效价不低于1:1的鸡均可以抵抗强毒攻击,表明琼扩抗体效价与攻毒保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拟对一株超强马立克病病毒(MDV)SD2012-1株的致病性进行研究。将60只SPF鸡平均分成未免组、HVT免疫组和CVI988疫苗免疫组3组。于1日龄时对其进行马立克病(MD)疫苗免疫,于10日龄时进行SD2012-1攻毒;每天观察攻毒鸡临床症状,对病死鸡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用PCR反应对感染鸡进行MDV跟踪监测。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攻毒后第2周,试验鸡有轻微组织病变;攻毒后第6周,试验鸡有眼观病变,镜检有散在的肿瘤细胞团块;攻毒后第9周,试验鸡有明显的眼观肿瘤病变,镜检有大量肿瘤细胞聚集;SD2012-1可以突破CVI988疫苗免疫,引起高达30%的鸡发病。PCR跟踪监测结果显示:攻毒后第5天,未免组和HVT免疫组可检出MDV;攻毒后第10天,未免组和HVT免疫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CVI988免疫组阳性检出率为30%;攻毒后第20天,3组试验鸡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用PCR检测病死鸡的肝、肾、肌胃、肠系膜、十二指肠、心和法氏囊样品的结果均为MDV阳性;攻毒300d后,健康存活鸡的羽髓PCR检测结果均为MDV阳性。结果表明,HVT疫苗对于SD2012-1株几乎无保护作用,超强马立克病病毒SD2012-1株能够长期在免疫鸡体内存在,突破免疫保护,引起发病,这对国内防控鸡马立克病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病毒样颗粒(VLPs)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进行比较。分别用VLPs及VLPs+Poly IC对14日龄非免鸡进行免疫,并用IBDV B87株弱毒商品疫苗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置空杆粒蛋白组作阴性对照及PBS对照。免疫前进行颈静脉采血,首免后每隔1周进行3次采血,通过间接ELISA抗体水平检测、中和试验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来进行分析比较。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首免后第7天,在鸡的体内可检测到IBDV特异性抗体的组别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且在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首免后第14天,在3组鸡的体内均检测到高水平的抗IBDV中和抗体,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VLPs组、VLPs+Poly IC组和B87株组鸡体内淋巴细胞增殖动态明显高于接种PBS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P0.01),并且在加强免疫后明显提高(P0.05)。动物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第2天PBS组和空杆粒蛋白组的鸡均表现出IBD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且在攻毒后第6天全部死亡,VLPs组鸡的存活率为88.7%;VLPs+Poly IC组鸡存活率为80%;B87疫苗组鸡存活率为88.7%。器官指数分析结果显示,3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制备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鸡法氏囊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及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IBD免疫复合物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BX株活疫苗免疫1日龄SPF鸡,于免疫后7d、14d、21d、28d、35d、42d采用SYBRGreenI荧光定量PCR、ELISA方法及中和试验检测免疫鸡法氏囊和PBMC中IBDV载量和免疫鸡血清中IBDV抗体滴度,并攻毒,计算两种疫苗的保护率。结果显示,活疫苗免疫7d时IBDV在法氏囊和PBMC中的载量均比其它时间点的高,在14d时到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种疫苗刺激产生的IBDV抗体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在免疫后7d攻毒两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0,其它时间的攻毒保护率均为100%。本研究结果表明,IBD免疫复合物疫苗与活疫苗免疫后病毒在鸡体内开始大量复制的时间并不相同,但免疫效果基本相同。本实验为IBD免疫复合物疫苗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血清琼脂扩散试验,虽然比较简易,检出率较高,但由于需要采血,故而对鸡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母鸡产蛋,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能从输卵管上皮层分泌滤泡分泌到卵黄内,从而传递给子代雏鸡的原理,用卵黄琼扩试验监测鸡IBD卵黄抗体水平。一、材料和方法1、鸡IBD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由英特威公司提供。2、鸡IBD琼扩抗原及阳性血清: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3、试验用种卵和血清:来自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罗曼曾祖代三世代测定群母鸡。该群鸡于16日龄、23日龄曾用鸡IBD.D_(78)弱毒疫苗饮水免疫各一次,18周龄时用IBD IB ND三联灭活油苗肌注免疫。于注苗后5个半月取种卵,并于产蛋后2小时对种鸡分别对号静脉采血,分离血清。4、卵黄稀释液:配制8%枸橼酸钠溶液、16%氯化钠溶液和0.15mol/L.PBS液。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雏鸡的最佳感染模型,采用点眼滴鼻、肌肉注射、擦肛和泄殖腔内灌注等不同方法,对SPF鸡和普通鸡进行了攻毒致病试验。结果表明,以泄殖腔内灌注方法攻毒,可使雏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速度快,病死率高,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典型。该试验结果为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模型,提供了精确、简单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