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铜色花椒跳甲幼虫在花椒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铜色花椒跳甲幼虫在花椒上呈聚集分布,公共kc值为3.588 1,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于昆虫本身行为习性所致.在此基础上,应用Iwao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建立了铜色花椒跳甲幼虫的田间最适抽样数公式:N=(t/D)2(1.631 2/m-0.226 1);根据Gerrard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公式x=1.436 6(-lnP0)0.764 1.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应用Iwao和Taylor两种回归方法及采用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聚集指数I、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A值、聚块性指标M/x、负二项分布指数L’、负二项分布扩散型指标L’/(1 x)和扩散指标I8等9个聚集度指标,对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在棉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N=(t2/D2)(1/x 2.8042)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扩散系数C,Morisita扩散指标I_δ,聚集度指标I,Cassie指标Ca,Lloyd聚块性指标L和Iwao平均拥挤度X与平均数X回归分析法,测定了日本龟蜡蚧越冬雌成虫和1龄固定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同时探讨了其在确定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为控制辣椒田虫害并保护蜘蛛类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辣椒整株上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和拟环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进行调查,每点系统调查10株,应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蜘蛛混合种群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空间格局;通过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计算蜘蛛混合种群理论抽样数,以Iwao和Kuno序贯抽样技术拟合蜘蛛混合种群的序贯抽样模型.[结果]通过Iwao m*-m回归法得到α=0.517>0、β=1.089>1,Taylor幂法则得到a=1.616>0、b=1.071>1,表明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标(I)、久野指数(CA)、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指标(K)、田间个体平均大小(L*)及L*/(m+1)均能用以分析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结论]辣椒田蜘蛛混合种群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5.
侧柏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柏毒蛾 (ParocneriafurvaLeech)是柏类园林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 ,笔者利用Iwao等 11种方法对其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侧柏毒蛾幼虫在林间属于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且林间抽样方式以棋盘式最好。  相似文献   

6.
切割潜蝇茧蜂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Iwao法、Taylor幂法则以及其它聚集指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切割潜蝇茧蜂(成蜂)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在果园受害果中呈负二项分布,实测X2=8.137〈X0.05^2=14.07;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线性回归分析,测定结果为切割潜蝇茧蜂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但个体之间相互排斥,成蜂的这种分布由寄主害虫枯小实蝇的聚集分布引起,且该寄生蜂对密度不具有依赖性.同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块性指标和Iwao回归法等,研究了烟田烟藓马种群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其符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具有共同的K值(K=3.11653)。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精度水平下的Kuno序贯抽样图、不同防治指标下的Iwao序贯抽样图及复序贯抽样图。3种序贯抽样中,以复序贯抽样为优。  相似文献   

8.
2010-2011年,分别在新疆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进行拍枝和网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空间分布进行多个聚集度指标和Twa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理论拟合为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T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叶象甲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95/m+0.049)/D^2。  相似文献   

9.
【目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海玉米产区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之一。空间分布型是昆虫种群的重要生态属性,研究桃蛀螟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明确其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桃蛀螟的田间抽样计划制定、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传统统计学(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模型)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基于Iwao回归模型确定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通过序贯抽样技术得到不同允许误差(D=0.1、0.2、0.3)和经济阈值(m0=0.5、1、1.5、2头/株)下的最大理论抽样数。【结果】两种统计学方法的结果均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标分析表明桃蛀螟幼虫的分布型为聚集型;Taylor幂法则结果显示桃蛀螟幼虫种群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Iwao回归模型证明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且为一般的负二项分布。根据半方差函数模型参数,确定桃蛀螟幼虫种群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型、指数型和线型,表明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得到桃蛀螟幼虫种群的三维和二维空间分布图,其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Iwao回归模型抽样技术明确了桃蛀螟幼虫在置信概率t=2,不同平均密度m=0.5、1、2、3、4、5、10、15时的理论抽样数。进行序贯抽样确定了最大理论抽样数,在t=2,D=0.1、0.2、0.3时,当m0=0.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3 417、854和380株;当m0=1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717、429和191株;当m0=1.5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1 150、287和128株;当m0=2头/株,最大理论抽样数分别为867、217和96株。【结论】桃蛀螟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聚集中心主要分布在田块边缘。基于序贯抽样确定的理论最大抽样数可用于指导玉米田桃蛀螟幼虫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芦苇钻心虫 Archanara aerata Butler 的幼虫空间分布属于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应用改进的 Iwao (?)-x 回归公共 Kc 值和根据 Taylor 指数法求得理论抽样数模型,从而导出不同置信度,不同虫口密度(?)(头/m~2)和不同允许误差下理论抽样数。通过对聚集分布一系列聚集指标的测定。分析了聚集原因,并初步探讨了抽样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7个板栗园栗实蛾幼虫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的分布是遵循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分布,其中Iwao的m*-m回归模型为m*=3.532 3+1.071 0m,Taylor幂模型为lgv=0.591 3+1.130 4 lgm.对各聚集度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板栗园中的栗实蛾幼虫彼此之间互相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且在任何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着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栗实蛾幼虫在板栗园中呈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该虫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造成的.栗实蛾幼虫虫口密度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4.532 3/m+0.071 0).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频次分布X~2检验和七种分布型指数的测定,赤松毛虫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一般负二项分布,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为随机分布;个体群的平均大小约为70个个体。  相似文献   

13.
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频次分布比较法、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x-x回归式法以及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研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其分布遵从负二项分布和奈曼-A型分布,且以奈曼-A型分布为佳.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以小规模的丛生聚集,丛的大小约为2~3株;根据Iwao的x-x回归式,在可靠性95%、精确度90%时,天然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种群最适抽取样方数在60~80之间,并随单位面积马尾松种群平均株数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利用频次分布卡方(X~2)检验、Iwao平均拥挤度m=α+βm、Taylor幂法则S~2=am~b等8种方法,分析了银纹夜蛾与豆天蛾幼虫在大豆田的空间分布.结果呈嵌纹分布和聚集型分布.据此,确定了两种害虫的科学抽样方式和不同密度下的合理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15.
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是柑桔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采用6种方法研究了矢尖蚧雌成蚧在柑桔树内的空间格局.6组资料中有5组符合负二项分布.雌成蚧的分布属聚集格局,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分布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其大小随虫口密度的提高而加大.根据Iwao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不同精度水平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为: n=35.57/m+75.40(D=0.2) n=15.81/m+33.51(D=0.3)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越冬幼虫空间分布型是属负二项分布,其分布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采用Iwao法测定聚集度和资料代换为佳,越冬期虫情调查以对角线法抽样精度较高,并可通过调查树干0~2米或树冠第一轮虫口,建立回归式推算全树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17.
白杨透翅蛾空间分布型可用一些聚集度指标测量,或用频率分布拟合,它的幼虫频率分布适合负二项分布,且同时适合Neyman—A型分布,用聚集度指标来检验,它的分布是聚集型的。 Iwao的回归和Taylor幂法则方法也是检验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检验的结果都说明白杨透翅蛾幼虫空间分布是聚集型的。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序贯抽样分析表,可应用于白杨透翅蛾的幼虫防治效果的检验和虫害发生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18.
水稻集中育秧田灰飞虱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秧田是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的重要场所,秧苗期是防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对沿黄稻麦轮作区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的数量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运用频次拟合检验、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中育秧田中灰飞虱成虫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随水稻秧龄增大从负二项分布向奈曼分布过渡;建立的Iwao回归式为:m*=0.9654+1.1329m,表明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运用Taylor幂法则得到回归方程:lgs2=0.1371+1.3847lgm;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t2/D2(1.9654/m+0.1329)。  相似文献   

19.
沙蒿金叶甲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蒿金叶甲是危害宁夏荒漠草原重要牧草——沙蒿的一种重大害虫,为进一步了解该虫暴发成灾的机理,掌握该虫生态学特性以及确定有效的田间抽样设计方案,对沙蒿金叶甲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蒿上部的沙蒿金叶甲数量显著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间差异不显著;空间分布型适合度x2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最接近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结果表明,沙蒿金叶甲在田间沙蒿上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异质性引起的;应用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oylar幂法则进一步得到证实,表明沙蒿金叶甲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是个体群,且与密度有关,有密度依赖性,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拟合该虫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方程为N=[3.937 79/m+2.880 30]/D2,序贯抽样方程为Tn=3.937 79/[D2-2.880 30/n]。  相似文献   

20.
杨十斑吉丁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十斑吉丁虫空间分布型可用频次分布拟合或用一些聚集度指标来度量。它的幼虫频次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用聚集度指标度量适合聚集型分布。Iwao回归与Taylor幂法则也是确定聚集型分布的好方法,结果都说明是聚集型的。以此可以确定抽样调查的最适抽样数,编制序贵抽样分析表,用于防治效果的检验与危害程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