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渭北旱塬属于雨养农业中,干旱已构成该区现阶段冬小麦再上新台阶的第一限制因子,因此蓄住自然降水,对解决该区干旱问题十分重要据此,我们在合阳甘井经过几年麦草覆盖保墒试验,提出了“留茬全程覆盖技术”。该技术使旱区小麦产量由中产提高到高产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自然降水的保蓄率,肥力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小麦根系数环境和土壤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2.
何桂华  赵宏伟 《杂粮作物》2003,23(2):103-104
辽宁省彰武县双庙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 0 0 0年开始推广种植辽豆 1 0号大豆品种 ,连续 3年的推广种植表明 ,该大豆品种适合彰武地区种植。特别是 2 0 0 0年 ,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条件下 ,66.7hm2 大豆平均产量仍达到 1 5 37.5kg/hm2 ,总产量达 1 0万kg ,总产值达 2 0万元 ,平均产值 30 0 0元 /hm2 ,当年仅从产值上看 ,比玉米增加近 1 35 0元 /hm2 。辽豆1 0号大豆品种在干旱年份也能表现出较好产量 ,深受农民欢迎。 2 0 0 1年彰武地区推广辽豆 1 0号2 0 0hm2 ,平均产量 1 95 0kg/hm2 ;2 0 0 2年再推广333.3hm2 ,…  相似文献   

3.
冯仰强  聂志刚  王钧  罗荣鑫 《作物研究》2021,(2):108-111,140
旱地小麦是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显著.本文利用APSIM模型模拟评估不同降水年型下降水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1979—2017年的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对甘肃省定西市旱地小麦产量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小麦平均产量为2246.48 kg/hm2,平水年和干旱年分别...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小麦播前用 399调节剂拌种后具有明显的促根 (0 .4~ 3.5条 /株 )、促蘖 (0 .9~ 1.1个 /株 )、增穗 (2 8.0万 /hm2 )、增粒 (0 .3粒 /穗 )作用 ,增产 70 2 .9kg/hm2 ,增产效果显著。小麦拌种剂和麦业丰拌种能有效降低株高 ,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三峡地区玉米降水生产潜力及适宜开发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自然降水总量的41.9%用于农田蒸散。坡地与平地相比,坡地地表径流量占降水总量的28.3%,平地地表径流量占降水总量的12.3%;耗水系数平均为0.136mm/(kg·hm2),比平地低0.007mm/(kg·hm2)。影响玉米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施肥水平、降水量和土壤侵蚀。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降水生产潜力增大,且施肥水平对坡地降水生产潜力的影响比平地更加明显;水土流失增加,降水生产潜力降低,降水量对降水生产潜力的贡献值为-3.135kg/(mm·hm2),即每减少降水量1mm,坡地降水生产潜力平均下降3.135kg/hm2。在现有技术、土壤、投入水平及管理条件下,三峡地区大田玉米降水生产潜力开发程度(MKD)较低,坡地约60%~65%,平地约65%~70%。坡地玉米降水生产潜力适宜开发度(SKD)可达80%,平地可达90%。可开发程度(KKD)坡地平均为17.5%、平地平均为17.9%,平地降水生产潜力可开发程度比坡地稍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适合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秸秆覆盖模式,设置7种覆盖模式即M0(覆盖量0kg·hm-2)、M1(覆盖量4 000kg·hm-2,隔行覆盖)、M2(覆盖量4 000kg·hm-2,每行覆盖)、M3(覆盖量8 000kg·hm-2,隔行覆盖)、M4(覆盖量8 000kg·hm-2,每行覆盖)、M5(覆盖量12 000kg·hm-2,隔行覆盖)和M6(覆盖量12 000kg·hm-2,每行覆盖),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秸秆覆盖量有利于增加小麦节间长和株高,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处理的节间长和株高大于隔行覆盖处理,且M2与M1及M5与M6间株高差异显著。M2、M3、M4、M5和M6孕穗期和灌浆中期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M0。适宜秸秆覆盖量与不覆盖相比可显著增加旗叶长宽和叶面积;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与隔行覆盖间旗叶长宽差异不显著,而灌浆中期旗叶面积间差异显著。秸秆覆盖相对于不覆盖及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II和ETR,而降低Fo。M4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数值最高,比M0分别显著增加了25.5%、45.6%和26.4%,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更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未覆盖M0的产量最低(7 846.00kg·hm-2),M4的产量最高(8 408.03kg·hm-2);相同覆盖量下,M2比M1、M4比M3、M6比M5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6%、1.4%和1.2%。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旗叶面积、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合速率皆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及隔行覆盖皆不利于小麦植株生长、光合改善及产量提高,每行覆盖、秸秆覆盖量8 000kg·hm-2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适宜秸秆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江苏省沛县小麦主体推广品种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从而制定科学的肥料运筹方案。[方法]通过历时3年的"3414"试验,科学分析试验数据。[结果]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资料,得到江苏省沛县淤土种植小麦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为:氮225.0kg/hm2、磷75.0 kg/hm2、钾60.0 kg/hm2;两合土种植小麦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氮232.5 kg/hm2、磷67.5 kg/hm2、钾90.0 kg/hm2。[结论]研究结果为江苏沛县大面积推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用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冬小麦夏直播花生两熟制条件下全年钾肥用量及其分配比例与小麦、花生产量及全年效益数学模型。分析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小麦产量最高可达7631.9kg/hm2,当茬需施K2O169kg/hm2;产量>6000kg/hm2小麦当茬K2O适宜用量为138~219kg/hm2。花生对钾分配比例的反应,与全年施钾量有很大关系,当全年钾肥不足时,花生产量随前茬小麦分配比例的增加而下降;当全年钾肥充足,花生少施或不施,均可获得高产,因此,后茬花生施肥必须考虑前作小麦的施肥量。全年效益最高可达20921.2元/hm2,此时需施K2O247.5kg/hm2,前茬小麦占71.4%;全年效益>18000元/hm2K2O适宜用量为204.0~331.5kg/hm2,前茬小麦占66.3%~84.0%。  相似文献   

9.
响水县小麦“3414”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的"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分析得出响水县2011至2012年度沙土地区小麦N、P、K最佳施肥量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小麦施用N、P、K均增产增收,其效果为NPKNPK;结合本地区实际,推荐沙土地区小麦施肥量为氮(N)225~270 kg/hm2、磷(P2O5)60~90 kg/hm2、钾(K2O)45~60 kg/hm2,P、K肥全部基施。  相似文献   

10.
栽培因子对风沙土区小麦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土区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肥料反应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总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寻求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松嫩平原风沙土区小麦栽培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风沙土区小麦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822.75万~876.45万株/hm2,氮肥(N)129.10~144.05kg/hm2,磷肥(P2O5)116.92~127.88kg/hm2,钾肥(K2O)68.28~78.30kg/hm2,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适量增加氮磷肥施用量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优质晚稻品种盛泰优018的适宜施氮量,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氮肥用量[0 kg/hm2(N0)、150 kg/hm2(N1)、180 kg/hm2(N2)、210 kg/hm2(N3)]下盛泰优018的产量形成特性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施氮使盛泰优018产量显著提高,但3个施氮处理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稻棵套播小麦轻型栽培技术 ,1997~ 1999年在张湾乡和平明乡进行了 6种密度和 7种施氮量的试验。通过分析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关系 ,初步明确淮北地区稻棵套播麦单产 6 0 0 0 kg/ hm2 的基本苗范围为 2 2 9.5 0~46 4.85万 /公顷 ,施氮量为 2 47.80~ 2 6 9.2 5 kg/ hm2。为提高群体质量 ,基本苗以 2 2 5~ 30 0万 /公顷为宜 ,施氮量以 2 2 5 .0kg/ hm2增产增收效果较好 ,比空白区增产 3133.35 kg/ hm2 ,每公顷增收 2 5 48.35元。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大豆抗旱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大豆光合生理指标、抗旱生理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三个施氮量中,光合生理指标以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抗旱生理指标除叶片相对含水量是以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之外,其他如叶绿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17 g/hm2处理,以施氮量27 kg/hm2处理最低,施氮量72 kg/hm2处理比施氮量27 kg/hm2处理增产24.4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27 kg/hm2处理提高6.22%、24.26%及24.29%;随着施氮量增加,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下降、磷含量、粗脂肪含量增加,117 g/hm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比27kg/hm2处理降低9.34%,磷含量及粗脂肪含量比27 kg/hm2处理提高29.25%及23.49%.总之,适当增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干旱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代谢活性所造成的伤害,明显改善大豆的光合特性,提高了大豆的抗旱能力,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大豆籽粒的粗脂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的品质,但施氮量不宜过高,否则对大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冈优188(V1,重穗型品种)、阳鑫优1号(V2,穗数型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3个氮肥水平处理(N0:不施氮肥;N1:纯氮150 kg/hm2;N2:纯氮195 kg/hm2)研究了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变幅为7 170.0~8 011.5 kg/hm2,N1、N2主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839.0 kg/hm2、7 977.0 kg/hm2,比N0分别增产7.7%、9.6%。N2V1与N1V1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 944.0 kg/hm2、7 957.5 kg/hm2,表明对于重穗型水稻品种,当前大面积生产的氮肥施用量是适宜的,不宜再增加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5.
罗上轲  刘婕  叶开梅  冯云贵  朱德坤  宋碧  张军 《玉米科学》2020,28(4):146-154,164
为探明贵州春玉米适宜的覆膜方式及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连续两年在贵州威宁进行不同覆膜方式(宽膜、窄膜覆盖)与施氮量(0、80、160、240、320 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与施氮量间春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产量提高15.61%。宽膜覆盖显著增加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干物质转运对子粒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春玉米氮素积累量。在宽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春玉米产量最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最高。宽膜覆盖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增苗减氮措施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条件下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比较研究了早稻在N120. 0 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E1M1)、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E2M2)、N 180. 0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E3M3)、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E4M4),晚稻在N 150. 0kg/hm2+抛栽密度33. 0万蔸/hm2(L1M1)、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L2M2)、N 210. 0 kg/hm2+抛栽密度27. 0万蔸/hm2(L3M3)、N 240. 0 kg/hm2+抛栽密度24. 0万蔸/hm2(L4M4)等不同施氮量与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的苗期至孕穗期,各处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1M1 E2M2 E3M3 E4M4和L1M1 L2M2 L3M3 L4M4;成熟期,分别以E2M2和L2M2处理为最大。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的根系、茎、叶、穗干重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E4M4 E3M3 E2M2 E1M1和L4M4 L3M3 L2M2 L1M1。早稻产量以E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E2M2 E3M3 E1M1 E4M4;晚稻产量以L2M2处理为最高,其大小顺序表现为L2M2 L1M1 L3M3 L4M4。因此,早稻在施N 15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晚稻在施N 180. 0 kg/hm2、抛栽密度30. 0万蔸/hm2条件下,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对豫南稻区不同施钾处理在水稻、小麦和油菜三种作物上的产量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处理增加效果明显,其中稻田和麦田施钾124.5kg/hm2处理,油菜田施钾186.75kg/hm2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最明显。水稻、小麦、油菜分别在施钾146.6kg/hm2、145.6kg/hm2、183.6kg/hm2时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6869.3kg/hm2、3517.1kg/hm2、2424.2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内蒙古地区甜菜减施化肥下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最佳用量,以常规施甜菜专用化肥(900 kg/hm2)为对照(L0),在化肥施用量为450 kg/hm2条件下,设置5个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处理L1(1500 kg/hm2)、L2(3000 kg/hm2)、L3(4500 kg/hm2)、L4(6000 kg/hm2)、L5...  相似文献   

19.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于1999年引入西北,经过几年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①充分利用西北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出新型种植模式.在北疆天山一带小麦一年一熟区,利用本技术增加≥10℃积温500℃·d,实现一年两熟,增收一季玉米,套种玉米产量6 468 kg/hm2,增益3 580元/hm2;南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改为小麦套种玉米,增产2250kg/hm2,增益3 2693元/hm2.②解决了棉花早春烂种、死苗问题.利用控制种子延迟发芽技术,将高分子材料包膜棉花种子,早播晚出,既保住了墒情,又解决了烂种和早霜死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调查结果表明,甜菜收获前割擗叶子、过量施氮肥和低密度种植是影响河套地区甜菜糖分的主要因素,可降低含糖3.0~4.0锤度;其次是提前收获,可降低含糖约2.0锤度。该区有利于提高甜菜含糖的适宜保苗密度为6.7~7.5万株/hm2,种肥适宜用量为:氮30~75kg/hm2,磷60~120kg/hm2,钾22.5kg/hm2;追肥适宜用量为:氮120~180kg/hm2,磷45kg/hm2,钾60kg/hm2。同时要注意选用优良品种,它是影响甜菜含糖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