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691-1696
2009-2017年从广西地区采集了556份发病鸡群气管、肺脏以及肾脏样本,利用RT-PCR和基因测序等方法分离鉴定出64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阳性样品,从检出率、发病日龄、季节、地域、症状和病变、与H120疫苗株的同源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2009-2017年间IBV检出率为11.5%,IBV单一感染检出率为35.9%,IBV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4.1%,其中IBV与细菌混合感染率高达39.1%;(2)2~4周龄发病鸡群IBV检出率最高;(3)IB的高发阶段是当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4)广西14个地区中IBV检出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南宁市、钦州市、玉林市,检出率分别为14.7%、13.0%和9.9%;(5)IB症状和病变分别以呼吸道症状和肾脏肿大为主;(6)大部分IBV毒株(89.1%,57/64,)S1基因序列与H120疫苗株的相似性很低。本试验通过对广西地区近10年IBV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广西防控IB提供科学依据,对国内其他地区制定有效的IB防控措施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正常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为了解中国主要养殖区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瑞普生物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在2010—2012年间从全国采集的3 132份发病鸡群肺和气管样本,利用RT-PCR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出410份IBV阳性样品,通过从时间、地域、发病特征、种群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3年间IBV总检出率为13.1%,其中26.7%的IBV阳性样品为多重病原感染,以AIV-H9+IBV和NDV+IBV居多;2)白羽肉鸡的IBV检出率最高,为13.6%;3)IBV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IB的高发时段;4)IBV对感染鸡群造成的临床症状以肾大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次是产蛋下降和腺胃炎;5)白羽肉鸡3~5周IBV检出率最高,商品蛋鸡IBV检出高峰有两个时段为3~5周及25~30周。通过本次全国范围的IBV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有效防控传染性气管炎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制定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IBV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冠状病毒中的一种,其主要的结构蛋白为S蛋白、M蛋白、N蛋白.这3种结构蛋白在病毒的感染和诱变免疫保护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IBV可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不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但主要危害1~4周龄的幼鸡.现将IBV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超 《水禽世界》2021,(4):15-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IB 在我国各养鸡密集省份及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给我国的养鸡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不同日龄均能感染,雏鸡最易感.尽管广泛使用疫苗,但IB仍频繁发生¨一.因此,做好IB的预防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BV致病机制的研究是IB防控的主要方向之一,而IBV是典型的嗜黏膜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途径感染机体,因此黏膜免疫研究是IBV致病机制研究的重中之重.黏膜免疫研究可为黏膜疫苗和佐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防控IB奠定基础.目前有关学者对IBV感染的黏膜免疫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将对IBV感染的黏膜免疫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IBV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鸡呼吸道、肾脏、输卵管、肠道及腺胃等多组织器官病变。IBV可感染所有日龄的鸡,但主要侵害1~4周龄的鸡;若小鸡感染,易影响后期的产蛋性能,出现假母鸡或无产蛋高峰等现象;若产蛋鸡感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宁夏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流行情况,分析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流行毒株的优势基因型,2021年9—11月,在宁夏8个县(区)部分规模化禽场和散养户,随机采集鸡咽喉/泄殖腔拭子646份,采用RT-PCR...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通过病料鸡胚接种和鸡胚尿囊液的RT-PCR检测,从四川某养鸡场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出一株IBV.其S1基因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属于台湾基因Ⅰ型(TWⅠ)IBV,命名为SCTW株,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分离的TWⅠ型IBV.将该分离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别或混合感染15日龄白羽肉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SCTW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且E.coli的混合感染可明显增加SCTW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其组织病理变化更加严重.因此,加强IBV的流行病学调查,做好E.coli的防治,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防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性别、年龄、品种的鸡均易感,主要发生于10周龄以下的鸡,临床上以支气管、输卵管和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IBV血清型众多,并且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目前世界各国发现IBV至少有30种血清型及多种变异株,不同血清型的毒株涉及的靶器官包括上呼吸道、肾脏、输卵管、胸肌及肠道。雏鸡感染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观察复方板监根制剂预防和治疗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试验采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株M41人工感染3周龄海兰褐雏鸡致其发病,于接种前后在其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复方板蓝根制剂,观察了该药预防和治疗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