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IBV)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以及主要功能区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应用特异性引物扩增了 1 0株 IBV中国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 ,PCR产物全长为 1 .5kb。用 Eco RV和 Kpn 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修饰后 ,连接到经过同样处理的载体 p UC1 1 9上。经 PCR、酶切、斑点杂交及 Southernblotting杂交鉴定 ,证实获得了含有 IBV的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2.
余祖华  王红宁  周生  黄勇  丁轲 《中国家禽》2006,28(21):14-16,19
本试验根据已公布的IBV株S1基因序列及pPIC9K表达载体序列,去掉由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后,设计一对IBV S1基因表达片段的PCR引物,利用RT—PCR扩增得到了IBV四川分离株的S1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菌落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测序分析片段长为1566bp,已经成功切除了由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序列。将该基因亚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的SnaBⅠ和NotⅠ酶切位点,并通过菌落PCR、双酶切鉴定了该重组质粒的正确性,IBV S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利用毕赤酵母表达IBV S1蛋白提供了基础材料,并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基因亚单位疫苗及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已经序列测定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B株的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Kpnl酶切位点。快速筛选鉴定出含有HB核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为正向插入的重组HB核蛋白基因后,将其命名为pcDNA-N。对重组质粒pcDNA-N进行大量扩增,应用聚乙二醇方法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 pcDNA-N按 100/只免疫14日龄雏鸡,并以PBS免疫作为空白艰照。免疫后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因免疫组的10只雏鸡中,有4只雏鸡存活,保护率为40%(4/10);而空白对照组的10只雏鸡则全部死亡,无保护率。本试验认为,IBV核蛋白在抗感染和致死方面起着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PT-PCR方法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DB株的核蛋白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测定,DB株IBV的核蛋白基因长度为1230bp,编码蛋白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已发表的参考毒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发现DB株与澳大利亚群毒株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同时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pBlue-DB-N,将其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过3轮蚀斑纯化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DB-N。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的结果表明DB株IBV核蛋白基因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原Sf9昆虫细胞内获得表达,融合蛋白最大表达量占细胞蛋白总量的19.4%左右。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纤突蛋白S1基因的T/A载体克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Genbank收录的IBV纤突蛋白 (S1)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江苏省地方分离毒株 (JS/95/0 3)RNA进行RT PCR扩增 ,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呈现一条 1716bp的条带 ,将其克隆入T/A质粒pMD18 T载体中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挑选阳性克隆 ,用质粒少量提取法提取重组质粒 ,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对重组克隆质粒进行鉴定 ,然后进行序列测定 ,证实为S1基因。将此重组质粒命名为pMDJS950 3S。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在Bac-To-Bac/AcMNPV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真核表达狂犬病病毒的核蛋白,本研究通过RT-PCR克隆狂犬病病毒ERA株核蛋白基因,将其克隆于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NP并将其转化DH10Bac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eBacmid-NP;通过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和反应原性分析。分别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核蛋白、原核表达核蛋白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狂犬病病毒重组核蛋白能与鼠抗RV核蛋白单克隆抗体和R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其相对分子量约为50.5ku。以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核蛋白为抗原建立的rNP-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6.36%,89.83%,90.00%,优于大肠杆菌表达的RV核蛋白。说明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核蛋白是建立RV核蛋白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理想抗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我国2005年-2006年8个省市12株IBV病毒核蛋白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以疫苗株H120作为参考毒株,对12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分离株的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存在广泛的氨基酸替代现象。同时还发现毒株CK/CH/LSD/05I与疫苗株H120同源性最高(93.4%)。与GenBank中的11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本研究分离的大部分毒株(9株)分布于第1群中,可见我国主要的IBV分离株在N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进化群。通过与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发现,毒株CK/CH/LSD/05I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我国2005年-2006年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gG—gD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HB-9304株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gG-gD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获得了预定大小的片段,将这一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PK中。对重组质粒pPKGD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鉴定和克隆片段的序列测定,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分离株M基因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实验根据已经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得到了IBM新疆分离株LX4株(HA价为2^7)M基因678bp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8载体上,通过对所得到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证明得到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采用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插入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了IBV-LX4株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IS分析软件,将它与GENBANK中发表的15株国外参考毒株相比较,发现核苷酸的同源性(除D1466和DE072外)为85%-9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3%-92%,与国内参考株(H52-GD)相比分别为90%和92%,确证我们得到的克隆片段为IBV-LX4株的M基因,且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9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三个跨膜区域,与国外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0.
膜蛋白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能存在着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抗原决定簇,能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但其免疫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分离株SAIBWJ,通过RT-PCR扩增获得其膜蛋白基因M基因并插入到PGEM-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EM-M,将重组质粒中的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对PGEM-M进行双酶切获得M基因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菌落PCR、双酶切证明获得了M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利用DNAstar软件将IBV SAIBwj株的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1.6%~98.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为91.6%~99.6%.糖基化位点的增加和减少对M蛋白的抗原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M蛋白近N端含有两个糖基化位点,第一个跨膜疏水区距离亲水区大约20个氨基酸.SAIBwjM基因核苷酸、氨基酸进化关系可以看出,SAIBwjM与国内外参考株的同源性均较高,因此可能具有交叉保护性抗原,可望用于制备诊断试剂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由于IBV变异较大,常规疫苗不能产生完全保护力.在IBV的免疫保护机制中,细胞免疫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进行了IBVDNA疫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BV的S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可同时诱导机体形成针对IBV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由于S1基因经骨骼肌细胞内源性表达后主要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抗原,特别有利于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激活,对IBV免疫保护极有意义.陈洪岩等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T株S1基因cDNA连接于pcDNA3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SPF鸡后血清IgG抗体逐渐升高,至35日龄左右达到高峰,但血清IgG抗体升高幅度不及IB油苗.质粒DNA免疫攻毒后有40%的鸡可耐过强毒的攻击,说明S1基因在体内获得了表达并使鸡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刘思国等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B株的核蛋白基因(N基)亚克隆到pcDNA3,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N.用该质粒两次免疫SPF雏鸡一周后进行攻毒试验,结果保护率为40%,表明N蛋白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抗感染中发挥了作用.现在的DNA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原性较高的N基因和S基因,对免疫原性较低的M基因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国外有报道M蛋白也能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抗体,M蛋白上可能存在着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抗原决定簇,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M基因的免疫原性及其在IBV中的作用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玉米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编码3种结构蛋白,其中S蛋白的S1蛋白是宿主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并与病毒的组织嗜有关.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SAIB14和SAIB4,以其S1基因克隆质粒pUCSAIB14和pUCSAIB4为模板,用具有高保真度的pfu酶分别扩增,得到含先导序列的S1基因片段.把扩增产物分别通过ClaⅠ和BamHⅠ酶切纯化,替换中间载体pUGFPocs的GFPm1基因,构建中间表达载本pUSAIB14和pUSAIB4.用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重组质粒pUSAIB14和pUSAIB4,回收Ubi-S1-Tocs片段,定向插入到pCAMBIA 300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获得了S1基因的玉米表达载体pCUSAIB14和pCUSAIB4.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能否有效表达,表达载体构建是关键因素,构建时选用表达载体的类型、启动子和终止子、目的基因插入位点等都有影响.本研究用BarHⅠ和ClaⅠ双酶切载体pUGFPocs,用S1基因扩增片段替换GFPm1基因,将S1基因置于Ubi启动子和T-ocs终止子的控制之下,有助于S1蛋白的高效表达,最后将Ubi-S1-Tocs单元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下来,插入到pCAMBIA1300的多克隆位点,得到可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或直接转化的植物表达载体pCUSAIB4和pCUSAIB14. Ubi启动子来自玉米,属组成型启动子,内含有一个内含子和外显子,是已知的最强的单子叶植物启动子,外源基因在Ubi启动子的控制下,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pCAMBIA130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中心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可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或直接转化,载体中T-DNA左右边界内带有多克隆位点和筛选标记Hyg基因,Hyg基因是玉米和水稻转化试验中广泛使用的标记基因,编码潮霉素磷酸转移酶,适于玉米和水稻转化后用化学试剂潮霉素进行筛选转化体.多克隆位点处可插入外源基因,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中,由于卸甲载体的作用,植物表达载体T-DNA左右边界内的序列,包括外源基因和筛选标记基因部分,发生转移并进入植物细胞内,用筛选试剂潮霉素可有效筛选出整合有外源基因的转化体.转基因植物疫苗生产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把重组的疫苗基因导入植物,并使植物能够大量表达重组蛋白的一类生物技术.与常规疫苗及其它新技术疫苗相比,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生产简单、安全、廉价及保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由于其应用前景可观,已引起免疫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与关注.利用该技术国外至今已获得成功的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耐热的肠毒素B亚单位(LT-B)、诺沃克病毒外壳蛋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艾滋病病毒抗原、口蹄疫病毒抗原和鼻病毒抗原、痢疾抗原等10多种疫苗,国内在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研究方面还远远滞后于其他国家.本研究利用含先导序列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构建了玉米表达载体系统,为进一步在玉米中表达IBV S1基因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布鲁氏菌17.3ku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ompl7.3。pcDNA3.1-omp17.3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到了17.3ku蛋白的瞬时表达。将pcDNA3.1-ompl7.3免疫小鼠,三免后经ELISA、流式细胞仪以及ELISPOT技术检测到pcDNA3.1-omp17.3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了以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结果表明,构建的基因疫苗可作为潜在的布鲁氏菌新型疫苗,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扩增鸭瘟病毒(DPV)生长非必需区的TK基因,并在其中间引入Bgl II酶切位点,再之克隆到pUC19载体,获得载体pTK。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已有质粒pcDNA-LacZ上切下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SV40及LacZ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到pTK的TK基因中,获得质粒pTCL。用质粒T-VP1做模板,扩增出I型鸭甲肝病毒(以前称为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克隆到质粒pTCL表达盒的多克隆位点KpnI与XbaI之间,构建含LacZ及VP1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T-CL-VP1。将此转移载体与鸭瘟病毒C-KCE毒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蓝斑克隆筛选和纯化,获得了遗传性状稳定的表达I型鸭甲肝病毒VP1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4.
含PRRS病毒ORF5的伪狂犬病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KpnI充分消化,回收5.9kb片段(J片段),将其克隆于质粒pUC119 KpnI位点上,获得pBKJ。用两对针对PRV TK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重组质粒进行PCR鉴定,证明其中含有PRV TK基因。然后用KpnI、PstI和BamHI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确定了克隆片段的物理图谱。进一步研究证实TK基因位于其中的  相似文献   

15.
从狂犬病病毒 3a G 株感染的 B H K 细胞裂解上清液中快速提取病毒 R N A,用 R T P C R 得到编码核蛋白完整结构基因的 c D N A。进一步将此基因克隆入 p U C 18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国外狂犬病病毒 P V、 C V S、 S A D B1 9 株以及国内另一狂犬病病毒 5a G 株的 N 基因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然后将 N 基因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中,转染 C O S7 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所克隆基因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出 N 蛋白。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分泌性表达细胞系,通过酶切将人CD5信号肽序列从质粒中切出,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3.1-CD5sp质粒。然后再通过PCR方法扩增犬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CD5sp载体中CD5信号肽的下游,使其与CD5信号肽序列融合,构建成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经脂质体介导转染细胞,后通过G418筛选,建立出稳定表达VP2蛋白的CHO-K1细胞系。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结构正确,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CHO-K1细胞,通过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VP2基因的细胞株,经PCR检测证明VP2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的染色体中;经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VP2基因表达的mRNA和VP2蛋白,证明犬细小病毒VP2基因能够在CHO-K1细胞进行稳定性表达。这为下一步研究犬细小病毒VP2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VP2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已知序列设计3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 ORF5基因和CSFV E2基因,目的基因依次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经PCR、酶切及测序分析,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命名为pcDNA4.0-ORF5-E2.重组质粒回收提纯后,以100 μg/只剂量免疫小鼠,免疫3次.三免后10 d采血并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PRRSV及CSFV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PRRSV及CSFV抗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内蒙09株(NM09)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JQ063064)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牛副流感病毒3型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通过NheI和Not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获得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N。采用Superfect转染试剂将重组质粒转染至BSR细胞中,转染后的BSR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pcDNA3.1-N在BSR细胞中能正确表达N蛋白。本研究结果为BPIV-3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参考已发表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pUCH7为模板,经PCR扩增出一条1.7kb的HA全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一)中,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小量制备重组质粒pcDNA-HA,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COS-1细胞,经免疫荧光鉴定其体外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7亚型AIV HA在COS-1细胞中获得了成功表达。用该重组质粒pcDNA-HA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血清,经免疫印迹实验证实该H7亚型AIV HA在小鼠体内也得到了良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降钙素基因在乳酸杆菌中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鲑鱼降钙素基因的序列,合成了鲑降钙素基因。首先将该基因连接到以ThyA基因为选择压力的非抗性表达载体pW425t中,转化ThyA基因缺陷的大肠杆菌X51。用SacI和KpnI双酶切法和PCR法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然后采用电穿孔法将阳性重组质粒pWCT转化到ThyA基因缺陷的乳酸杆菌中。用PCR法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天然鲑降钙素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我们得到了含降钙素基因的重组乳酸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