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杉木林分生产过程研究工作一直是林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杉林的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某杉林试验区为实例,通过介绍杉林造林密度资料的收集及处理,重点就杉林造林密度生长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试验的结果,以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
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杉木林分的树干解析,全面分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林龄下,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增大而递减;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年限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趋势,且密度大的林分速生期较密度小的林分有所缩短;平均单株材积生长进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慢。  相似文献   

3.
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a杉木造林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生长减小,而林分的枝下高、高径比和胸高形数则增加,但对林分平均优势高的影响不显著,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出材量以密度C(1m×2m)和D(1m×1.5m)最高,同时,对林分的径阶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7.
炼山后杉木幼林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本文通过连续四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能明显地提高杉木造林成活率;对幼林生长有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仅是短期的,一般在炼山后第一年至第三年;炼山还有利于一年生草本和阳性植物种类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进行杉木造林试验,设置4种不同造林密度处理。通过对6年生杉木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为1667株/hm2的杉木生长状况良好,树高平均值6.3 m、冠幅平均值2.5m、胸径平均值为10.9 cm、单株材积达到0.0321 m3,各项调查指标都优于其他种植密度组合,该种植密度适合延平区一般立地条件杉木造林,有利于杉木的速生丰产培育。  相似文献   

9.
炼山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炼山对杉木造林存活率具有明显的提高效应;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的地径生长及其连年生长具有很显著的增长效应;对五年生杉木幼林的树高生长及其连年生长也具极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炼山与不炼山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武平县东留乡苏湖村,通过炼山与不炼山2种方式进行杉木人工造林,调查分析2种造林方式对林木生长量、造林成本投入以及天然更新阔叶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造林林木初期(5年)生长好于不炼山造林,到7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开始优于炼山造林,到9年时不炼山造林林木生长显著优于炼山造林;不炼山比炼山可增加造林抚育成本25.6%;炼山造林地内阔叶树的天然更新能力明显不如不炼山造林,不炼山造林与炼山造林相比易于形成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 ,杉木与红锥 ( 7杉∶ 3锥 )星状混交 ,7年生时 ,种间关系比较协调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改土效果显著 ,明显地提高了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 42 .82 %和 5 7.0 8% .但现实保存密度偏大 ,种间竞争剧烈 ,混交林分结构不够稳定 ,急需通过适当的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 ,调整林分结构 .杉木红锥人工混交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治地力衰退及扩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在适宜区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整地方式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整地方式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整地方式对3种立地6年生杉木幼林的生长效应,呈现全垦>带垦>穴垦的趋势,但这种作用效应在不同立地条件上是有差别的,整地对杉木幼林地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在低地位指数级较为明显,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18以上指数级)则差别不显著.杉木生长过程分析表明:全面整地、带状整地等高规格整地方式最终并不能改变立地质量,18年生以后整地效应逐渐消失,对杉木林分的终期生长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3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楠木与杉木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的121 2%、134 6%、194 4%和104 8%; 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也明显高于杉木纯林, 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24 36%、104 2%和164 1%, 其杉木蓄积量也达到了杉木纯林的82 9%; 楠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高于各自纯林, 分别为楠木纯林和杉木纯林的254 4%和134 8%; 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楠木纯林>混交林>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杉木树种为研究对象,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提取优势树种为杉木的小班,将样本数据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海拔、地貌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成土母岩、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为输入变量,以杉木生长适宜性为输出变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杉木适生性预测。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的变量重要性评估功能,分析了各立地因子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的训练精度为84.3%,泛化精度达到89.5%,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研究区域内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大的立地因子依次为坡度、坡向、腐殖质层厚、海拔,影响因素较小的是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就单因素的影响而言,海拔≥350 m的低山和中山地区,坡度在25°~34°之间比较适宜杉木生长。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适生性预测模型可处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将模型应用到无林地的造林决策,实现有林地与无林地对杉木适生性判断的有机统一,也可推广到其他树种,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与红锥混交林生长量及混交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锥纯林、9杉1锥、8杉2锥、7杉3锥4种红锥造林模式的10年生林分的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蓄积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相似的郁闭度下,7杉3锥林分蓄积量最大,8杉2锥林分次之,9杉1锥林分再次之,红椎纯林的最低。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肥力有较大影响,随着林分红锥树种数量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水溶性N、速效P含量等土壤肥力指标显著提高,7杉3锥是3种混交比例中最佳的。  相似文献   

16.
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在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方面的差异,对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了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凋落物量分别2 879.2、3 070.3kg.hm-2,凋落物各组分中落叶和落枝所占比重较大,16年生杉木人工林在杉木部分凋落量大于88年生,其它组分凋落量均小于88年生。2个林分凋落物养分含量各组分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N>K>P,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N、P、K年归还量分别为27.693、1.160、3.703 kg.hm-2和33.280、1.907、6.369 kg.hm-2。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分别在2007年2月、11月,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5月表现出2个明显峰值,2个林分N、P、K归还量动态变化趋势大致与各自凋落物量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用杉木成年树木侧枝经复壮处理的萌条扦插获得复壮苗木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壮处理的萌条与同一树木的根颈萌条比较,成活率、苗木生长量、外观形态等无显著的差异。造林试验试验经连续4a观察,复壮苗木、扦插苗、实生苗在高生长、径生长上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用接根、埋干能使杉木成年树达到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岩性土壤与杉木生长的关系,为系统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杉木生长和生物量进行研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皆伐实测法,即逐株砍伐并分别测定其树干(带皮)、树干(去皮)、树枝(带皮)和叶的鲜重,按形态学部位分上、中、下分别取干(去皮)、皮、枝和叶的样品,测定含水率,然后换算成各自的干重,累计即得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指的是根系生物量,其测定方法采用全株挖掘法,取平均木大、中、小根系的混合样测定含水率,后换算成干重。生物量含水率的测定均采用烘干法。[结果]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杉木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平均树高为523.270 cm,平均胸径为4.720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5.059 kg;玄武岩平均树高为511.570 cm,平均胸径为4.650 cm,平均单株生物量为4.848 kg,生长良好,以下依次是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煤系硅质砂页岩,且后2类岩性差异较小。岩性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影响最大的是根,其次是去皮干,再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全株、叶、干皮和带皮枝。[结论]长石石英砂岩和玄武岩对杉木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9.
用来舟林业试验场24年生杉木与峦大杉人工混交林试验样地数据,以及杉木树干解析资料,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年生时达到最大,为1.00m/a;树高平均生长量在幼林时期较大,在2年生和4年生时分别是1.75、1.20m/a,4年生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逐年平稳降低趋势。胸径连年生长量波动较大,前后出现3次生长高峰,分别是在4年生、16年生和22年生,其连年生长量分别达到074、1.27cm/a和070cm/a;胸径平均生长量变化平缓,2次出现高峰值分别在18年生、22年生,其值均为061cm/a。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20年生,为000316m3/a,22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为000103m3/a;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接近24年生时相交,表明此时的树龄为杉木的数量成熟龄。利用Mat Lab软件,拟合了杉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好、精度高,拟合的数学模型可作为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