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规划选择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心理因素, 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个性等方面, 大学生自我意识状况、自我和谐水平程度影响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就业选择, 学校应重视构建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体系, 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和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从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等方面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处理好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需求、专业和个人特长的关系,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提出了引导学生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掌握必备的求职技巧、初步确定长期发展职业目标等具体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理念的提出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上升,高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 业生涯规划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目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意识薄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等问题。如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理念是高校应重视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融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并建设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大学生更好 地就业。  相似文献   

4.
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从课程结构、服务体系、测评体系以及职业训练体系四个方面来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托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要建立现代创业教育新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依托,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为基础,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机的融入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及创业技能的培养。高校应将创业指导课程引入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来,形成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职业创业辅导机制,帮助大学生制订未来较为合理的创业实施计划,按照生涯规划实现学生未来成功创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为数量,更应体现在质量上,提高大学生就业绩效首先需要洞悉影响绩效的因素.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类群大学生的职业搜寻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群大学生职业搜寻绩效差异显著,有无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和沟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绩效的三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难的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件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的分析,指出了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式单一、部分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职业规划设计不合理,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业院校就业创业上给予财政和制度上的支持;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开展针对性社会实践、指导农业院校大学生确定合理、实际可行的职业路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把场景模拟教学模式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介绍了场景模拟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常用形式,同时,引用该模式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进行了教学安排。最后,指出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运用场景模拟教学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大学生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精细化职业指导在帮助大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职业定位、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卓有成效地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位职业指导老师必须认真做好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0.
就普遍状况来看,生源为农村的大学生实现就业状况相对不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高校除了要强化教学能力,提高专业与社会用人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以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大学生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行以职业规划为核心的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强化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帮助自己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得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好地展示自己,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