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正确地掌握蚕卵冷藏和催青条件、对观察家蚕胚胎发育形态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根据生物学制片經驗,試制成家蚕胚胎全形封片方法,特写此文,以供参考: 制作步驟如下: 一、解剖蚕卵及热固定胚子:配成3—5%氢氧化钾溶液,加溫至煮沸,取蚕卵(平附  相似文献   

2.
著者們于1959年用0°—50℃之間的种种溫度的盐酸,进行蚕卵的人工孵化试验,得出液溫与浸渍时間的关系,其結果概述于后。实验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結論 1、本文研究了刚受精的桑蚕卵在近乎致死气溫和温湯浸渍作用下的发育变化。研究下列两种特性:(1)蚕卵对高温作用的抵抗性;(2)蚕卵在一定的影响下倾向雄核发育的能力。 2、詳細观察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温度22—24℃中最初三小时的发育变化。这个阶段包括蚕卵成熟期和受精期。观察其分裂初期情况,一直观察到产卵后  相似文献   

4.
蚕种催青在技術操作上是一个重要环節,如何使温度、光线,空气適合蚕卵胚子需要,使發育正常,因此首先是了解蚕卵胚子的發育程度來確定标准溫湿度,为了正確掌握胚子發育程度,就要進行蚕卵解剖,用显微鏡來看,然后判断胚子程度,進行加温補湿。在过去催青室里,只有負責解剖的同志一个人在看胚子而其他同志就看不到,因此要確定一个胚子的  相似文献   

5.
家蚕卵进入滯育后,在生产上主要利用低溫冷床,也就是人工越冬的方法,来促进滯育的解除,以达到蚕种孵化的目的。但家蚕滞育卵解除滯育的条件,由于化性系统品种的不同,对冷床的温度和时间要求,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異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家蚕长期累代所处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遗传性,即是家蚕的系统发育的結果。  相似文献   

6.
越年蚕种,必須經过一定时間的低溫接触后(自然越冬),蚕卵才能于適溫范围內随着溫度的增高而漸次發育;我們所应用的人工不越年种(卽冷藏鹽酸孵化种),除了采用人工越冬方法外,复用浸酸处理,以促進孵化的齐一,这是最近几十年內所普遍应用的方法。但是冷藏浸酸蚕种的孵化情况和飼养成績,常因冷藏溫度的高低,冷藏时间的長短受到影响。冷藏日数过長在卵內胚子已獲得活性机能以后,仍旧处于低溫抑制中,就增加卵內营养物質的消耗量,所以長期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实用家蚕品种转基因的蚕卵滞育解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家蚕品种转基因是利用分子靶标实现家蚕品种改良与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手段,建立高效的适合于转基因显微注射的蚕卵滞育解除方法则是目前家蚕转基因在技术层面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早期浸酸、低温催青、复式催青3种方法解除显微注射转基因蚕卵的滞育。结果表明,3种人工处理方法均能解除蚕卵滞育,且获得的非滞育性蚕卵可通过显微注射得到转基因阳性个体,其中采用复式催青法处理的子代蚕卵滞育解除率最高,转基因阳性蛾圈率约25.00%,明显优于低温催青和早期浸酸处理。此外,采用早期浸酸处理,日系品种的蚕卵滞育解除率高于中系品种;采用低温催青和复式催青处理,中系品种子代蚕卵滞育解除率则显著高于日系品种。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常熟县东美乡一帶农民有经营一种瓢小鸡業务,即專門培育剛由哺房孵出的雛鷄,培育10~12日再出售者。这种瓢小鸡方法不但設备簡單,成本低,而且雛鷄成活率高,生長快,适合农村育雛需要,今报导如下: 瓢小鸡户的育雛方法 1.育雛的季节:是在清明(約陽历4月5日)——端陽(約6月13日)的约二个多月时間內。此时无錫地区的平均溫度为19.17℃,湿度为78.3%,雨量为105.7厘米,不但气候适宜(在保溫房內,雛鷄利用自溫能使室溫达到25°—30℃左右),并且湿度低、雨量少,具有十分有利的外界条件。如要提早育雛,最早也不超过清明前20天,因如过早,气溫过低(三月份无錫平均溫度为8.1℃),雛鷄依靠自身体溫尚不够保暖;又最迟的育雛期不可超过端陽后20天,否則会气溫过高(七月  相似文献   

9.
<正> 初冬是越年蚕卵逐渐解除滞育,开始活性化的时期。在此期间,一般自然越冬感受低温时间长,蚕卵解除滞育充分,活性化率高,明春催青孵化齐。反之,冬季接触的温度忽高忽低,易使蚕卵胚子发育不齐,出现异常胚子,导致春期催青孵化不良。为了摸清本省现行品种蚕卵的冬季解除滞育早迟,于74年、75年、78年、79年进行了调查,作为蚕种冬季浴消适期和入库冷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家蚕的产卵数,在蚕品种的培育和蚕种制造方面是重要的评价项目之一。以前,产卵数的调查依靠人工采用眼看计数的方法进行,既费时,又劳累,每蛾产卵数的计数时间约需15分钟左右。据资料介绍,日本开发了应用图象处理方法的蚕卵自动计数装置。这种装置由计测部、图象情报处理部以及小型电子计算机等组成。计测部把产卵衬纸上的蚕卵群进行图象信号化。图象情报处理部  相似文献   

11.
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滞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从家蚕C108品种蚕卵精制酯酶A4,首次测定了产卵后24~96h浸酸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蚕卵经盐酸处理后在体外5℃1~2d或体外25℃1~3h出现酶活性峰。与低温活化蚕卵比较,产卵后24~96h的浸酸蚕卵,在体外5℃酶活性峰出现时间提早了8.5~22d,在体外25℃提早了3~9h。浸酸后蚕卵迅速解除滞育,滞育发育时间显著缩短。将不同卵龄未浸酸蚕卵与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ATPase活性峰出现时间差制成曲线,在体外5℃或25℃的结果几乎都完全与5℃冷藏时蚕卵的滞育发育时间曲线重叠。盐酸处理蚕卵酯酶A4的活性变化与蚕卵活化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家蚕限性卵色差异的遗传特征,结合基于线阵型电荷耦合元件(CCD)的色选技术,研制了彩色CCD雌雄蚕卵卵色分选机。该机利用平移式电磁振动器,使蚕卵在双层供卵装置中有序排列成64路直线移行,沿V形槽向下高速滑至分选室,经彩色CCD图像传感和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指令64路高速电磁气阀将各靶卵吹入收集箱,同时使非靶卵自落至振动装置输出,由此完成对卵色不同的雌雄蚕卵分选。该机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性能可靠的靶卵颜色选择功能,在雌雄蚕卵分离过程中不损伤蚕卵,分选效率(超过1×10~6粒/h)是人工分选的230倍,单选准确率超过96%,复选准确率超过99.5%,且操作简便,故障率低。该机作为雄蚕品种的杂交种生产自动化技术设备,有效解决了人工分选雌雄蚕卵效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依据雄蚕品种和限性卵色蚕品种不同性别的卵色差别,实现雌雄蚕卵全部存活的前提下自动、快速、准确分离。应用光电识别等原理设计的雌雄蚕卵分选仪器通过单通道光电计数控量供卵、多通道分流和转盘斜刮排序等技术,使蚕卵整齐有适当间距地排列成辐射状的48路,形成同时运行的48个单元,经可编程颜色传感器检测识别后,通过电磁分离器分选,将雌雄蚕卵分离。该雌雄蚕卵自动分选仪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与工作原理可实现预期目标:不损伤雌蚕卵,使雌雄蚕卵都能存活;分选效率高,设计分卵速度达12万粒/h,准确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雄蚕品种的选育与繁育推广,研制成功了雌雄蚕卵激光自动分选仪。该仪器可依据雄蚕品种雌雄蚕卵具有不同卵色的特点,通过图像采集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识别,指令激光器精确地射杀雌卵,从而只保留雄卵,为雄蚕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推广提供了快速精确的分卵设备与方法,解决了人工分选雌雄蚕卵效率低的难题。重点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蚕卵图像的计算机处理软件等部分的设计思路,介绍了仪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配置及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分选平附种和散制种蚕卵的方法与主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如何提高有毒蚕卵的检出率,对3个品种和12个有毒母蛾所产的12圈蚕卵进行了蚕卵、蚁蚕和卵壳镜检。其结果是:蚕卵、卵壳共检5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9圈,检出率为75%;蚁蚕镜检1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12圈,检出率为100%。根据镜检蚁蚕检出率高的特点,我站1991年春的原种补正检查,采取了以改检转青卵为检蚁蚕为主的“五改”办法,避免了原种漏毒而导致胚种传染,在同往季一样进行严格消毒防病的情况下,合格蚕种率由去春的79.8%提高到了98.5%。  相似文献   

16.
蒋永红  杜英武 《蚕学通讯》2000,20(1):34-35,37
1 引述 蚕卵的大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但蚕卵的大小与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季节等有无关系,由这些因素引起蚕卵大小的变化,对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有无影响,尚不明白。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原万县市7个场(站)同原种来源、同品种、同饲养季节、不同饲养场(站)生产的1448个批次的蚕种进行了调查。得知蚕卵的大小除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外,更与饲养条件、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见表1(以克卵粒数多少表示蚕卵的大小)。 从表可看出,品种不同克卵粒数不一样,但同一品种因饲养条件,营养状况不同克卵粒数相差很大。据调查,同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家蚕卵见点时间对孵化节律的影响,探讨蚕卵见点后的保护方法,用恒温25℃、R.H.75%~85%环境催青,调查了见点时间与蚕卵孵化节律的关系。调查的3对蚕品种中存在以下规律:①家蚕卵的盛孵化时间集中在上午5:00~12:00。12:00以前见点的蚕卵,见点后第3日盛孵化,12:00以后见点的蚕卵,第4日盛孵化;②见点后的黑暗保护能够抑制蚕卵的孵化,但对蚕卵的发育速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卵孵化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桑蚕卵孵化收蚁袋。设有底板、附蚁层,底板和附蚁层的边沿覆合在一起,底板上设有胶条和支撑体,其底板上胶条的面积为250-350cm^2。本实用新型可使蚕卵整齐地排列在底板胶条上,使蚕卵不出现顶壳卵、胶条不出现空卵点现象,使蚁蚕出壳后不带卵壳,也不被粘在胶条上,具有桑蚕卵孵化率高、蚁蚕成活率高、蚁蚕成长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桑蚕卵孵化收蚁工具。  相似文献   

19.
1、本研究任务是研究桑蚕卵在高温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化,目的是根据雄核发育的途径来說明决定蚕卵发育的細胞学过程。 2、桑蚕卵是由21代無性繁殖系的雌蛾所产的,对热处理雄核发育具有高的性能,在发育的临界阶段內,对40℃高温作用能經受2.15时。在蚕卵加热而  相似文献   

20.
(一) 蚕卵的孵化,是蚕卵的本能。蚕卵产下后,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完成蚁体之后,经光线、温湿度的刺激,就能自然孵化为蚁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蚕卵需要的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或因蚕卵内在的虚弱性会出现孵化不良现象,如孵化不齐、孵化率低,出现死卵、催青死卵、或者孵化中途死亡不能出壳,甚至逆出等等。有些是属于蚕卵的素质,有些是属于环境条件引起的。本文所说的蚕种保护。就是指如何创造适合于蚕卵生理的环境,达到孵化率高,孵化齐,更好地增产蚕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