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龙江省水稻种植主要以水稻育苗机械插秧为主要模式。在水稻机械插秧环节中,整地质量是影响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水稻机械化整地技术及机具的合理选择与应用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中较关健的环节。应根据水稻产区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农业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使用水稻机械化整地技术及机具,满足后续机械化插秧环节对整地的要求及水稻秧生长农艺要求。论述了黑龙江省水稻机械化整地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阐述了水田整地机具的机型、分类、主要技术特点及在黑龙江省广泛应用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类机型的技术参数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水田耕整地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水田耕整地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水田耕整地作业模式,主要有旱耕水整、旱旋灭茬水整两种形式,所使用机具多为拖拉机配套水田犁、旋耕机、水田耙等。这种耕作方式,机具进地次数多,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不仅增加水稻生产成本,而且作业质量不能满足插秧作业要求。水田平地搅浆机,可在原茬高度40 cm以下、泡田3~5天后,一次完成碎土、搅浆、压茬及平地等联合作业,田块能够满足机械插秧要求。  相似文献   

3.
整地质量与插秧机性能的发挥和插秧质量息息相关,为提高插秧质量,整地的每个作业环节都必须实行标准化作业,根据插秧的农艺要求和插秧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整地对水稻机械插秧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水田全程机械化与农艺要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引进与技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配套机插秧的水田整地装备、水稻栽种模式和插秧机械选型、水稻田间管理装备、水稻收获机械技术改造和选型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水田全程机械化与农艺要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亚东 《中国农机化》2007,(5):67-71,60
在注重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引进与技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配套机插秧的水田整地装备、水稻栽种模式和插秧机械选型、水稻田间管理装备、水稻收获机械技术改造和选型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田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的提高是机械插秧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前提。农村土地承包,土地被分成较小的地块,按照农户人口、劳动力数量,分给农户自主经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整合田地,为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的开展做好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通辽地区水田发展需要,近年来,我们引进推广了水田整地机械及插秧机。但由于本地区多数是利用盐碱地、低洼易涝地开发种植水稻,经耕翻后土块仍然较大,田面不平整,深浅不一致,不能形成泥浆,造成插秧质量差,且不适应机插。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1BPS-1.7型水田整地机并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使种子处理、简塑盘育苗、水田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各环节生产机械化技术综合组装配套,以此规范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质量,保证先进农机技术实施效果,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机械插秧整地要求的阐述和软盘育苗的详细描述,提出了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技术实施要点,并强调了机械插秧的田间组织和机械插秧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邹鲭 《湖南农机》2013,(7):11+13
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采用软盘盖膜(无纺布)。半旱式或水田育秧,机械栽插,能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械化插秧有效地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作强度。从育秧、水田整地、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密山市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水稻是密山市的主栽作物,近年来,水稻面积每年增长都在2万亩以上,现已达到60万亩,占密山市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产占密山市粮食总产的三分之一.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田耕整地机械化程度占100%,水稻机械插秧占60%,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占70%.  相似文献   

13.
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是可以“灭茬、旋耕、搅浆、平地、覆盖”等作业一次性完成的复式作业机械。使用此机具进行整地,不仅使水田地表平整、稻茬被充分覆盖、田间泥脚深浅一致,为机械化插秧提供保障,而且还大大的节省了稻农的整地成本,为水稻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熟练掌握水田灭茬搅浆整地机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可以更好的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从工作原理、使用前的检查与调整、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维护和保养的方法等四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水稻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水稻高留茬整地效果凸显.水稻传统的耕作方法是低茬收割,秋翻整地,春季放水泡田,水耙整地,达到插秧状态.而通过全喂入水稻收割机收获,收割留茬高度在25~ 40 cm,用铧式犁翻地秸秆不能全部埋入土中,第二年整地长秸秆不但影响机械作业,而且大量的秸秆漂浮在土壤表面,影响机械插秧.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抛秧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水稻生产一项重大改革。它是用机械将根部带有土块的秧苗抛向田块,秧苗的根部落入经整地后田块土泥中。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或人工插秧作业。这种作业方式比传统方式省工、省种、省力和提高产量。机械抛秧比人工抛秧提高工效8~10倍;比机械插秧提高4~6倍;比人工插秧提高20多倍。  相似文献   

16.
邵斌  张绪清 《农业机械》2012,(25):130-131
0引言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水稻的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然而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和水稻生产相关农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水田的平整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老牛耱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水稻生产的农艺要求。传统的水田平整机械在生产效率上比老牛耱盖要高,但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从八十年代先后从日本引进了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棚盘育秧机械插秧技术、水稻抛摆秧技术,并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创造性发展。科技进步使水稻单产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提高,调动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条件。水稻种植机械化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突破,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如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机械脱谷、机械烘干等,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水稻生产的插秧作业,从弯腰曲背的手工插秧时代开始,发展为使用人力插秧机、手扶式插秧机,再进而发展到使用乘座式  相似文献   

18.
耕整地作业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栽培全过程,不合理的耕整地作业易造成水稻产量的明显下降,针对于现阶段水田耕整地机械作业中容易出现的机体倾斜问题,建议在传统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水平状态自动调整装置,以保证水田耕整地作业的良好品质,对水平自动调整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实行的传统水田整地方法是:秋季浅翻或旋耕,来春泡田后反复耙耪,机具作业至少需要三遍以上,才能达到插秧要求;这种方法将被近期开始推广的水田整地新技术所淘汰。 水田整地新技术是免去秋季的翻族整地,而是在来春于水稻插秧整地前2~3天灌水泡田,在土壤耕层泡透的情况下,用机具一次完成水田的旋耕、碎土、灭茬、耙平及打浆等作业,达到插秧要求。据专家分析,水田整地新技术有四大优点:一是可减少机具作业次数,提高工效,节约水田整地资金投入40%左右;二是可降低水的渗漏,节水量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水田整地方式、水稻栽植方法与收获措施,以及插秧机械的生产、保有量情况,概述了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三省水稻田间生产机械化现状;同时通过分析水稻田间生产机械化的几个主要环节,指出了今后应采取的农艺与机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