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芥蓝的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成功诱导胚状体发生至关重要;振荡培养明显有利于胚状体的发育;改良MS和B培养基对诱导植株再生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丽 《园艺学报》2004,31(5):676-678
 以20 个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为试材, 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中一份材料获得了胚状体及再生苗, 研究表明: 基因型是限制萝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素。对胚状体再生的初步研究表明: 子叶型胚转移后容易获得正常的再生株, 而其他类型的胚状体转移后发育畸形, 不能获得正常的再生株。  相似文献   

3.
对"长城红玥"、"宝冠"2个胡萝卜自交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花序与小孢子发育的相关性,以期获取游离小孢子和最佳灭菌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游离小孢子培养难易存在差别,通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成功培养出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再生植株,再生株系46.9%植株是单倍体,53.1%植株是双单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HLB+0.5 mg/L 2,4-D、MS+0.5 mg/L 6-BA和MS(或W14)+1.0mg/L NAA。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花椰菜 (BrassicaoleraceaL .var.botrytisL .)起源于欧洲地中海东部沿岸 ,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1 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花椰菜质地洁白娇嫩 ,营养丰富 ,风味鲜美 ,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纯合系 ,在蔬菜杂交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方法〔1~4〕。但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目前仍不成熟 ,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详细报道〔1,5~ 7〕。本试验以 1 2种花椰菜基因型为试材 ,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成功地诱导出了胚状体 ,并获得再生植株。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相似文献   

5.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植株再生与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份羽衣甘蓝材料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胚胎发生、胚状体成苗和丛生芽继代培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诱导胚胎发生过程中,基因型是关键因素,供试材料中有15份诱导出胚,诱导率为75%;最适蔗糖浓度也与基因型有关;在不同基因型中,6-BA与NAA最佳浓度配比为1∶1或2∶1。与B5相比,MS培养基更有利于胚状体成苗。丛生芽转接周期为15d时增殖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10.3。  相似文献   

6.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结球甘蓝的双交种和四交种为材料, 研究了影响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状体产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用高出胚的材料与不易出胚的材料杂交后, 能明显提高不易出胚材料的出胚能力; 双交种比单交种容易培养出健壮的胚, 成苗率也高; 高糖培养4 d后添加低糖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7.
李智军  曾晶  谭铭喜  谢景 《园艺学报》2021,(8):1605-1618
采用改良DAPI荧光染色技术对芥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同时比较培养基中添加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6个基因型芥蓝成胚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的倍性和结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芥蓝小孢子胚胎发生以B途径为主,但也存在A途径.小孢子第1次核非均等分裂或均等分裂形成不对称细胞即可建立极性特征,各类胚状体的...  相似文献   

8.
茄子体细胞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养茄子体细胞融合杂种DSa不同株系的小孢子。结果表明:对花药进行36 ℃高温6 d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脱分化能力;小孢子离体培养的最佳发育时期是单核期;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KM附加PEG 250 mg/L、2,4-D 0.2 mg/L、ZT 0.5 mg/L、NAA 1 mg/L及6.5%的葡萄糖;再生植株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ZT 2 mg/L、IAA 0.1 mg/L、2%蔗糖和7 g/L琼脂。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供试材料(基因型、外部环境及生理状况)、小孢子(发育时期和接种浓度)、培养基成分(基本培养基、蔗糖、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培养方式(低温预处理、高温预处理、振荡培养)等;阐述了影响小孢子植株再生的一些因素——胚状体发育阶段、小孢子胚在液体培养基中滞留时间、培养基水分含量、活性炭等;总结了小孢子植株继代与加代技术,并提出了在该领域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艳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09,36(2):221-226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通过对成胚条件的系统研究,从‘7447’和‘Poinsett97’中获得了子叶形胚和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是限制黄瓜游离小孢子成胚的关键因子。不同品种间胚状体产量差异显著,每皿产胚1.5~33.4个。单核靠边期是进行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4 ℃预处理2~4 d为宜,以处理2 d时胚状体产量最高。外源激素在诱导胚状体时并非必需,但低浓度的外源激素(0.5 mg·L-1 2,4-D、0.2 mg·L-1 6-BA)更能促进小孢子成胚。NLN和B5两种基础培养基在诱导胚状体上无显著差异。子叶形胚易分化成苗,而其它类型的胚状体不能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1.
以10个球茎甘蓝品种(系)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胚状体发生及其再生植株获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6-BA不仅使胚诱导成功率达到了100%,还显著提高了出胚率;胚状体发育程度和整齐度与基因型及每皿出胚数有关;子叶期为最佳的转接时期;MS+0.5 mg/L 6-BA+0.1 mg/L NAA是最适的成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影响大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因素,总结了大白菜小孢子胚再生植株的继代与加代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项技术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大白菜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影响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材料基因型、供体母株生长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方法、培养条件和影响植株再生频率的因素以及小孢子植株的加倍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凤英  冯辉 《园艺学报》2005,32(5):884-884
本文介绍了羽衣甘蓝(Brassoca aleracen l.var.acephala DC.)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出胚状体,并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国内还未见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成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四倍体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的获得与倍性鉴定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以同源四倍体大白菜为试材,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诱导条件及植株再生研究,并对再生株的染色体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是诱导胚胎发生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白菜育种中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所应注意的基因型和供体植株的选择、挑选合适大小的花蕾、植株再生以及移栽技术、倍性鉴定等问题,以便提高该技术在白菜育种工作中利用的成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辉  姜凤英  冯建云  王超楠 《园艺学报》2007,34(4):1019-1022
以10个羽衣甘蓝杂交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胚状体发生和小孢子胚成苗的影响因素,以及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和单倍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盛花期为最佳取样时期;培养基中13%的蔗糖较为适宜;继代培养以MS+6-BA 2 mg·L-1+NAA 0.1 mg·L-1为宜,平均增殖系数为5.06;小孢子再生植株成活率74.6%;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为23.33%~37.50%;单倍体试管苗的加倍处理以秋水仙素浓度70 mg·L-1,处理时间9~11d为宜,加倍率达54.55%。  相似文献   

18.
芥蓝叶和薹的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对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 叶片和花薹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 的组分与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和花薹的硫苷组分相同, 由6 种脂肪族硫苷(3 - 甲基亚硫酰丙基硫苷、2 - 羟基- 3 - 丁烯基硫苷、2 - 丙烯基硫苷、4 - 甲基亚硫酰丁基硫苷、5 -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和3 - 丁烯基硫苷) 和4种吲哚族硫苷(4 - 羟基吲哚甲基硫苷、吲哚甲基硫苷、4 - 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和1 - 甲氧基吲哚甲基硫苷) 组成, 其中3 - 甲基亚硫酰丙基硫苷、2 - 丙烯基硫苷和5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3种组分为芥蓝中首次被检测到。花薹总硫苷的含量达到4 907.1μg·g- 1DM, 是叶片的4.57倍。叶片和花薹中, 3 - 丁烯基硫苷为主要硫苷, 分别占硫苷总含量的56.46%和60.37%; 吲哚甲基硫苷的含量其次, 分别占总含量的18.85%和11.10%; 5 - 甲基亚硫酰戊基硫苷的含量最低, 仅占总含量的0.26%和0.39%。叶片脂肪族硫苷的相对含量低于花薹, 但是其吲哚族硫苷相对含量高于花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