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根据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的基本概况,从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土壤资源、水文条件、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发展沙区林业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并指出了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榆林沙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蕴藏丰富,种类较多,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更好研究毛乌素沙区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开展了毛乌素沙区综合考察。借鉴毛乌素沙区的环境条件的调查,结合毛乌素沙区现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实际条件,对毛乌素沙区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毛乌素沙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沙区在地理分布、资源等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自然、气候特点也比较独特。从20世纪60年代起到21世纪初,广大沙区人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对沙区的治理保护和资源开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创造出不少成功的治理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模式。通过对这些不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今后干旱半干旱沙区防沙治沙、植被保护和资源开发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和沙漠绿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沙地林果开发综合治理造林模式就是在集中连片的沙荒、沙丘、沙岗上,发展以果树为主的林果产业,实现治理与开发并重,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达到改善沙区生态面貌,促进沙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开封沙区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沙区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是“七、五”期间,国家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开发治理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针对障碍我省1200万亩风沙地生产的主要因素,省农科院土肥所在开封县沙区腹地朱仙镇小店王设置了万亩实验区,吸收国内外治沙经验,采取多学科协同攻关,从治穷入手,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应用农业生物工程配套技术,以治土为基础,以水为中心,建立防护林体系,调整作物布局等措施,开展了保土、保肥,种养结合,沙土培肥,以无机促有机,营造综合防护林体系和沙区农村产业结构等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节水技术的推广,使新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用水制约性明显下降。节水生态农业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环境。按照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等,将新疆节水生态农业区域划分为生态资源较丰富经济欠发达区、农牧业主产区、城郊经济发达区、绿洲边缘节水区和外围的近沙区等5个区,并指出生态资源开发模式、“农—林—牧—加”复合生态运行模式、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恢复和治理模式、沙区生态产业化模式等5种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特色。提出节水“一体化”政策、构建节水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水利法规、明晰水权、水价等措施,保障新疆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榆林沙区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榆林沙区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东南部,属毛乌素沙地向东南移动的最活跃地段。本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貌类型复杂,因此它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当地乃至周边地区都有重大影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影响,土地的荒漠化问题仍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本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分析了该区荒漠化现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区域荒漠化防治的对策。第2期苏世平等榆林沙区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寒沙漠化土地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高寒沙漠化防治中几个问题的论述和分析,提出了防治沙漠化要解决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沙区中持续经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以防为主,和并举,才能加快高寒沙漠土地的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西藏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开发水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西藏水利投资规模高速扩大,先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一系列供水、灌溉、发电、防洪水利功能体系。本文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粮促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这五方面论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探讨矿产资源富集型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欠发达地区矿产开发是区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但区域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又会产生"资源诅咒"效应。在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下,资源地的收益权受到了限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收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资源地面临的难题。研究发现"资源诅咒"的发生源于矿产过度开发、低技术开发、区域经济单一化以及制度缺失等。为此,资源富集型欠发达地区在资源开发中,应通过降低对资源部门的依赖度、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度、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增强人才和科技资源的积累等,降低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发挥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带动作用,推动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沙米是广泛分布于干旱或半干旱沙区的典型一年生植物,是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其凭借超强的生态适应力、丰富的营养成分、多方面的应用价值,成为了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介绍了沙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并从生态价值、经济价值、饲用价值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综述了其应用价值,以期为沙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四子王旗景观格局演变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提取分析四子王旗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地调查,对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8年5a间,景观类型和沙化土地类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增加了41 361h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4 561、9 427hm2和19 307hm2;沙化土地5a间减少了664hm2,其中半固定沙地减少了261hm2,固定沙地增加了322hm2,露沙地减少了512hm2,沙化耕地减少了153hm2,风蚀劣地减少了60hm2。分析认为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区域景观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沙生灌木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储量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沙生灌木资源在纳米纤维素材料、活性炭材料、木质资源液化产物以及生物质炭等精细林产化工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陕北沙区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其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亟需改进。为此进行了当前国内外几种高效节水实用技术进行比较实验,为陕北沙区及周边地区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供示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位于中国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地利用山区自然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人和自然资源是研究山区人地系统经济发展的理想切入点。发展特色经济是地区优势发挥的动力,特色经济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镇巴是秦巴山区的一个国家扶贫农业县之一,人口多且经济落后是事实。大力发展山区传统产业、合理开发山区资源、引导第三产业是镇巴山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以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例,探讨山区特色经济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区野生蔬菜资源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42-9343
通过对毛乌素沙区野菜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及现状分析,提出毛乌素沙区野菜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型草地畜牧业是我国资源节约、高效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以生态内涵为基础现代畜牧业的优势所在。文中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发展生态型草地畜牧业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建立生态型草地畜牧业的建议和对策,并探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生态型草地畜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程仲雷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7-21999,22002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使用效率整体不高,就目前而言仍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的节水潜力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农业耗水,其水资源承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