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真鲷养殖的亟需,因地制宜地研究了不同植物蛋白源对真鲷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真鲷对营养的需要,设计了三种饲料配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花生饼为植物蛋白源的B号饲料饲喂真鲷,增长率最高,饲料系数为2.22。  相似文献   

2.
王键  陈岚 《福建水产》1996,(1):24-26
1995年夏季,在实验室进行真鲷人工感染弧菌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说明:在实验室人工感染条件下,使用保健型真鲷药物饲料对防治殖真鲷弧菌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南、北方沿海不同种群的真鲷,在自然产卵季节和常温条件下进行了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在广东省大亚湾共育出商品苗13.7万尾,开辟了南海冬季培育商品苗的先例。1989年5月,由日本奄美群岛采购真鲷受精卵,运送我国南海大亚湾两批共出苗5.6万尾。开辟了北卵南运,利用南海高水温、生物饵料丰富快速培养商品苗的可行性。1990年5~7月份在青岛和烟台两地同时进行当年野生亲鱼自然产卵、育苗试验。青岛点育出37.2~82.0mm苗5.7万尾;烟台点育出30~36mm苗2.3万尾。说明北方沿海利用当年捕捞的野生亲鱼采卵,完全可以利用自然水温上升期培育出商品苗。  相似文献   

4.
以真鲷幼鱼为材料,胸腔注射PHA,36h后注射秋水仙碱溶液。1.5~3h后断尾失血约0.5h时,取出肾脏部分在鱼用生理盐水中稍洗后制成细胞悬浮液,通过低渗、固定处理后,用适当浓度的细胞悬浮液进行冰片滴片。60℃干燥制片,室温下吉姆萨染色。油浸镜下检查标本,以放大照片进行染色体测量。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组型,确定了真鲷染色体数目2n=48,其中有一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范围:2.576±0.117至1.489±0.110,臂数NF=25。  相似文献   

5.
杨臣 《水产养殖》1992,(4):16-17
福建省某水产养殖场养殖的种用真鲷(Pagrosomus major)于1989年3月发生了一种以鳞片脱落、鳍基部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从病死真鲷体内分离到一株弧菌,其生化特性、培养特性、致病性与鳗弧菌基本一致,抗原性与鳗弧菌相同,因此认为这次真鲷疾病是由鳗弧菌引起的真鲷弧菌病。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3,(5):20-20
近三、四年,日本京畿大学水产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一直从事真鲷和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的繁殖与培育的研究,把鱼类放养在30个水池内养殖,每一水池深3呎(0.915米),内盛半吨水,放养鱼苗3000尾。  相似文献   

7.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杂交试验,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8.
广东遮浪海区真鲷于10月至次年3月繁殖,其盛期为11月中旬至1月中旬。对成熟亲鱼用 LRH—A和 HCG 注射均可达到自然产卵的效果。对仔鱼以轮虫作开口饵料,以后逐步改喂卤虫无节幼体和鱼虾肉浆碎片。其成活率前期高,由仔鱼期向稚鱼期转化后其成活率降低。经205天的培育,真鲷体长平均可达135mm、体重平均可达199g。  相似文献   

9.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喻子牛 《水产学报》1997,21(2):113-119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怀状细胞和味蕾,表层细胞具微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怀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部分区域 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  相似文献   

10.
日本和歌山县、近几大学水产研究所白浜实验所,在研究品种改良上,使用日本、南朝鲜,香港等地产的真鲷进行杂交。以日本的雄性与南朝鲜的雌性;日本的雄性与香港的雌性配组杂交,子代经三年饲养进行对比试验.南朝鲜的真鲷,是从该国忠武沿岸采捕的稚鱼进入日本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真鲷种群鉴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雅芝 《水产学报》1997,21(3):340-344
  相似文献   

12.
真鲷(Pagrus major)是海水鱼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但真正确立商业性养殖方式,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日本对真鲷养殖生物学、人工苗种培育、营养与饵料以及病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养殖生产已达到商业性规模。继(鱼师)鱼之后,真鲷成为日本第二种海水鱼养殖品种。目前,真鲷养殖方式由粗养向半精养、精养技术方向发展,日本真鲷养殖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精养方式。为借鉴日本真鲷精养技术和经验,本文对日本真鲷精养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扼要的概述。商业性养殖和亲鱼培育日本真鲷商业精养技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浮式网箱中进行精养;另一种是在混凝土水池中进行精养。混凝土水池精养,一般水池容积为50—200米~3,水深为1.5—2.0  相似文献   

13.
鲤科(或包括鲤亚目、泥鳅等)鱼类的染色体试验的比较早,已能制成各式各样的倍数体和雌性发生二倍体等。一般地说,鲤科、鱼类等,不象鲑科鱼类随着成熟期出现的弊病(生长、成活率、商品价值低等)显著,致使养殖界对生产三倍体不育鱼的兴趣不大。反而积极发展雌核生殖的全雌(种苗)生产和确立早期纯系的研究。这里,概要介绍东京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学教研组和水产厅养殖研究所育种研究室共同进行的“关于通过染色体操作的鲤科鱼类全雌性生产的研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黑鲷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开展真鲷♀×黑鲷♂及黑鲷♀×真鲷♂,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 000尾。  相似文献   

15.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鲷黑鲷杂交繁育,培育出一种能结合父母本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杂交子一代。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Pagrosomusmajor)、黑鲷(Spraus macrocephalus)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进行干法人工授精。通过对真鲷♀×黑鲷8及黑鲷♀×真鲷♂获得杂交受精卵,结果真鲷♀×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该批次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000尾。从杂交实际结果看,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比自交的结果差,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繁育难度相当大,要达到规模生产。需要继续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6.
真鲷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享出真鲷苗种291.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鱼类组织学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这一方法已受到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真鲷(Payrosomus major)是福建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具有很商的经济价值。在真鲷生长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对饵料营养的需求不同,而真鲷食性的转变与其消化道结构的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真鲷幼鱼,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真鲷渔业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Pagrosomus major)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福建沿海地处亚热带海区,真鲷捕捞业在闽南地区有较长的历史。以往曾对真鲷作过一些调查研究,但对其幼鱼数量分布情况了解甚少。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真鲷养殖业在我省亦已经起步。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真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尚不能解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苗种来源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0.
真鲷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培育和海捕的真鲷亲鱼,进行自然产卵,而后观察了真鲷胚胎发育过程,用小型轮虫、微胶囊饵料配合蛋黄,海湾扇贝卵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前期培育,以鱼、虾、蟹肉糜为饵料进行后期培育。在434.8m^3水体中,一次育出体长0.49 ̄2.50cm的真鲷仔稚鱼484万尾。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