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白银市小麦/大豆套种栽培模式中,于大豆分枝期和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喷施60mg/kg多效唑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第1、2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不同用量对商豆6号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喷施不同量的多效唑对商豆6号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喷施多效唑应于分枝期效果较好,每亩用量40g,对商豆6号的株高、底荚高度和主茎节长度都有降低的作用,对大豆分枝数、结实率,增加结荚数、荚粒数、粒数有增加的作用,喷施量过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3.
<正>1.施用多效唑。多效唑又叫氯丁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施用多效唑,可使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柄缩短,叶片功能期延长,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防止倒伏,并能兼治大豆花叶病,一般增产20%左右。生产中,一般在大豆分枝到初花期,每667平方米喷施25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25千克。2.施用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是一种光呼吸抑制剂,在大豆上施用,可有效降低植株呼吸强度,减少干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多效唑对大豆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还原糖、蔗糖、粗淀粉含量,全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作用。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析并讨论了多效唑对于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C—N代谢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由于能够有效地影响大豆的上述生理效应,调节好大豆植株内的C—N代谢,减少大豆花、荚的脱落,增加籽粒数和单株粒重,从而促进了大豆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夏大豆进行全程化控试验。结果表明:在15%多效唑施用总量750 g/hm2条件下,以分枝期300 g/hm2+初花期450 g/hm2处理效果最好,大豆增产17.1%,达显著水平;苗期75 g/hm2+分枝期150 g/hm2+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225 g/hm2处理增产13.7%,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450 g/hm2处理增产11.4%,但较对照均未达显著水平。3种全程化控方法均能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和株粒重,但对百粒重影响较小。采用全程化控技术具有控制大豆旺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多种作物(包括大豆)延缓生长,而达矮化的作用,增强大豆抗倒能力,增加分技,增加荚数和粒重,显著提高产量的效应。据此,设计本试验,以验证在通常大豆生产条件下,多效唑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Paclobutrazol)是英国ICI有限公司70年代末推出的一个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广谱性的杀菌剂。我们1985~1987年试验表明,多效唑对大豆有矮化抗倒、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增加产量的效果。1988年在国营农场示范推广证实,大豆施用多效唑,不仅解决了大豆倒伏问题,满足了机械化收割作业的要求,而且产量显著提高。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豆品种为N-75-1、N-33(中早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多效唑对繁茂度不同类型大豆产量及生理性状的影响,以株型繁茂度不同的两个类型品种杂交豆5号和九农30为试验材料,初花期喷施900 g/hm2多效唑,分析多效唑对繁茂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生理和农艺性状调控.结果表明,多效唑提高了不同繁茂度大豆品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增加了茎粗、分枝数;降低了大豆株高、中部节间长度及叶面积指数,且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繁茂型杂交大豆品种,早发优势显著,叶面积指数较大,通过多效唑控制,降低了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片光合特性,防止徒长,利于田间透光,显著增加单株粒重、百粒重,从而显著增加产量.而收敛型品种最大叶面积指数接近最适叶面积指数范围,喷施多效唑后,叶面积指数进一步降低,虽然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增加百粒重,但单株粒重显著降低,反而显著减产.说明施用多效唑增产效果与大豆冠层繁茂度密切相关,应根据冠层发育特征在合理情况下施用.  相似文献   

9.
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根瘤菌,设置不同氮水平,对大豆盛花期根瘤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施用根瘤菌,可明显提高大豆根瘤风干重,促进成荚、鼓粒,对增产有明显作用;施用根瘤菌与尿素15 kg.hm-2组合,较单一施用尿素25 kg.hm-2处理,增加产量5.36%;较以根瘤菌替代氮肥施用处理,增加产量10.5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多效唑为试验药剂,以夏大豆为试验材料,根据多效唑的施用时期设6个处理,分析了化控对夏大豆叶色值、株高、结荚高度、茎粗、分枝数、株荚数、粒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试验组叶色值增高、茎粗减少;处理2(分枝期300 g/hm~2+初花期450 g/hm~2)株高降低最多,降低了19 cm;处理5(苗期75 g/hm~2+分枝期150 g/hm~2+初花期300 g/hm~2+盛花期225 g/hm~2)结荚高度降低最多,降低了3.4 cm;处理2产量最高,增产达17.10%,且分次喷施的各处理分枝期、株荚数、粒数都高于不喷及只喷1次的处理。表明少量多次优于一次性喷施,而且一次剂量过大,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效唑(PP333)对柠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柠檬生产上控梢促花、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柠檬树喷施400、600、800、1000、1200 mg/kg多效唑后,定期统计新梢数量、平均单枝花蕾数量,测定各处理果实纵横径、物理性状、产量等.[结果]喷施不同浓度PP333对柠檬树新梢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与对照(CK)相比,抑梢效果显著;喷施PP333后植株翌年平均单枝花蕾数量、开花量、着果量均比CK有不同程度增加,并能显著延长柠檬开花时间.平均单枝花蕾数、开花量最多的为800 mg/kg处理,平均单枝最大花蕾量比CK增加53.34%,平均单枝开花量是CK的1.83倍.在生长缓慢期,800、600 mg/kg处理分别对促进柠檬春花果和秋花果果实纵径增加效果明显,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PP333对柠檬果实横径和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小;PP333能显著提高柠檬单株产量和公顷产量,其中以800 mg/kg处理产量提高最明显,单株产量和公顷产量分别比CK增加41.07%和41.63%.[结论]适宜浓度的PP333可抑制柠檬树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以800 mg/kg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用量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拌种和7.5叶期喷施均能有效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显著降低株高,前者通过增粒增重提高产量,后者通过增穗增粒增重提高产量;两者都能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对粉质参数也有不同的影响.但多效唑拌种以拌种量0.5 kg/g为宜,7.5叶期喷施浓度以225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1992~1995年研究了PP_(333)对花生生长的调控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的盛花期、盛花末期叶面喷施PP_(333)均使花生植株变矮,而结荚期处理对主茎生长影响较小;在40~200mg/kg范围内,浓度越大,对主茎伸长的调控效果越显著。喷施PP_(333)后花生叶色深绿,叶片变小变厚,单株茎叶干重降低,而主茎节数、侧枝数、主茎叶片数没有变化。盛花期喷施PP_(333)使单株开花数增多,但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显著低于对照,公斤荚果数明显增多,表现为减产;盛花末期使用PP_(333),单株开花数变化不大,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单株总干物质重量明显高于对照,公斤荚果数也增多,产量增加;结荚期处理使单株开花数、单株荚果数、单株荚果干重、公斤荚果数、单株总干重及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盛花末期120~160mg/kgPP_(333)处理能使花生增产5%~10%。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对夏大豆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产高油夏大豆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组合。[方法]在田间试验中,以高油夏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高油夏大豆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夏大豆产量呈递减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夏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播期为6月5日、密度27.0万株/hm2时,鲁豆9号产量最高(3 565.5 kg/hm2)。随播期的推迟或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每荚粒数均呈减少的趋势。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主茎节数受密度的影响较小,而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明显减少。夏大豆6月25日后播种或密度大于27.0万株/hm2时,籽粒脂肪含量降低。[结论]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有利于夏大豆的高产、高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的是,利用水培方法研究广谱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对大豆幼株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够抑制大豆幼株的生长,即降低株高,减少叶面积,但增加茎粗.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浸根处理严重抑制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英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英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化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条件下株高和分枝数均显著低于未施除草剂条件.三裂叶豚草叶重与茎重变化规律相同,都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除草剂能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大豆的生长受来自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影响花生产量的栽培因子———追肥、化控对花生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生理指标、株形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追肥对叶面积指数、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同 ,并呈现出随着追肥期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趋势 ;多效唑化控株高降低、叶片变小 ,籽粒产量有增有减。该试验中 ,花生最佳追肥时期为花后 10天 ,比对照增产 16.70 % ;多效唑最佳喷施时间为花后 3 0天 ,比对照增产 2 1.0 3 %。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水量与大豆形态生理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试验结果表明,供水量与大豆产量明显相关,在开花至鼓粒期,土壤水量低于生育最适水分70%以下时,产量锐减。对不同供水量,大豆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是敏感的。在80%高水量下,产量和根冠比呈负相关,同平均荚数呈正相关。而在60%低水量下,产量主要和株高、脯氮酸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片茸毛数、水势、电导率等呈负相关。这些均可作为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其中株高、电导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选用食用型甘薯北京553,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试验田进行多效唑喷施试验。采用定期取样和收获期测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块根膨大速率,叶片和块根中N、K元素含量、N/K比值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喷施100 mg/kg和200 mg/kg多效唑均能提高叶片和块根中N、K元素含量,提高块根中的N/K比值,降低叶片中的N/K值;提高块根膨大速率,提高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块根中的分配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分别为35.8%、24.9%。同时喷施多效唑显著增加了甘薯分枝数、茎粗、绿叶数和结薯数,缩短了主茎长。在本试验条件下,100 mg/kg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对食用型甘薯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