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雏鸡肌胃溃疡病 雏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种有毒物质可能是游离的组氨酸和组织胺,在加热时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本病的特症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2.
王会 《中国家禽》2012,34(1):55
1 肌胃糜烂的原因引起肌胃糜烂的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饲料的鱼粉中含有的"肌胃糜烂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谓"肌胃糜烂素"是对鱼粉中导致肌胃糜烂、溃疡的成分的统称.鱼蛋白中含有的氨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各种组织胺,这些组织胺通过H2受体作用于胃黏膜而使胃酸分泌亢进,从而造成肌胃的糜烂和溃疡;鱼粉加工过程中高温使其过量游离组氨酸与酪蛋白结合形成组氨酸的酪蛋白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可破坏肌胃黏膜表面的类角素保护层,使砂囊腺的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肌胃糜烂和溃疡的发生.流出的血液在胃酸的作用下变成黑色,与胃内容物夹杂,使上行至嗉囊内容物和下行的腹泻物均呈现黑褐色.  相似文献   

3.
用有机溶剂提取蜂蜜中三氯杀螨醇残留,经液液萃取和层析柱分离净化除去干扰物质,浓缩定溶提取液,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行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4.
肉用仔鸡肌胃糜烂穿孔症在国外已有报道,其原因与某些鱼粉的成分有关。Kulena认为秘鲁鱼粉在肉鸡日粮中达7~10%时会引起肉鸡肌胃糜烂。增村忠宏(1980)证实肉鸡肌胃糜烂是由鲭鱼、鲳鱼为原料的鱼粉所引起,在这类鱼粉中含有过量的游离组氨  相似文献   

5.
麦舒玛诺1981年报道,雏鸡饲喂鱼粉时易引起胃糜烂,或胃溃疡。引起该病态的物质是在鱼粉加工的热处理时由组氨酸与蛋白质反应生成。最近一种新化合物从鱼粉中分离出来,其  相似文献   

6.
膨化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部分或全部替代膨化饲料中的鱼粉对建鲤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40.2±5.7) g的健康建鲤72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饲喂以豆粕等量替代0(对照)、25%、50%和100%鱼粉的膨化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无显著影响( 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横截面积,增加了肌纤维直径( P<0.05)。豆粕替代100%的鱼粉显著降低了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 P<0.05),显著提高了肌肉失水率( P<0.05),显著降低了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蛋白质结合蛋氨酸和组氨酸以及游离谷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P<0.05)。豆粕替代25%和50%的鱼粉对肌肉质构特性、pH、剪切力、失水率、颜色、常规营养组成、蛋白质结合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 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豆粕替代膨化饲料中50%的鱼粉对建鲤肌肉的组织特性、质构特性、颜色、化学性状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据资料报道,国外鱼粉生产厂家,为消除鱼粉原料中有毒鲳鱼对畜禽的毒害,将该种鱼进行120—130℃的高温处理。但高温处理中,可产生过多的游离组织胺和组织胺,它们与鱼粉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而产生叫做肌胃糜烂素的有毒物质。如给雏鸡过量喂饲含有这种毒素的鱼粉,或使用劣质或变质糜烂的鱼作原料生产的鱼粉,会使雏鸡发生肌胃溃疡病。 1996年4月,我市发现一起肉仔鸡群中以暗褐色下痢及呕吐物为主要症状并以肌胃糜烂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经观察和剖检诊断为鱼粉引起的肉仔鸡肌胃溃疡病。  相似文献   

8.
日本尼波恩配合饲料制造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苏格赫勒、赫托里、纳克吉马建议,实用日粮中的L—肌胃肽(Gizzerosine,2—氨基—9—(4—咪唑)—7氮杂壬酸)含量应保持在0.4PPm以下。他们的研究表明,这将有助于防止肉用仔鸡的肌胃糜烂。含有鱼粉的日粮会导致一种叫“肌胃糜烂”的状态。其特点是肌胃衬细胞坏死,伴随饲喂加热过度的鱼粉而产生。Okazaki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引发原因是肌胃肽。这是赖氨酸的ε—氨基与组氨酸或组氨的咪唑乙基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日本科研人员做了两个试验。研究日粮  相似文献   

9.
云南维西县百花蜜17种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维西县甜味、苦味百花蜜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维西苦蜜含有所测的17种氨基酸,分别是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色氨酸,维西甜蜜含有16种氨基酸,不含有苏氨酸。本研究旨在为维西百花蜂蜜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评价以及为百花蜂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 12头初产母猪 (大白×长白 ) ,采用 2× 2因子设计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日粮分别添加 VE(10或 2 0 0 mg/kg)和鱼粉 (0 %或 5 % )。屠宰后 ,用木熏或木熏加液熏结合的方法 ,制成熏肉。经冷冻储存 16周后 ,检测该熏肉的氧化稳定性。使用硫代巴比氏酸反应物质和荧光漂移 (fluores-cence shift)技术检测熏肉中的脂肪氧化程度。在日粮中添加鱼粉可使熏肉的脂肪氧化作用加强 ,但添加 VE使其降低。用添加或不添加 2 0 0 mg/kgα-生育酚的日粮喂猪 ,屠宰后 ,经木熏和液熏双重作用的熏肉 ,冷冻后其脂肪氧化作用显著降低。结果表明 ,经过木熏和液熏双重作用的熏肉与只经过木熏作用的熏肉相比 ,前者明显不易发生脂肪氧化。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微囊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配制了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1~28 d)为15%,后期(29~56 d)为10%]和低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前期为10%,后期为5%],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和微囊赖氨酸、蛋氨酸,并使赖氨酸、蛋氨酸水平与高鱼粉组一致,得晶体氨基酸饲料和微囊氨基酸饲料.选择体重为(5.0±0.5) g的健康鲤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与低鱼粉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鲤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P>0.05),而添加微囊氨基酸则提高增重率8.67%(P<0.05),降低饲料系数7.46%(P<0.05);在生长性能方面微囊氨基酸组与高鱼粉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鲤摄食上述4种饲料0、1、2、3、4、5 h后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浓度测定结果表明,微囊氨基酸组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高鱼粉组、低鱼粉组一致,即在饲后3 h达到高峰,而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吸收峰值提前到饲后2 h.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经微囊化后,其溶失率显著降低(P<0.05),仅相当于晶体氨基酸的28.4%(赖氨酸)与4.9%(蛋氨酸).上述结果表明,在低鱼粉实用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对鲤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善作用,而补充微囊氨基酸则显著提高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7头麦洼牦牛后腿肌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牦牛肉中检测到16种游离的标准氨基酸,总含量为532.34±86.74 mg/100 g,其中含量最高的游离氨基酸为精氨酸,其次为组氨酸,这两种氨基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5%。  相似文献   

13.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相似文献   

14.
鱼粉是饲料中的重要原料,市场上常会出现各种伪劣产品。显微镜检查(以下简称镜检)在识别鱼粉真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笔者发现镜检中有时看似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的物质,其实是氧化铝。那么,鱼粉中是如何混入氧化铝的呢?非蛋白氮与氧化铝如何识别?笔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9,(22):55-60
采用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牛至香酚主成分含量。方法前处理技术为1%乙酸溶液+乙腈=1+1(v+v)作为流动相,以Hypersil GOLD~(TM)C18(250×4.6 mm,5μm)色谱柱作为分离柱,样品通过50%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溶液经过C18和硅酸镁吸附材料净化,净化液在波长275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法在不同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香芹酚92.4%~101.5%,百里香酚92.9%~98.7%;精密度(n=6)为香芹酚1.4%~4.8%,百里香酚为1.7%~4.5%;两种物质检出限均为0.1 mg/kg,定量限均为0.3 mg/kg。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满足要求,稳定性好,为牛至香酚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与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浆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试验设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1%,在每个蛋白质水平下分设鱼粉组(基础饲料)、鸡肉粉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鸡肉粉+必需氨基酸(EAA)组(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鸡肉粉+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鸡肉粉完全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并补充晶体EAA+NEAA)。将平均体重为(0.37±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配到32个圆桶(150 L)中,每桶30尾,每4个桶为1组,饲喂1种饲料,每天饱食投喂3次,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鸡肉粉+EAA组、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比鸡肉粉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之相反;鸡肉粉+EAA+NEAA组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鸡肉粉+EAA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40%蛋白质水平饲料较饲喂31%蛋白质饲料显著提高对虾的增重率和虾体粗蛋白质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虾体粗脂肪含量(P0.05)。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EAA/NEAA与饲料EAA/NEAA呈正线性关系,且血浆游离赖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与特定生长率呈正相关。鸡肉粉组血浆游离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各组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的饲料中补充晶体EAA可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但进一步补充晶体NEA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7.
已知某些鱼粉中糜烂素(gizzerosin)成分会诱发肉用仔鸡的肌胃糜烂症。本文探讨gizzerosin对肉雏鸡死亡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选用4日龄雄性肉雏鸡200羽。分成二组。每组100羽。饲料中配入8%和30%鱼粉(130℃加热处理5小时。含有gizzerosin11.6ppm)。供试饲料中gizzerosin的浓度分别为0.93ppm、3.48ppm。每日逐羽称重。若与前日的体重相等或减轻,则评定为生长停滞。试验期为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有研究表明,鱼粉在鸡日粮中配比过高会引起胃肠组织糜烂,严重时导致死亡。所以,植物蛋白在鸡日粮中有重要的作用。豆粕因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直接饲喂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会导致腹泻,生长缓慢、停滞甚至死亡。发酵豆粕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将大豆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游离氨基酸和UGF(未知生长因子)等物质,同时能将抗营养因子消除,有利于幼龄动物消化吸收。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水平发酵豆粕对肉鸡饲料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发酵豆粕在肉鸡中的适宜添加  相似文献   

19.
玉米蛋白对罗氏沼虾的适口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以5%、10%、15%添加量的玉米蛋白为试验饲料,以不添加玉米蛋白的饲料为对照组。采用触球法测试罗氏沼虾对试验饲料和对照饲料、鱼粉和玉米蛋白的相对嗜好性,以此来研究玉米蛋白对罗氏沼虾的适口性。用含有玉米蛋白的试验饲料和对照饲料饲养罗氏沼虾,以研究玉米蛋白对其生长的影响。用0、5%、10%、15%的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以测试其对罗氏沼虾的适口性和生长的影响。t检验结果表明:用玉米蛋白粉代替部分鱼粉时,添加了游离氨基酸各比例玉米蛋白组的适口性和生长状态与鱼粉饲料无显著性差异,无游离氨基酸各比例玉米蛋白组的适口性和生长状态与鱼粉饲料有显著性差异并差于鱼粉饲料。在各组中,添加了游离氨基酸的5%玉米蛋白替代鱼粉的饲料组最为适合替代替代鱼粉作为基础饲料。因此,在罗氏沼虾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量不高于18%时,对罗氏沼虾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以生产食用鱼粉原料鱼肉中具有鲜度特征的物质——氧化三甲胺(TMAO)在贮藏过程受到细菌和酶的作用,还原成具有显著恶臭味道的三甲胺(TMA)为依据[1-3],同时鉴于氧化三甲胺与三甲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关系,提出应用三甲胺/氧化三甲胺摩尔比值评价食用鱼粉的新鲜程度。因此,试验将食用鱼粉分别置于37,20,5℃温度下进行贮藏性试验,研究食用鱼粉中三甲胺/氧化三甲胺摩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