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根据逐步回归法分别筛选出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短角幽天牛(Spondylis buprestoides(L.))、立毛角胫象(Shirahoshizo erectus Chen)、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Linnaeus)4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主要蛀干害虫种群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的因子,然后用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各蛀干害虫林间诱捕序列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在特定情形下似乎不相关线性回归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马尾松4种主要蛀干害虫林间种群的相互关系,其回归系数的估计精度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4.
5.
在对云南省危害美国山核桃枝干害虫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列举了美国山核桃4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mldi Hope、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六星黑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和荔枝拟木蠹蛾Lepidarbela dea Swinhoe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对这4种害虫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加强营林措施、物理和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一系列蛀干类害虫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麻栎类蛀干害虫发生危害与环境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普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连云港市锦屏山麻栎类蛀干害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为害锦屏山麻栎类的蛀虫有3种:云斑天牛、咖啡木蠹蛾、日本双齿长蠹。云斑天牛主要为害中老林栎树,树干细则危害较轻,胸径小于5 cm的幼树或新茬树、萌生树干没有危害。蛀孔或羽化孔在树干的偏南方向。林相混交程度越高,虫害越轻。蛀虫主要在树干基部1 m内危害。槲栎较抗蛀虫,受危害轻,与麻栎、栓栎差异显著;麻栎与栓栎不抗蛀虫,二者受危害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弄清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的效果,于2006—2008年每年的4—11月蛀干类昆虫活动期,在浙江省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马尾松蛀干类昆虫。结果表明: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危害马尾松枝叶和树干的昆虫16科42种,包括3种具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昆虫,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马尾松角胫象;天敌资源昆虫2科2种。天牛科、小蠹科和象甲科是马尾松蛀干害虫的优势群体,天牛科种类最多,达12种;诱捕到的优势种是立毛角胫象、松梢小蠹、短角幽天牛。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马尾松角胫象、立毛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连续使用还能显著降低林间蛀干类害虫的虫口密度,为监测、预报和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斯氏线虫对马尾松主要钻蛀性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头纵坑切梢小蠹老龄幼虫上放入100条侵染期斯氏线虫后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的范围内幼虫死亡率较高,尤以25℃下防治效果最好,处理5天后幼虫死亡率即达100%;在10℃和35℃条件下,幼虫死亡率极低,仅为10%和18%;在10℃下线虫仍保持较高侵染力,当移入25℃下培养后很快恢复活动;在35℃条件下线虫大部分迅速死亡.说明温度对线虫处理害虫的致死率及致死速度有明显影响.剂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多种钻蛀性害虫的斯氏线虫最佳使用剂量为2 000条/mL.冬春季进行大规模杀虫试验防治效果优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0.
杨树作为造林的主要树种,其种植的数量比较多,然而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极易发生病虫害问题,如果发生蛀干害虫,治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介绍了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解明月山旅游活动对建群种群的影响,采用T-square距离方法研究了明月山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拔400 m、700 m和1500M的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聚型,海拔1000M和1300 m马尾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型.马尾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海拔高度发生规律性变化.说明,明月山的旅游开发活动已对低海拔的种群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明月山开发保护规划,促进明月山旅游开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幼林施肥后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尾松幼林叶的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1 a中 ,N、P、K、Ca、Mg的含量在生理活动最旺盛、生长最快的 5月、 9月呈现高峰 ;不同的施肥处理中 ,在施肥效果理想 ,林木生长比较好的 P50、 P1 0 0、P2 0 0、P50 K1 0 0、P1 0 0 K1 0 0、N1 0 0 P1 0 0 K1 0 0 ( kg·hm-2 )处理中含量比较高 ,其中 P1 0 0 ( kg· hm-2 )最高 ,反之则较低 .外加营养的效果即施肥效果在施肥后第 3、第 4年的反应与前 3a基本一致 ,肥效反应明显 .马尾松人工林存在立地衰退现象 ,施肥可改善立地 ,缓解立地衰退 相似文献
14.
以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8a后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为研究对象,根据Hegyi竞争指数,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林分中马尾松是数量最多的树种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的林分中马尾松的优势度较对应的对照林分明显降低,主要伴生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等优势度明显提升.随着径级的增大,马尾松林分整体竞争强度逐渐减小,经营林分更为明显.林木的竞争强度与胸径均符合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经营林分的趋势线比相应对照林分更平缓,更易达到稳定状态.不同发展阶段各树种的竞争强度均表现为经营林分马尾松的竞争强度与相应对照林分相比明显降低;伴生树种的竞争强度明显提升.综上,近自然经营能够有效改善马尾松林竞争关系,加速林分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油松天然林群落结构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0.6hm^2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天然次生林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群落的结构特征、主要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林乔木层共有5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油松种群的密度最大,槲树种群次之,其它种群密度极低。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种群密度大小顺序为中树〉大树〉幼树。群落个体直径分布与树高分布关系密切,均呈双峰山状分布。油松种群和槲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关系密切,均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种间关系为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油松林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变化,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呈现集群分布,幼树的聚集程度最大,中树次之,大树的聚集程度最小。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油松不同发育阶段种群趋于随机分布,空间关联性减弱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立地及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田林县西部选择6年生马尾松人工幼林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即间伐强度30%、25%、20%和0%(ck为对照)依次为A区1 050、1 125、1 200、1 500株.hm-2;B区1 400、1 500、1 600、2 000株.hm-2;C区1 500、1 600、1 700、2 125株.hm-2。经过连续5a的观测,当林分生长至11年生时得出如下结果:1)A区间伐强度20%以及B区和C区间伐强度分别为30%对胸径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2.2%~10.5%;2)A区、B区和C区间伐强度依次为20%、25%和30%对树高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0.6%~6.3%;3)A区间伐强度20%以及B区和C区间伐强度分别为30%对单株蓄积生长较大,分别比不间伐提高3.1%~24.9%,但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则分别比不间伐下降5.9%~24.2%。 相似文献
17.
利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测定仪(AIC1000),对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马尾松林分内不同空间结构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林龄马尾松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差异则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比中龄林,马尾松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和近熟林的空气负离子水平分别提高90.81%,55.48%,43.82%和34.63%;马尾松林提供负离子功能及服务价值大小排序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龄林.研究结论为马尾松过熟林能有效提高空气负离子水平、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功能和服务价值,而中龄林的净化空气功能及服务价值最差.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马尾松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马尾松试件的初期开裂等级为1等,内裂等级为1等,截面变形为2等,干燥速度等级为1等,综合特性等级为2等。马尾松的干燥初期温度为7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4~7℃,干燥终期温度为90℃。厚度为25 mm的马尾松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含水率10%所需的时间为6.75(5)d(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马尾松木材的平均纵向收缩率为0.48%,平均径向收缩率为4.35%,平均弦向收缩率为5.97%。马尾松试件主要缺陷是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硬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喷蒸处理。 相似文献
19.
雨雪凝冻天气对不同密度马尾松天然中龄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雨雪凝冻后贵州省都匀地区不同密度马尾松天然中龄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马尾松天然林经雨雪凝冻后,损失量有显著差别,损失率为18%~34%,但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受损量趋于平缓。林木损失为正态分布,即主要损失林木径阶处于平均径阶周围,随密度的增大,损失林木径阶主要为低于平均径阶之下的小径阶。 相似文献
20.
整地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起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30-232
在马尾松造林地上开展不同整地方式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方式在造林初期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表现为全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效果最好 ,带垦次之 ,穴垦最差 ,而土壤化学性质差别不明显。造林 5年后 ,整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表现为穴垦 >带垦 >全垦 ,而林分生长状况则表现出全垦 >带垦 >穴垦的趋势 ,这种生长差异随着林木年龄增长将减少乃至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