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用Bacillus subtili PRS5拮抗细菌为主的微生态菌剂防治红梅果实黑星病Cladosporium carpophilum和枝干膏药病Septobasidium sp.,防效分别为70%以上和100%。试验显示,PRS5微生态菌剂可望成为多种果树病害无公害防治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2.
枯草芽孢杆菌水溶性代谢产物及对血橙防腐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层析、凝胶层析显示Bacillus subtilis菌株可产生3个有效抑菌成分,2组分为含量较少的大分子物质,另一组分系含量较大的小分子物质,它们对血橙果实2种腐烂菌的抑菌作用有差异。Alternaria spp.对3组分物质均敏感,Penicillium spp.对组分Ⅱ和Ⅲ敏感,表明这种广谱性抗生菌的抗生作用仍具一定的选择性。生物保鲜试验表明:B.subtilis生物制剂浓度越高,防腐效果越好,血橙失水率越低,将制剂稀释到20~100倍,相对防效将从15.2%降至7.4%,一般以1~10倍效果相对较好。B.subtilis热处理后,相对防效下降33.6%,而阿斯匹林与B.subtilis生物制剂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效28.8%。生物制剂处理时间对血橙防腐作用亦有影响,在8h内,随着处理时间增长,防效增加,一般以4~8h效果最佳。将生物制剂与包膜技术相结合,则进一步提高防效,减少失重率,增加可食性,可与化学保鲜剂2,4-D、施保克、国光保鲜剂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板栗水选后,用KMnO4溶液浸果,捞起沥干,分成散贮、打孔袋贮,三种保鲜液膜处理后再打孔用5种不同方式进行袋贮藏。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板栗保鲜均有一定效果,其中以海藻酸钠保鲜液膜和水果保鲜蜡液处理效果最好,失水率、腐烂率低,好果率较高,色泽鲜亮,颗粒饱满,口感好。  相似文献   

4.
枣果冷藏保鲜试验研究再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多种消毒、防腐保鲜方法处理枣果,并用不同厚度和大小的塑料薄膜包装,证明在一定的上,用高锰酸钾作为乙烯吸附剂。并配以合适包装,在低温高湿的冷库条件下,储藏效果较好。储后两个月,鲜果率达66%以上。品种间的比较表明,冬枣较梨枣、金丝小枣耐藏性好,储后两个月,鲜果率达91.67%以上。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5种含栀子的不同中草药熬制剂处理黄花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15d,分析了贮藏期间黄花梨的贮藏品质和保鲜指数变化。结果表明,栀子熬制剂对黄花梨具有防腐保鲜作用,可延缓黄花梨贮藏品质的下降。栀子、栀子+大黄处理的保鲜效果较强,可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和保鲜指数;果实腐烂率分别比清水降低74.12、78.36;保鲜指数分别比清水降低46.64、52.06;栀子与栀子+大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全天然果蔬菜保鲜涂料在锥栗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浓度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锥栗果的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采用20%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保鲜锥栗的效果最,100d的保存率达91.97%,失水率为4.20%。  相似文献   

7.
据《稀土农用》报道,稀土在福桔保鲜上的应用试验表明,适量稀土溶液处理后,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贮存100天时,防腐效果高达100%,保鲜率97.9%,比目前常用的方法效果要好;用稀土处理后的福桔没有出现青、绿霉病,贮藏后期也不发生黑腐和枯水病,同时乙醇增加量也低,维生素C和酸含量高,经稀土处理后的果品失水少、饱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RS5的不同生物制剂,对杉苗猝倒病Rhizoctonia solani均有明显仿治效果,其中以蛭石麦麸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制剂(VW-PD)4克/公斤土处理最佳,防效为87.37%。  相似文献   

9.
板栗腐烂机理及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腐烂由生理病变和微生物侵染所致.研究了由病理引起板栗腐烂的原因及防腐保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板栗腐烂的原因是,一方面,泡囊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vesicularis Galarneault & Leifson和多主小穴壳菌Dothiorella ribis Gross et Duggar分泌的纤维素酶和淀粉酶使板栗果壳的纤维素和果仁的淀粉分解产生各种糖,为泡囊假单胞杆菌和多主小穴壳菌的生长和蔓延提供营养并破坏其组织结构,使板栗变褐变黑并发出腐臭味;另一方面板栗的不同品种与腐烂有密切关系,含水量高或贮藏期失水率大,含糖多,淀粉酶活性强,是导致栗果腐烂的内在原因.板栗贮藏环境对致腐微生物的感染、繁殖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栗果防腐保鲜.多主小穴壳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淀粉和纤维素作碳源时生长不快;紫外线处理和黑暗培养都生长不好;在pH值为6.2时适合其生长且菌丝干质量最大.泡囊假单胞杆菌能很好的利用各种糖.防腐保鲜措施的研究表明,杀菌剂以75%托布津500倍液抑制多主小穴壳菌生长的效果最好,抗生素以庆大霉素2 000 mg/L和链霉素160 mg/L抑制泡囊假单胞杆菌生长效果最好.对9个板栗品种进行贮藏试验,筛选出锥栗、铁栗它、和韶栗18号为耐贮藏品种,防腐保鲜方法以5℃低温贮藏和75%托布津+木屑瓶装贮藏两种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0.
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锥栗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锥栗果的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采用20%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保鲜锥栗的效果最好,100d的保存率达91.97%,失水率为4.20%。而且保鲜后锥栗果的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及多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不变,且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闽北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从贵州古树名木现状、古树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对古树影响出发,分析古树名木衰老原因及其复壮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贵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无刺丰"与"深秋红"沙棘品种的选育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铨  赵勇 《沙棘》2004,17(4):7-9
1990年从芬兰和俄罗斯引入沙棘优树或品种沙棘种子45份,于1991年在阜新县育苗,1992年造林,1995年和1999年在阜新市郊区经两次易地移栽,2001年取其分生株,植于内蒙古库伦,经14年的多次被动迁移过程,最终以实生选种法选育出两个沙棘无性系品种。“无刺丰”全株无刺,树冠披散形,采果容易,单株产果量可达20kg,宜作经济型林木栽培。“深秋红”为无刺或少刺的主干型灌木或亚乔木,果实密集、色红、鲜亮,并经冬不落,为我国北方理想的秋冬景观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广西速丰桉的主要病害8种,害虫11种,发生面积大,病、虫单独或混合发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种植人工纯林、存在明显的病虫种群优势。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阿伦河上中游典型地段之甘南县山湾村按生态经济学原理构建一个村级规模的流域治理开发模式:人工建造植被67.3hm2,封育天然灌丛60hm2;建造防洪大堤7000延长米,丁坝一座2200延长米,疏通淤积河道5000延长米,并对其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对嫩江中上游流域各支流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楸树新品种及速生丰产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本文对楸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在国民经济和林业跨跃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论述。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河南省林科院等单位在楸树良种选育、育苗技术、速生丰产林经营技术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对选育出的楸树新品种速生楸1号、2号、3号的优良特性、楸树速生丰产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楸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The localization of catechins and proanthocyanidins in the phloem of elm (Ulmus minor Mill.) and cherry (Prunus avium L.) was determined histochemically by use of 4-dimethylaminocinnamaldehyde (DMACA) reagent. The two tree species showed a characteristic distribution of these phenols, which were most abundant in the phloem rays of cherry, but were largely confined to upright parenchyma cells of elm.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and qualitative separation of catechins and proanthocyanidins were performed using HPLC-CRD (chemical reaction detection), with 4-dimethylaminocinnamaldehyde as the staining reagent. Up to 14 different catechins and proanthocyanidins were found in both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