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建国 《玉米科学》2000,8(3):046-050
本项试验根据系统工程学最佳模拟配合法的原理,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玉米密度(X1)、小麦播量(X2)、玉米施N量(X3)、施P2O5量(X4)作为主要影响目标函数(Y)的决策变量,经田间试验将结果利用计算机运算分析,建立小麦∥玉米间套作高产函数模型,并进行模拟寻优获得667 m2产量≥1000 kg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合传统栽培技术和经验,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模式图表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绵单七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玉米新品种绵单七号子粒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施锌量(X5)的数学模型.经用计算机进行因子水平寻优,得出产量在8 550 kg/hm2以上的栽培模式为:密度45 970~47 707株/hm2,施纯氮263.9~271.5 kg/hm2,施用P2O5为113.77~121.4 kg/hm2,施用K2O为99.4~107.9 kg/hm2,施用ZnO为8.0~9.7 kg/hm2。  相似文献   

3.
旱地玉米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于桂霞  王继才 《玉米科学》1999,7(4):035-039
本试验研究用系统工程方法和高等数学原理,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高速模拟功能,建立数学模型。剖析了播期(X1)、密度(X2)、氮肥(X3)、磷肥(X4)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它们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氮肥>磷肥>播期。并筛选了每公顷产量8200~9000kg以上,其最优组合方案农艺措施是:播期5月5日~5月10日,密度公顷4.8~5.4万株,氮肥(纯N)每公顷155.93~168.53kg,磷肥(纯P)每公顷64.8~87.7kg。确定了置信区间,为旱地玉米高产综合运用农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川中丘陵紫色土旱区耐旱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耐旱型玉米子粒产量与密度(x1)、播期(x2)、氮肥(x3)、磷肥(x4)、钾肥(x5)五因素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肥料反应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寻出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措施。本文得出的耐旱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为:每公顷植6~9万株,3月15日~30日播种,每公顷施尿素450~675kg、磷肥(过磷酸钙)675.0~1012.5kg、钾肥(氯化钾)112.5~225.0kg。  相似文献   

5.
稻田春玉米氮、磷、钾配方施肥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稻田春玉米--杂交晚稻种植制度中玉米产量--施肥量,玉米生产利润--施肥量数学模型:分析了氮(X1)、磷(X2)、钾(X3)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它们对产量的影响为氮>钾>磷.筛选出玉米产量≥8250kg/hm2的最优方案为:N394.96~401.25kg/hm2、P2O5116.99~121.8kg/hm2、K2O 232.29~237.06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4∶1∶2.并筛选出玉米利润≥6800元/hm2的最优方案为:N380.60~385.55kg/hm2,P2O5104.73~108.03kg/hm2、K2O222.20~225.12kg/hm2.其比例为N∶P2O5K2O=3.6∶1∶2.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以氮、磷、钾用量为试验因子,玉米籽粒产量和净产值为目标函数,分析了高产玉米的肥料效应,并模拟出夏玉米亩产≥650kg,亩净产值≥130元的高产、高效益优化施肥方案:亩施纯氮(N)19.14~21.95kg,纯磷(P2O5)3.49~4.37kg,纯钾(K2O)11.53~16.34kg。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玉米高产区,公顷产量由原来的7000~8000kg提高到11000多公斤,是种植耐密型高产品种,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精耕细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品种的增产作用是主要的,适宜密度因品种而异,即中晚熟、晚熟、中、大穗型品种,公顷6.0万株左右,中熟、小穗型品种7~8万株;在施肥上,应增施氮肥、补施钾肥,公顷施氮量应增加到220~230kg,钾(K2O)应补施到70~150kg,磷(P2O5)要保持原来75~80kg即可;采用综合措施,将田间小穗株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8.
在吉林省玉米高产区,公顷产量由原来的7000~8000kg提高到11000多公斤,是种植耐密型高产品种,合理密植、增施肥料、精耕细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品种的增产作用是主要的,适宜密度因品种而异,即中晚熟、晚熟、中、大穗型品种,公顷6.0万株左右,中熟、小穗型品种7~8万株;在施肥上,应增施氮肥、补施钾肥,公顷施氮量应增加到220~230kg,钾(K2O)应补施到70~150kg,磷(P2O5)要保持原来75~80kg即可;采用综合措施,将田间小穗株率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春麦冬播高产、高效水氮运筹模式,2019-2021年在田间进行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试验,灌水量设3 150(W1)、3 600(W2)和4 200 m3·hm-2(W3)三个水平;施氮量设0(N0)、135(N1)和210 kg·hm-2(N2)三个水平,研究了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小麦品种新春48号0~100 cm土层耗水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提高了0~40 cm 土层含水量,减少了40~100 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了总耗水量;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施氮量对总耗水量影响不显著;水、氮协同增产效应大于其单因素效应,增加滴水量或氮肥量均增加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1.12~1.23 kg·m-3)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7.58~11.17 kg·kg-1)呈先增后降趋势。水、氮协同增产是叶面积指数、总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的结果。北疆春麦冬播适宜的水、氮运筹模式为总灌水量3 600~4 200 m3·hm-2、总施氮量135~210 kg·hm-2。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取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以种植密度、麦田套播期、施肥量(N、P2O5、K2O)为试验因子以公顷单产12000kg为目标函数.研究表明,在黄淮海内陆地区高产夏玉米种植密度,施肥量为限制因素.提出了夏玉米单产12000kg以上,以合理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为主要措施的配套栽培技术,经过三年试验验证达到了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滨海稻区排水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毛渠能降低地下水位10cm以上,增加田间渗漏约2mm/昼夜。有效地改善了耕层土壤环境,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
13.
软体排结构在河道险工治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稳定性计算非常重要。本文对软体排稳定性计算做一 简要介绍,以使其经济合理,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16.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基本做法和效果。一是深化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加强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二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不断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三是加强对科技产业的规范管理,提高科技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