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适宜锦州地区栽培的耐密品种,通过对其开展秋季深开沟秸秆直接还田、一次性深施肥、大垄双行2比空、双株紧靠等栽培试验,筛选出最适宜该地区的耐密玉米品种栽培模式,为耐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袁鹏 《现代农业》2013,(7):58-59
耐密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原有的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缩小株距增加密度的一种增密栽培,通过与当地常规稀植品种对比,研究出一套耐密玉米缩距增株增产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锦州地区的优势作物,近年耐密玉米品种逐渐替代高杆稀植品种成为主栽品种。研究耐密玉米的最适栽培密度,可实现增密增产,对进一步提高我地区玉米综合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辽宁省建平县玉米种质资源创新改良,筛选出在同等栽培模式及管理水平条件下适宜建平县机播机收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耐密玉米新品种,2021年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27个耐密玉米品种作为试验品种,开展耐密玉米新品种筛选鉴定试验。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面积为5 500 m2。通过试验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玉米品种有辽单109、祥禾605、辽单519、辽单1209、辽单505等,为下一步耐密玉米新品种在建平县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耐密型玉米品种一般比平展型品种增产20%以上.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问世是八十年代我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玉米栽培研究的发展,也展示出我国玉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为玉米再上一个新台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选育和推广高光效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是今后玉米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耐密玉米品种的三种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新农业》2011,(7):26-26
在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和沈阳农业大学技术依托下,2008~2010年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了耐密玉米品种三种高产栽培模式示范推广。3年推广栽培面积30万亩,单产800~900公斤;耐密玉米品种比稀植品种每亩增产240~270公斤,增产率15%~20%,增加粮食3600万~4050万公斤,使农民增收7200万~8100万元。  相似文献   

7.
魏铁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47-47,50
耐密玉米二比空间种豇豆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在耐密玉米二比空栽培的空垄上种植耐阴品种豇豆,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改善通透条件,发挥边行优势,在合理密度、施肥等田间管理适宜时,可有效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同时,又增加了豇豆的收益。该文介绍了此种植模式具体的栽培管理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耐密品种由于栽培密度高,因此通风透光条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产量,为了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增加田间通透性和采光度合理调整玉米栽培密度,增加玉米产量,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以验证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9.
稀植是影响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就目前的情况,选用增密栽培模式很有必要,而能否成功应用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耐密品种的选用.通过对30余个较耐密品种进行耐密对比初选,然后对入选的阳光98、先玉335、浚单20、郑单958进行了“313”模式试验,即:4 000株/亩、6 000株/亩、7 400株/亩密度对比试验,弄清了4个品种在不同密度的产量构成、密度与穗粒数、密度与千粒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为“313”增密模式提供了合理的种植密度,给玉米增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研究耐密玉米品种不同的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联系,以选择出最合适的种植密度,发挥最具增产潜力的种植模式,指导彰武县玉米生产。1试验材料方法1.1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试验地点:兴隆堡镇兴隆堡村国结组1.2试验品种选择适合彰武县栽培的高产优质耐密品种良玉66。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种植区域覆盖我国大部分农业区。阜新地处辽宁省西部,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在400万亩左右,随着优良品种与先进的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粮食单产水平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阜新地区当前玉米品种更新速度快,与之配套的高效密植栽培技术不够完善,以至玉米产量和质量没有达到较高水平,制约了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阜新示范推广优质中熟耐密玉米品种高效栽培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耐密性是主要限制因素,各类高产耐密玉米品种均可在最高根系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农业部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国玉米主产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紧凑耐密品种,取得了可喜成果,从辽西的地理环境条件来看,种植耐密玉米品种势在必行,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玉米耐密品种适合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种植获得了高产,也得到了各级业务部门和当地农民的认可,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由稀植品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向紧凑耐密型品种、现代化种植模式转变。辽西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全年降水450~500mm,无霜期140~150d。光照充足,四  相似文献   

13.
耐密植型玉米创新高产栽培模式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玉米耐密种植模式与方法,总结了耐密高产模式的创新点,对玉米不同耐密种植模式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试验,并比较其推广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郑单958、辽单565增大种植密度,可以改善植株性况和田间环境,减轻病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择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和耐密紧凑型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采取小麦玉米适期播种,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各适期追肥,改革种植模式,小麦等行距播种、玉米麦后直播,小麦适时收获、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等优质小麦玉米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小麦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玉米耐密性的研究现状和玉米耐密性的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目前玉米品种耐密性选育、评价鉴定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玉米耐密性的研究方向,为开展玉米耐密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由于农民传统的栽培模式一直没有改变,玉米种植密度普遍偏低,施肥方法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玉米单产水平增产缓慢。因此在选用高产、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引进玉米超高产"8030-2金鼎"模式,在本地进一步熟化,制定出一套适合宁河县的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玉米高光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高产耐密品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玉米栽培,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北方玉米高光效超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玉米高光效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高产耐密品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玉米栽培,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