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8~2010年间,对压砂地1 a、3~5 a生同心圆枣根系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分布主要在0~25 cm深土层内,剖面总根量中有近90%粗度小于0.2mm,尤其是0~5 cm深的表层土壤占剖面总根量近60%.与1 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情况相比,3 a生的同心团枣垂直分布根量增加了1.5倍,出现了粗度>3mm的根,垂直分布达65 cm深土层(土层深厚的树).5a生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特点,一是0~5 cm深土层根量明显下降、5~25 cm深土层是根系主要分布层;二是25~65 cm深土层的根量明显增加,占该层总根量32.9%~44.3%.其中,粗度>0.2 mm的根系含量在40%左右.根系水平分布调查表明,1 a、3~5 a生同心圆枣树根系水平分布距离主干分别为50、150、250、300 cm.土施保水剂并配合肥水一体能增加浅层土壤中枣树根系数量,促进其根系增粗.  相似文献   

2.
浅议果树的根、土特性及其管理(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36页 )4 果树的根系管理4 .1 改土“上山下滩”是我国果树的栽培方向 ,所以园地条件多数较差 ,须注重果园的根系管理与土壤改良。4 .1.1 根层分布 果树根系在园土中的分布 ,有其层次特点 :1)活土层。 1浅表不稳层。特点是富含养分 ,透气 ,水热波动 ,新根不稳 ,较难利用。 2根系集中分布层。肥水气热较协调 ,是根系的生态最适层 ,70 %以上的根集中于此层 ,根系密度大 ,肥力保证度高 ,根的功能强。黏土果园此层较浅薄 ,一般为 15~ 30 cm;沙壤土果园此层较深厚 ,一般为 2 0~ 4 0 cm。2 )死土层。即土壤深底层 ,水热较稳 ,透气差 …  相似文献   

3.
龙眼园套种圆叶决明复合系统的根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年生龙眼园套种圆叶决明,对果树及牧草的根系分布及生长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年生龙眼的根系80%以上集中在树冠范围内,在果树滴水线外种草基本不影响果树生长;5年生龙眼树根系垂直分布可达100cm,主要分布在0-60cm,占总根量的88.1%,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20-60观,占总根量的59.6%,而牧草根系集中在0-20cm,在空间尺度上基本不重叠。套种牧草时,果树根系有下沉趋势。圆叶决明根系前期生长缓慢,初花期到盛花期开始加速生长,因此应注意初花期的追肥。  相似文献   

4.
成龄苹果树形改造对根系生长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成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应用壕沟法研究小冠疏层形改造成高干开心形对根系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分布上,改造树总根数增加,直径小于2mm的吸收根密集分布于20~40cm土层,而对照则分布于0~20cm;改造树和对照树水平分布最高峰分别出现在距树干100~120cm和60~80cm处。改造树根干重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13.4%。可见,小冠疏层形改造为高干开心形后,根数目、干重增加;根系向下延伸,向外扩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陕西省关中平原猕猴桃适生区的不同土壤类型(周至县斑斑黑油土、杨凌区红油土)猕猴桃园根系分布的情况,以期为猕猴桃园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周至县和杨凌区选取2个猕猴桃园(以下简称果园A和果园B),以8年生猕猴桃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不同径向距离(株间75 cm、行间30 cm、行间100 cm)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系干质量密度进行测定,探究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果园A尽管平均根长密度比果园B高81.7%,平均根表面积密度比果园B高54.2%,但是由于以细根为主,所以平均根系干质量密度比果园B低13.9%。果园A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75 cm水平范围内的0~40 cm土层中,其中猕猴桃树定植带内(株间75 cm)根系最为密集;果园B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75 cm水平范围内的0~60 cm土层中,以40~60 cm根系尤其是大根径根系最为密集。猕猴桃根系在红油土(果园B)的垂直分布范围比在斑斑黑油土(果园A)更深,水平分布范围则更窄,说明土壤类型对根系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系在黏重土壤中的分布呈现出表层化、细根化...  相似文献   

6.
华红苹果树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红苹果树为试材,把根系空间划分为96个小区,通过整株分区挖掘法、根系扫描分析等方式了解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根系干重迅速下降,0150 cm范围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90.29%,为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距树干0150 cm范围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90.29%,为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距树干050 cm区域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56.52%,是粗根集中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根系干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50 cm区域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56.52%,是粗根集中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根系干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40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总干重73.92%;每一土层内,随着土层加深,根系呈现逐步向外延伸生长的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细根在040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总干重73.92%;每一土层内,随着土层加深,根系呈现逐步向外延伸生长的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细根在0200 cm范围内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根体积密度等特征参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树干200 cm左右;直径0200 cm范围内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根体积密度等特征参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树干200 cm左右;直径02、32、35 mm的根系在不同方向上生长分布情况并不一致,甚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根量多、耐旱、抗倒伏的根优1号、根优4号及高产优质、根量少、易倒伏的粉吹雪为试材,在马铃薯地上部最大期调查了根和叶空间分布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根优1号和根优4号分布在土壤0~120 cm处的总根长和30~120 cm处的根长都显著高于粉吹雪|② 根优1号和根优4号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层(30~120 cm),而粉吹雪的根系则主要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30 cm)|③ 根优1号叶面积分布最均匀,而根优4号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上层(40~80 cm),特别是在60~80 cm(占总叶面积的41.7%),而根优1号的吸光系数显著低于粉吹雪和根优4号,因此根优1号从地上部最大期到收获期的块茎干物质增加量和增加速度最大|④ 株高、主茎粗和比根长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根优1号的植株最高,主茎最粗,但比根长最小,粉吹雪的植株最矮,主茎最细,但比根长最大。  相似文献   

8.
对鸭广梨根系调查结果表明:40年生鸭广梨根系构成,以0~2mm粗的须根为主(占87.3%)。根系的垂直分布小于树高,69.1%的根集中分布在0~30cm土层内(即耕作层),88.3%的根集中分布在0~50cm深的土层中。根系的水平分布大于树冠,91.0%的根集中分布在树冠以内的土壤中,越近主干的土壤根越密,树冠外根系很少。  相似文献   

9.
不同葡萄砧穗组合根系构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砧木根系组成的差异,以田间生长的6种葡萄嫁接植株为试材,挖根测定不同砧穗组合的根系构型,结果表明,以1103P为砧木的根系为深根性,3个品种组合分支角度为20°~40°,根系垂直分布为0~80cm土层,其中以20~40cm土层根量最大;而SO4砧木的根系为浅根性,分支角度为70°~90°,水平延伸为主,根系58.7%~67.5%集中分布于0~20cm土层内,60cm以下土层没有根系。地上部嫁接品种对同一砧木的根构型,特别是根系分布和根系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分支角度影响不大。均以1103P为砧木,黑乌拉的根系分布深于桑乔维赛和法国兰;以SO4为砧木,维帝朝的表层根系明显多于波斯克,而桑乔维赛的根系数量明显少于维帝朝和波斯克。由此可见,品种对砧木有一定的反馈调节作用,但2种砧木根系构型差异明显,生产上应该根据生态条件选择深根或浅根性砧木。  相似文献   

10.
对腾冲过路黄的物候期进行观察,并绘制出物候图谱。测定其各器官生长动态,结果显示:腾冲过路黄的根系集中分布层深度为10~26 cm,其茎含水量平均为82.02%,叶含水量平均为79.87%,根含水量平均为85.68%。采用相关分析及建立生物量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茎、叶、根的生物量(干重Y)可分别用Y=0.0213X4.3369、Y=0.0565X3.9657、Y=0.0382X3.517来推测。  相似文献   

11.
以宁南黄土区彭阳中庄小流域4种典型林分(山杏林、山桃林、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林下草本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根钻法和Win 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不同林地0~30 cm土层的草本根系生物量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揭示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林下草本根系分布特征,为研究区生态恢复和林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林地草本总生物量、总根长密度和总根系表面积密度均表现出山杏柠条和山杏沙棘混交林较大,山杏林和山桃林较小且相差不大。根系参数主要分布于0~10 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指标均呈现递减的趋势。0~30 cm土层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基本以0~0.5 mm径级的根系分布最广,0~2 mm径级的细根所占比例较大,且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二者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土层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基本表现为0~0.5 mm>0.5~1 mm>1~2 mm>2~3.5 mm>3.5 mm。总体反映出混交林林下草本植被各根系参数相较于纯林在土壤表层占比均较高,能够有效改善表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主栽核桃生长发育与根系生长动态的关系,以核桃品种桃温"温185"、优选后代北1-15和优选后代北7-15为供试材料,利用根系生长动态监测系统测量0~80cm土层中水平根和垂直根分布和生长情况,并观测其地上部分枝、芽、叶、花、果实各时期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核桃"温185"及2个优选后代品种根系主要分布在20~60cm土层中,生长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左右,呈现单峰曲线,且有一次生长高峰期;而核桃地上部分的生长高峰集中在4月中旬,与根系生长在高峰期上存在差异,且与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交替现象;但地上部分前期萌芽、开花与新根生长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1 合理栽植 通过适当密植和限制垂直根系生长来控制树冠。限制垂直根系及粗大根的生长 ,引导根系向水平伸展 ,促进吸收根的生长 ,能减弱杏树的顶端优势 ,使树体矮化 ,是控制树冠的重要措施。1 1 加大栽植密度 适当密植可控制树冠过大 ,充分利用空间 ,有利于杏树早果和丰产。郁闭后 ,隔株移植 ,以保持通风透光。1 2 控制垂直根系 ,促发水平根及营养根 栽植深度可比常规略浅 ,也可用起垄栽植的方法 ,将表土和中层土与 30 %的有机肥混匀 ,堆积起垄 ,高 4 0~ 5 0cm ,宽 5 0~ 80cm ,将树栽植在垄上 ,可使垂直根系分布浅 ,水平分布范围大 …  相似文献   

14.
以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其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变化、根系分布及水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生境中,沙芥和斧形沙芥1a生植株根系周围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8±0.11)%、(2.50±0.45)%;2a生的分别为(3.13±0.46)%、(1.90±0.68)%。沙芥和斧形沙芥主根垂直,水平根系数目较少、但长度极其发达。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主根长均约为120cm,最长水平根分别为380、400cm,水平根累计总长分别为1 590、3 340cm。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水平根系均在深度40~60cm、距主根0~40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最多,均在40~60cm的土层深度分布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主要依靠延长水平根系寻找远距离水源来适应低土壤含水量环境,斧形沙芥比沙芥更能适应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6.
5个葡萄品种根系构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葡萄品种4年生自根系大树,整株挖出统计不同土层的根系分布及根类组成。结果表明,无核早红、蛇龙珠和藤稔根系分布较浅,均有50%以上的根分布在0~20cm土层,巨早、威代尔根系分布较深,分别有54.1%和50.74%的根分布在20cm以下土层;藤稔、威代尔根系水平分布较广,分别有60.07%和46.87%的根系分布在距树干40cm以外区域,蛇龙珠的根系水平分布最窄,为36.42%;无核早红、威代尔的根系总量显著高,以藤稔根量最少;5个葡萄品种植株的根系均主要以φ2mm的细根为主,但威代尔、早红和巨早的φ2mm根系相对较多。综合分析,在无根瘤蚜的地区巨早适宜自根栽培,藤稔根量少,根系不发达,需要嫁接栽培,早红、蛇龙珠、、威代尔3品种根系分布浅,在干旱和寒冷的地区建议用抗性强的砧木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7 a生北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矮丛越橘在辽南地区棕壤条件下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以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较大,矮丛越橘较小;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1~3 mm的根系最大,其次为≤1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根长密度以北村、斯卫克、康维尔较大,北陆、美登较小;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以≤1 mm根系最大,其次为1~3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5个越橘品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垂直分布深度在30~40 cm以内,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其中康维尔和北村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中,美登集中分布在10~20 cm土层中,北陆和斯卫克在0~20 cm土层内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8.
<正>1草莓根系生长特性1.1根系分布草莓为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大部分集中于0~30 cm的土层内,20 cm以下的土层,根系分布明显减少。分布深度与品种、栽植密度、土壤质地、耕作层、温度和湿度等有关。在密植、耕作层深、土壤疏松时分布较深。1.2根系形成草莓根系是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首先从根茎上发生直径为1~1.5 mm的一次根,一般20~35条,多时达  相似文献   

19.
以南疆矮化密植枣树为测试对象,采用三维根系发掘法研究了滴灌(DI)和常规灌溉(漫灌,FI)方式下枣树根系生长状况和根系抗寒性能。结果表明:滴灌枣树的一级根系、二级根系以及毛细根系与FI处理相比多集中于浅层土壤,且毛细根系在各土层的分布差异性小于FI处理。FI处理各层土壤的一级、二级侧根及毛细根干质量均显著大于DI处理。DI与FI处理相比,10~40cm土层死根干质量较高,占该土层总根质量的11.17%,FI处理则仅占2.30%;除0~10cm外,FI处理各土层一级、二级侧根及毛细根的总根长及根长密度均大于DI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对一级侧根和毛细根根长的影响最大。DI处理0~10cm土层毛细根根长密度比例最高,FI处理20~40cm土层最高,分别占58.02%和65.55%;DI处理二级侧根根长密度所占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FI处理则呈升高趋势;各类根系的垂直分布均符合三次曲线模型;DI处理浅层土壤的根系活力显著大于FI处理。根系抗寒试验表明,FI处理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大于DI处理;DI处理20~40cm以上的土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大于FI处理。表层土壤中根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DI处理各层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FI处理;深层土壤根系对糖分的累积率较高,但DI处理0~10cm土层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FI处理;DI处理各层根系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FI处理。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导致枣树根系附于表层土壤,且根系生物量严重减少,但却能显著提高枣树表层根系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20.
桃树根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京地区,丘陵岗地的桃树根系周年生长。在土壤中的密集分布层为距地面50cm,距树干1.5m的范围内。此处应为施肥的最佳部位。施基肥时期以8~9月,最迟不超过10月为最佳时期。根的水平分布可超过2.5m(距树干),纵深分布达1.5m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根量随之减少。在各类根类中以须根数量占绝对优势。在土层瘠薄、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采用深沟高畦种植桃树,可增加根系活动层,有利于桃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