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婚俗中的茶礼江西省社科院胡长春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生活中的必须品,以品饮艺术为中心的茶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民族思维及文艺、宗教、风俗、礼仪、习尚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吴立民 《农业考古》2001,(2):248-252
茶文化 ,禅文化 ,融成茶禅文化 ,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 ,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 ,东晋僧人 ,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 ,以饮茶苏 (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 )助修。随着华夏文明之发展 ,演至唐代 ,而茶文化兴起 ,制茶法由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至清工夫茶 ;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 ;由上层社会“雅玩”入俗为民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事。茶渗透于文化生活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  相似文献   

3.
李荣林 《农业考古》2005,(2):306-309
中国名胜文化中一个引人连目的风景就是楹联,不你游历哪一处名胜,几乎所有的建筑迎面而来便是一对楹柱,柱上留着历代名家题写的对联,历代名胜,何止万千,而奇异的是这些留下墨迹的先辈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受到中国茶风的熏陶,每每将茶事写入名胜,使得联语生辉,茶墨俱香,我们试以此演绎一篇楹联茶话。  相似文献   

4.
9月24日,今年第19号台风影响后转晴,在临安县政协礼堂举办的92’天目金秋交易会茶礼表演场上,来自临安城乡的三百多位观众,观赏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临国乡政府邀请浙农大茶礼表演队表演的茶礼表演。浙农大茶礼表演队,由徐波先生作解说词,身着鹅黄色花纹祺袍的朱晓玲、刘晓辉两位小姐,在古典轻音乐《鱼舟唱晚》的伴奏下缓缓出场。她们手托茶盘,茶盘里盛放着临目乡出产的东坑名茶、天目青顶和茉莉花茶等三种茶样。表演则就三种茶叶的不同冲泡茶具,不同品尝风  相似文献   

5.
琴园(武昌)琴谱茶经,轮换风雅;园花池月,悟彻禅机岳屏公园(衡阳)公毕有馀闲,到此游目骋怀,正好是湖畔茶香,瓮头酒熟园中存胜景,要识诗情画意,需记取林间月上,水面风来双桐圃(广州)展卷才闲,更课一二小憧,浇花 草临池未罢,忽来两三好友,啜茗敲诗焦山汲江楼(镇江)没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镇江第一楼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笆,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寄物楼(合肥)结伴品茗,话海阔天空,一盏清茶思往古邀朋登阁,看雨疏烟淡,满池碧水荡风荷苏州胥江亭客到烹茶,旅社权当东…  相似文献   

6.
《农业考古》2005,(2):278-279
为延续第四届《镜海茶缘》余韵、推广茶艺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与理工学院长者院合办《茶情茗趣》———茶具与诗书画展览,由十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假高美士街理工学院地大堂展厅公开展出,免费入场。十一月八日下午二时半,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我会会长暨长者与书院茶道班导师罗江、长者书院协调员林中宝、长者书院茶道班同学会会长余少英主持了剪彩仪式,李院长及会长分别致词。展览会展示了四十三件(套)富代表性的、高质素的陶瓷竹木茶具、茶道艺术装置、茶花相关的诗书画作品。罗会长陪伴嘉宾参观并作了详细的介绍,长者书院茶道班同学作…  相似文献   

7.
竺济法 《农业考古》2015,(2):322-328
王旭烽女士是当代最有才华、最有成就的茶文化作家,她的茶人三部曲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小说、散文、电视片、戏剧等,在读者、观众、尤其是茶人中广为流传。2006年,王女士从专业作家转型为大学教授,现任浙江林业大学艺术设计院、人文·茶文化学院院长,茶文化学科带头人,2014年12月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聘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是学术界的代表。近年来,多位茶文化专家、学者曾与笔者聊起,王女士作为著名小说  相似文献   

8.
范海燕 《农业考古》2019,(5):269-271
《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一书是优秀的茶道哲学典范著作。本文从开拓新兴的茶道哲学的学科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着眼,将著作以大气高远的天地为红线,以品茶养心、事茶致知、修茶明德、援茶正伦、茶通天地的思路脉络为主线,以自然而现实的独特学术品格为基调,以“大益八式”融入中华茶道和哲学理论为实践路径作为突出优点,对《天地融入一茶汤——中华茶道中的儒学精神》这部学术专著进行了梳理解读,以对其理论、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出客观公正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周媛 《农业考古》2021,(2):138-143
宋代茶文化非常发达,形成了重要的饮茶方式"点茶法"。宋代也是礼教社会秩序规范成熟的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理学大师,制定的礼教行为规范成为后世学习的经典,影响甚广。两者相结合,使茶融入了礼教社会,形成独特的茶礼。礼教社会的茶礼,传递的是礼教社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作为社会互动交往的媒介,使互动更加融洽,形成"客来敬茶"的传统,通过向逝者献茶汤和茶器的茶礼,寄托情感表达哀思。礼教社会的茶礼,对当下仍有影响,它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茶俗 茶品 茶艺——元曲里所见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个杰出贡献.在中国古代,茶与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享受密不可分,影响遍及饮食、民俗、商业、文学、艺术、民族交往等领域.元朝虽然在中原地区统治的时间较短,未曾出现过专门的茶学著作,但与唐诗、宋词比肩的元曲,却纳入了大量的茶事内容,包括茶品、茶礼、茶肆、茶俗和茶艺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记载,充满生活情趣,反映元人饮茶的意境和感受,体现了厚重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人文精神,是研究元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金庸先生构筑的武侠世界中,茶文化不仅充当重要的文化符号,还扮演了重要的武功道具.无论是书写江湖险峻,还是演绎侠客豪情,茶,作为不容忽视的元素,都积极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之中.金庸先生对龙井的偏爱,亦在这些武侠巨著中有所反应.  相似文献   

12.
北方茶事——“南茶北引”工程与山东茶的种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4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近年来山东、甘肃、西藏等省区开发种植茶树获得成功,江北茶区区域随之扩大.山东茶区是新茶区,其茶树的种植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茶北引”工程.山东茶具有“叶片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是深受欢迎的优质绿茶.山东茶已经成为我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陆羽《茶经》是确立神农茶祖地位的权威文献。所谓《神农本草经》"神农得茶解毒"之说,纯属虚构,以讹传讹。并对《淮南子》、《搜神记》、《三皇本纪》及鲁迅关于"神农尝百草"之说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60年代,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亲临零陵知青农场(现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内)考察指导,给农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1965年12月17日,湖南全省农垦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王震恰好来到长沙视察。会议期间,他在省委书记张平化的陪同下,在省军区小礼堂开了个座谈会,接见了参加农垦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王震像拉家常一样,逐一询问到会代表的姓名、单位,农垦工作做得如何等。张平化逐个给他作了介  相似文献   

15.
张烈松 《农业考古》2001,(4):227-229
《中国茶文化》 ,陈香白著 ,1 998年 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著名学者、世界知名汉学家胡道静为该书题写书名。不到一年时间 ,销售告罄 ;1 999年 4月即行第二次印刷 ,2 0 0 0年 1月第三次印刷 ,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初又再版 ,即将面市。一本 1 0多万字 ,未有刻意精装的质朴严肃文化读物 ,短短几年时间 ,广受读者青睐 ,一版再版 ,多次印刷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与欣喜 ,更令出版界瞩目。这种短时间内反复印刷出版的现象 ,在当前严肃文化读物市场低谜的状况下出现并不多见。而在此之前的 1 997年 ,陈香白已在汕头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6.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9,(2):266-268
郭红军先生所著《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黑茶的力作。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阐述了黑茶生产和饮用的悠久历史及黑茶在中国民族史上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国各地域黑茶生产的独特技术和中国各地域黑茶的内销和外销。  相似文献   

17.
补树书屋的苦寂之茶——鲁迅茶情录之一江苏人民出版社凯亚鲁迅自从18岁那年离开绍兴老家以后,直到终年为止,其寓居时间最长的一个处所,便是北平绍兴会馆内的补树书屋,整整在这里住了七年零六个月之久。它既是卧室,也是鲁迅的书斋和茶寮。原来他这是应教育总长蔡元...  相似文献   

18.
邓敏 《农业考古》2012,(2):119-123
对于苏轼,我们曾努力的去概括、去总结,我们称:他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他是科举进仕中高中榜首的凤毛麟角,他是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是整个宋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也无可比拟、无法超越的领跑者、但这只是概括了他在诗词书画方面的成就,而作为一个有血  相似文献   

19.
蔡洞峰 《农业考古》2019,(2):239-245
中国禅宗的祖师禅推崇的"茶禅一味"影响日本茶道形式与内容,成为茶禅的终极精神追求。南宋时期,日本多名僧侣来径山寺参研佛学和茶道,从而形成日本茶道的最初形式问世,成为日本茶道之源。茶道中体现的是冷寂的审美境界。在"茶禅一味"中呈现的是清寂之美,品味东方流传数千年的优雅和文明。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往开来、迅猛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的文人雅士继承了唐宋以来文人重视饮茶的传统,普遍具有浓郁而深沉的嗜茶情结,茶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得以凸显.自明代中叶起,由于散茶瀹饮法的确立和简约茶风的盛行,吸引大批高人闻士介入茶饮活动,嗜好茗饮、品鉴名茶、研讨茶艺成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时代风尚,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一批志趣相近、彼此投缘的茶人茶客自发地组成了若干文人饮茶集团,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文人茶事活动的蓬勃发展.晚明以后,随着大批隐逸茶人的出现,饮茶更是成为表现超尘脱俗、清新高洁情怀的雅事.明代文人茶事活动的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注重饮茶的程序和形式,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活动当作一种艺术审美过程和人格修养方式,使普普通通的茶饮包涵了深邃的精神内容,展现出了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