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之间的差异.在梅小市选择2个规模化养猪场,每个猪场分2组,对试验猪分别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接种疫苗的试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说明用合成肽疫苗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较高;采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分别对使用上述两种口蹄疫疫苗免疫21d后的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合格率达到92.50%,免疫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格率为35.83%,说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
李晓红 《畜牧兽医杂志》2014,(2):113+115-113,115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是用多肽合成技术在体外人工合成含有口蹄疫病毒主要抗原位点的疫苗,有关研究表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副反应较小.但该苗在我县是首次使用,而且需要在首免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这将势必增加防疫员的劳动强度,也不适合春秋两次集中防疫.为了搞清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免疫持续期等相关数据,探索一种适合散养猪免疫注射方式,特设列此试验.  相似文献   

3.
选择已成功免疫猪瘟(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疫苗的仔猪作为实验动物,提取其骨髓、胸腺、肺门淋巴结和脾脏,进行T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然后用PRRSV特异性肽GP5-1、GP5-2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刺激,再培养至24,48h时间点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TGF-β1的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刺激作用后,CSF、PRRS免疫猪组织淋巴细胞中TGF-β1的分泌量减少,表明GP5-1、GP5-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恢复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的作用。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生猪重大动物疫病"三苗两针同步"注射法是指在对生猪进行免疫时,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猪瘟疫苗稀释液或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按1∶1∶1稀释混合后一次性注射到猪一侧耳根后颈部肌肉内,另外一侧同步注射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注射方法。疫苗选择。猪口蹄疫疫苗要求使用合成肽疫苗,猪瘟疫苗要求使用脾淋  相似文献   

5.
不同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及检测方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合理的检测方法,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在某肥育场进行了此次试验。试验猪分3组,分别注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并采用猪O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HI)分别对使用上述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猪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后,用猪0型口蹄疫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达到100%;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测不到注射合成肽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效价。免疫猪口蹄疫O型OS/99株灭活疫苗后,用VP1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阳性率只有30%;用HI方法进行检测,抗体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6.
接种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血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是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在体外人工合成口蹄疫病毒主要抗原位点(合成肽)并连接人工T细胞位点,以此作为免疫原与进口佐剂混合配制而成油乳剂疫苗,它能够很好地预防猪O型口蹄疫的发生。传统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的监测一般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法和液相阻断ELISA法,但由于灭活苗是全病毒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口蹄疫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抗体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选用了两个厂家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对80头试验仔猪进行了免疫注射,并在6、7、8、9、11、13、20周龄采血,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疫苗的免疫副作用小;使用VP1ELISA和LPB-ELISA检测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抗体试验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不同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锋  钱明珠  张海棠 《养猪》2012,(5):117-118
为研究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40~45日龄保育猪160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25 d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合成肽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90%,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0;灭活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75%,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3.75%。结论: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比灭活疫苗的效果好、出现应激反应的仔猪少。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猪瘟和口蹄疫疫苗优化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旨在研究生产实践中猪瘟和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对二者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A、B、C、D四种不同的免疫方案,其中A、B两组研究猪瘟与猪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同时免疫相互影响结果;C、D两组研究猪瘟与猪口蹄疫O型206佐剂高效苗相互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包括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和口蹄疫O型206佐剂高效苗)同时免疫与单独分步免疫在免疫抗体效价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生产实际中是可行。  相似文献   

10.
使用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28~35日龄商品猪,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14 d、28 d、35 d、42 d、56 d及二次免疫后7 d、14 d、28 d抗体水平。同时,对接种疫苗的实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两种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两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运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进行检测,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二免7 d后抗体水平快速上升,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3%~94.12%。O型口蹄疫灭活免疫抗体不适宜用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以 I S C O M 作佐剂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机理,对其诱导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测定。用上述疫苗免疫 9 头试验猪,采用间接 E L I S A 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及通过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A N A E染色试验、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等检测细胞免疫反应;用该疫苗和铝胶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各 20 只,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反应和 T 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的动态变化。体液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 7 天即出现抗体,21 天后抗体全部转阳,持续的时间不少于 193 天,效价明显高于铝胶苗;细胞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猪外周血 T淋巴细胞转化率、 A N A E+ 细胞和粗粒型 A N A E+ 细胞、 E R F C和 Ea R F C细胞显著升高,免疫小鼠 T淋巴细胞抑制/杀伤亚群显著升高;与铝胶苗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可同时激发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杀伤性 T 淋巴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重组抗原用血清学方法和猪体免疫试验进行鉴定,筛选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重组抗原纯化,并与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结合,制成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对工程菌的培养发酵、重组抗原的下游纯化及疫苗的配制、疫苗的中间试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应用昆明小鼠建立了猪囊虫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上述疫苗的免疫预防试验,免疫1次和2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6.9%和98.4%。本动物的免疫预防试验显示,疫苗安全性好,免疫保护率达92.2%,且免疫组发现的囊虫多数已死亡。在流行区进行了田间和区域试验。免疫猪未有不良反应,囊虫感染率分别由20%降为1.1%和5.4%降为0.21%。用该疫苗对人工感染的囊虫病猪进行免疫治疗,发现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较好。免疫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效价高;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E-RFC和Ea-RFC细胞、ANAE^ 细胞和粗粒型ANAE^ 细胞、抑制/杀伤性T细胞亚群的数量。以上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抗原制备的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安全、高效,且成本低廉,可规模化生产,有成为预防猪囊虫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3.
SARS灭活疫苗的实验免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SARS灭活疫苗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 ,初步探讨 SARS灭活疫苗的免疫机理。方法 :利用 Vero E6细胞培养 SARS病毒 ,加入甲醛将其灭活 ,以此为抗原 ,筛选合适佐剂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分别免疫 BAL B/ c小鼠、C57BL/ 6J小鼠及 SD大鼠 ,免疫后每两周采外周血一次 ,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 CD4 、CD8 ,计算淋巴细胞总数。同时用 EL ISA法及中和抗体法测定抗 SARS冠状病毒 Ig G抗体的水平。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比较 ,SARS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后的实验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数、CD4 / CD8 T淋巴细胞之间的比值随着时间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Ig G中和抗体水平达到 1∶ 2 560 ,EL ISA抗体水平达到 1∶40 960。表明 SARS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刺激实验动物体内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能成功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SARS灭活疫苗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可刺激实验动物产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特异性 Ig G抗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猪水肿病(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已构建的猪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血清中的IgG抗体及粪便和肠黏液中的slgA抗体水平,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性,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IgG和sIgA抗体,并且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突变菌株能对小鼠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护率为75%(15/20).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在小鼠体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猪ED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断奶仔猪投服不同剂量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猪瘟疫苗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试验组在注射猪瘟疫苗同时以1%的中药免疫增强剂混饲,其猪瘟血清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接种疫苗后15d和45d,试验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猪只在接种猪瘟疫苗的同时服用中药免疫增强剂,能显著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脂质体包被鸡IL-18可增强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将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mChIL-18)用脂质体包被,将不同浓度的mChIL-18脂质体联合新城疫疫苗对鸡群进行免疫,观察其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1日龄SPF鸡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疫苗组、新城疫疫苗+0.2mL mChIL-18组、新城疫疫苗+0.1mL mChIL-18组、新城疫疫苗+0.3mL mChIL-18组和新城疫疫苗+空载体对照组。所有免疫组鸡于7日龄免疫,免疫后每周抽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血凝抑制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来检测免疫鸡的HI抗体水平及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并于最后一次采血后,对各组试验鸡应用F48E9标准强毒进行攻击(100ELD50.只-1)。结果表明mChIL-18脂质体的最佳剂量为0.2mL.只-1,其不仅能够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且还可以明显提高新城疫疫苗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非洲猪瘟病毒CAS19-01/2019株(GenBank登录号:MN172368.1)结构蛋白P72的合成肽疫苗,通过免疫小鼠评估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力。【方法】利用ProtParam、SOPMA等软件分析P72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结构信息,通过ABCpred、SVMtrip、IEDB预测P72蛋白的T细胞与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出显著的表位多肽区域,合成多肽辅以弗氏佐剂腹腔注射免疫小鼠,检测免疫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2、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角度评估合成肽的免疫效力。【结果】综合分析得出P72蛋白是稳定性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分别占19.35%、5.42%、25.08%和50.15%。筛选出了P72蛋白的8个优势抗原表位,626-634、520-528、298-306、203-211位氨基酸处为T细胞抗原表位,587-606、232-251、110-129、39-58位氨基酸处为B细胞抗原表位。整合优势表位合成2个多肽P72-1与P72-2,首次免疫小鼠14 d时可检测到P72-1与P72-2的特异性抗体,首免后28 d达到最高值,其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25 600与1∶12 800;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显著上升(P<0.05);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因子IL-4、IL-2、IFN-γ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2种合成肽疫苗,在免疫效力上P72-2高于P72-1,二者都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产生细胞因子IL-4、IL-2、IFN-γ,本研究为非洲猪瘟合成肽疫苗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药免疫增强剂在猪瘟疫苗免疫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断奶仔猪投服不同剂量的中药免疫增强剂,研究其对猪瘟疫苗接种猪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注射猪瘟疫苗同时,以1%的中药免疫增强剂混饲,试验组猪瘟血清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接种疫苗后15、45 d,试验组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猪只在接种猪瘟疫苗的同时服用中药免疫增强剂,能显著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的细胞免疫特性,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免疫前后淋巴细胞亚类Th/T、Tc/T、Th/Tc及刺激指数(SI)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Th/T、Tc/T、SI明显升高,其中Th/T于d5、d7,Tc/T、SI于d7、d14,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鸡的细胞免疫,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外周血Th/T、Tc/T、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pcDNA—PRRSV—ORF5)以不同免疫途径(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以PBS和空载质粒pcDNA3.1(+)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及间接ELISA试验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T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及小鼠血清中特异性PRRSV血清抗体IgG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CD4^+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7d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在免疫后28d高于对照组,不同途径基因疫苗接种小鼠后均诱导小鼠产生PRRSV特异性IgG。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基因枪和肌肉注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在诱导体液免疫方面,基因枪法优于肌肉注射。研究表明制备的pcDNA—PRRSV—ORF5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基因枪法较肌肉注射更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