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查马尾松林分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分析物种多样性与马尾松毛虫发生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模型为y=4.824-1.808x(r=-0.868)。  相似文献   

2.
长沙岳麓山马尾松林的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WINSPAN,flexible beta clustering,DCA,NMD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对岳麓山马尾松林群落类型进行划分,并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flexible beta clustering和NMDS相结合要优于TWINSPAN和DCA,是比较理想的群落数量分类方法;2)岳麓山马尾松分布于10种群落中,马尾松除了组成较大面积的纯林外,还与其他本土阔叶树种组成6种针阔混交林;3)马尾松纯林物种多样性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为最低值,尤其是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极低。相比之下,针阔混交林,尤其是马尾松+苦槠林物种多样性较高;4)样地中马尾松的重要值与乔木层的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存在负相关,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目前测定物种多样性的几种方法,对马尾松、木荷、苦槠等针阔树混交林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866,3.3427,0.5593,0.5187,0.6343和47.9387%,均低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同一气候带的石灰岩常绿落叶混交林.对测定数据中均匀度(E)与种在个体数量上的变动系数(C)进行拟合,结果为:E=-2.20+(50.20/C),r=0.9971.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马尾松林分树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马尾松10-60年生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不同起源、不同龄组、不同密度、不同干扰程度的马尾松林分的乔木树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0.656 0,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332 5。马尾松天然林的林分多样性表现优于人工林,马尾松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优于马尾松成熟林和幼龄林,马尾松密度为660~1 950株/hm2的林分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表现最优,马尾松林分干扰程度等级为3的林分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最大。样地中大部分林分树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富度不高,生态优势度偏低。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巧珍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47-49,58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针阔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比较的结果表明,马尾松×苦槠混交异龄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为最大,马尾松×闽粤栲混交异龄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最大。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将为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混交模式的选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丹江口库区不同类型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择伐抚育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抚育后,灌木层主要的优势物种变化不大,而草本优势物种则变化较剧烈。不同类型马尾松林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高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择伐抚育致使针阔混交林和高密度马尾松林的灌木层多样性降低,松柏混交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则呈现升高趋势。针阔混交林和低密度马尾松林草本层各指数均整体降低,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则呈现升高趋势,可见择伐抚育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波动较大。同时,松柏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灌木层草本层,而高密度马尾松林、中密度马尾松林、低密度马尾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则是草本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了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综述了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与争论。指出了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主要有3种关系模型:线性关系、单峰关系和不相关关系。分析了产生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不同形式的原因,并对未来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关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之一,与生产力密切相关。文中围绕目前物种多样性与森林生产力存在的4种相关关系展开论述。在大量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增加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而在群落结构和组成起决定作用的自然群落中,生产力不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人工草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甚至会降低生产力,随着森林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呈现非线性关系。样地丰富度、林分结构、环境异质性及尺度被认为是造成不同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相关关系差异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尺度、均质生境,忽略了尺度、空间异质性以及优势树种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影响,因此亟待加强大尺度、复杂条件自然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雅安莲花山为研究区,运用典型样地法,探究人为干扰对当地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记录到维管植物127种,隶属于76科94属。各径级和高度级个体数之和在轻度干扰下最小。乔灌草各植物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灌木层物种最丰富。研究表明,干扰强度的增加会降低马尾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不同强度人为干扰条件下马尾松林分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减轻,马尾松林分的高度级及径级结构趋于完整,但由于轻度干扰林分郁闭度大、林内透光率较小而使得林下更新受到阻碍,应予以单株间伐利用;物种多样性的各测定指标也随着干扰强度的下降而增加,减少外界破坏因素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当封育林分达到郁闭时,可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千岛湖区的植被现状,实施了阔叶化改造等森林健康保育措施,通过对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和不同健康保育措施下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样地调查,计算各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杉木和马尾松的重要值明显下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复杂化、多样化发展。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经阔叶化改造后,群落均匀度指数增大,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减小,群落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的格局表现为春秋高、冬夏低的双蜂型特点,并与物种、数量和优势度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群落各指数季节间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冬季与其他各季之间;各月前两个优势种的比例在多样性格局构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月前和9月后,气温对Slm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格局的影响极为显著(r=0.9209,P<0.01)。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点调查法对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松林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对松林林分密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松树生长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危害可降低松树的高度和胸径(重度危害三年后高度、胸径分别下降0.34 m和1.8 cm),轻度危害则可促进松林的生长;马尾松毛虫危害可适度改变松林的郁闭度和地表植被的盖度(中、重度危害后三年盖度分别上升15%和20%),对林下植被的恢复与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中、重度马尾松毛虫危害可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物种的多样性,轻度危害则对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6个生态系统,认为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占甘肃省物种多样性的61.89%,占中国物种多样性10.39%左右,物种多样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论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湖南长沙县马尾松林内用溴氰菊酯和灭幼脲II号作的喷药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个体水平有明显影响,对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在试验过程中,其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上升,防治效果显著的样地内群落稳定性改善.同时,两种药剂对灌木层亚群落影响要大于对林冠层的影响;在生产管理上,灭幼脲II号可用于防治常灾区,而溴氰菊酯只宜在重灾区内集中施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桉树、马尾松、红锥3种人工林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广西苍梧县共青林场设置了固定监测样地,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对这3种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2010~2012年间,3种人工林的林下灌木层种类数随着郁闭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草本层则呈现持续递增趋势;②3个群落的植物总个体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即:先增加后降低,不同林分的各指标大小排序为:红锥林>马尾松林>桉树林;③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方面,3种人工林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低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内用溴氰菊酯进行喷药防治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林内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有影响.其中植食类群受影响的主要是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捕食类群主要是蚂蚁和蜘蛛.在药剂作用下,植食类群和寄生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水平均呈现下降,捕食类群的物种丰富度虽有所下降,但在整个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及多样性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施用溴氰菊酯可降低植食物种的优势度,提高天敌类群与植食类群之比值,使昆虫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它降低了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特别是稀有种和偶见种)及多样性水平,因此在生产上用其防治松林害虫时不宜在大面积范围内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野外取样与种子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林分类型(杉木、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6种植物组成,其物种组成以草本为主,马尾松林20种,其种子库组成包括乔、灌、草生活型的物种。地上植被作为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来源,与种子库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种子库萌发过程呈现先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后木本植物的现象。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一定相似性,杉木林、马尾松林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分别为434.7粒/m2、523.6粒/m2。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0~20 cm土壤层中最低,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壤层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在10~20 cm土壤层中,杉木林多样性指数为1.56,而马尾松林为1.34,为各层取样中多样性指数最低值。杉木林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出现在枯枝落叶层,为0.70,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中,分别为1.72、2.01。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在数量及质量上高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马尾松林已逐渐演变为以马尾松占优势,青冈栎、香樟等乔木伴生的次生林,具有一定的林分自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