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宏 《江西植保》2012,(3):286-289
为了探讨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的发生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其林间种群数量的变动特点,对该虫的发生与环境关系进行持续2年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毛竹黑叶蜂在毛竹纯林中发生危害较为严重,而在竹杉、竹阔混交林中发生较轻。毛竹黑叶蜂的发生危害与不同竹林结构、不同立竹量有一定关系,在立竹量高、竹林结构合理、新竹多的林分发生较为严重。该虫在海拔高度600 m以下的竹林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在阳坡发生危害重于阴坡,中、下坡位的发生危害重于上坡。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杂草稻发生危害初步调查与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对四川省水稻主产区的杂草稻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除德阳市绵竹市新市镇局部地区杂草稻发生危害较重(危害级别4级)外,全省范围内杂草稻发生危害较轻,危害级别以1级为主.同时,在杂草稻发生危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剂初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只有扫茀特对杂草稻有效,药后30 d和60 d的防效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果树设施栽培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路买林 《植物医生》2002,15(6):23-25
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是影响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果树生产、生长时间、管理方式及环境条件的改变 ,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流行规律和危害程度也随之改变。在设施栽培条件下 ,有些病虫害的发生期提前 ,流行与危害明显加重 ;但在果实采收后 ,病虫害的发生又与露地栽培相同。加之高档果品在农药残留量上的要求更为严格 ,使得设施栽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更为困难、更加重要 ,要针对设施栽培果树的不同树种和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危害特点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 ,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以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是…  相似文献   

4.
制定合理的大豆田杂草防除策略,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对大幅度增加大豆产量,改进品质,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合理的杂草防除策略应建立在对杂草发生和危害规律的正确认识上,现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仅就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防除策略提出如下看法,供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 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根据我们调查,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以一年生杂草为主,其中稗草危害最严重,其发生频率和危害指数均居首位。其次是藜、蓼、苋、鸭跖草和狗尾草,再次是苍耳和香薷,野燕麦在部分地区危害也很严重。多年生杂草以苣荬菜和问荆的发生频率和危害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草地螟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意义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田、牧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呼盟具有间歇性突然爆发的特点。并造成毁灾性灾害。在呼盟五十年代曾大发生为害,从七八年开始,牧区和林区边缘地带零星发生。八○年农区、牧区的农田和草场普遍发生,面积达六百万亩,危害面积一百八十四万亩。八一年发生面积三十二万亩,危害较轻。八二年全盟普遍大发生,蛾量大,来势猛、发生时间长,是前所未有的。其危害面积达九百万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褐纹甘蔗象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害虫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此前未有在海南危害的报道。2021年5月至7月,笔者在海南省棕榈有害生物调查过程中,首次在五指山市南圣镇同甲村发现该虫危害槟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褐纹甘蔗象的危害症状、危害率、发生区域概况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监控和防治建议。本文首次报道了褐纹甘蔗象在海南槟榔园的发生危害,为该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4年一代草地螟大发生,危害面积达6666.7万hm2,二代发生稍轻,危害面积约200万hm2。结合2004年草地螟发生危害特征,越冬虫源调查和主要发生危害区环境因素的分析预测,2005年一代草地螟发生危害面积约166.7万hm2,其中以冀北、晋北、内蒙古中西部以及东北西部等地受害较重。  相似文献   

8.
罗秀枝 《植物医生》2001,14(5):32-32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yphila(Motschulslsy)属鞘翅目、叶甲科。双斑萤叶甲在蔚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近几年由于干旱少雨 ,危害日趋加重 ,2001年是较重发生年。双斑萤叶甲在蔚县危害作物有 :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向日葵、蔬菜、马铃薯等多种作物。以成虫咬食叶片 ,影响光合作用 ,咬食花丝和嫩粒 ,造成秕粒 ,发生严重时可导致绝收。一、发生规律双斑萤叶甲在蔚县1年发生1代 ,7月初始见成虫 ,一直延续危害到10月 ,成虫发生期长达3个月之久 ,成虫危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 ,活动盛…  相似文献   

9.
南美斑潜蝇在我国发生趋势和地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兵  康乐 《植物检疫》2002,16(3):138-140
本文记述了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南美斑潜蝇目前在我国从南到北的扩散、危害和分布形势。通过对其不同地理种群发生程度、季节动态和寄主选择性变异的分析,揭示了南美斑潜蝇在我国发生和危害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旱,雨量少而不均;耕作制度的改变,机耕面积大幅度下降,撂荒地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土蝗生存繁殖的生态环境。我省土蝗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的逐年加重,局部达到暴发成灾、猖獗危害的地步.土蝗在目前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土蝗发生的危害情况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河北省曾有土蝗发生危害的记载,发生危害地常是我省的内涝飞蝗区。随着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八十年代以来,土蝗危害日趋严重。1985年全省发生663.7万亩,1986年为1083万亩,1987年上升为1437.6万亩,1988年高达1913.52万亩  相似文献   

11.
李黑节病是危害李子、樱桃等的重要真菌性病害,目前主要发生在北美国家,在我国尚未见发生的报道。本文综述了黑节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和侵染循环,以及最新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对监测李黑节病的发生、防止病原菌随苗木传入我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全州县对槐树锈色粒肩天牛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观察,并调查了林间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该天牛2a发生1代,幼虫危害期长,槐树林间受害率高,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该天牛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3.
小麦蚜虫在枣阳市属间歇性发生的害虫,近年来小麦蚜虫在枣阳市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12年大发生,为了摸清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有效控制其危害,我们对2012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原因进行了田间观察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雷邦海 《广西植保》1998,11(4):14-17
1996-1998年在岑巩县境内对美洲斑潜蝇进行了多点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岑巩县11个乡均有分布,但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与交通闭畅,蔬菜贸易流通频率和海拔高低有关密的关系,表现为交通便的乡重于交通闭塞的乡大面积蔬菜种植区重零星种植区,低海拔区重于高海拔区,危害的寄主作物达8科22种,其中以豆科,戎芦和茄科作物发生危害重,藜科,苋科和伞形花科发生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二点委夜蛾是玉米田的新害虫,2011年在我国夏玉米产区暴发危害,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报道了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幼虫发生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古田县于1996年10月在松吉乡松台村蔬菜基地首次发现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幼虫及其在茼蒿、小白菜上的危害状。此后,每年春季与秋季末均在瓜豆和叶菜类蔬菜上发生危害。1999年3~4月份首次特大发生危害,瓜豆幼苗严重受害,造  相似文献   

17.
稻瘿蚊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危害严重时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为有效地控制稻瘦蚊的危害,笔者对稻瘿蚊在本区发生危害及影响其消长的原因作了研究。1发生情况稻瘿蚊在我区回年发生7代,第3~5代为主害代,1993年首先在中稻上发现3代稻瘿蚊危害,第3、5代扩大危害双晚稻田,当年共发生167hm2。1994年上升为大发生年,除了双早、再生稻不受危害,早中稻受害很轻外,其他稻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共发生573hm’。1995、1996年发生有所下降,分别为273hm’和100hm’,其中1996年仅第5代虫对局部双晚稻田…  相似文献   

18.
 黄瓜黑星病自1983年首先在我省牡丹江市郊区发生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全省已有十个市程度不同的发生危害。主要危害大棚黄瓜,其次危害露地黄瓜,一般病瓜率20-30%,严重病瓜率90-100%,使商品黄瓜失去食用价值,减产减收严重,影响市场供应。从1983年开始对该病在田问危害的症状,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毅  蒋昌进  杨立 《植物医生》2002,15(2):16-16
夜蛾科是鳞翅目最大的一科 ,包括2万多种 ,其中有很多危害农作物的种类 ,全市近年来蔬菜上夜蛾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主要有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粉斑夜蛾等 ,其中以甘蓝夜蛾发生最严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蚕豆、甘蓝等。下面以甘蓝夜蛾为对象将其发生与综防要点简介如下 ,供参考。1发生概况与危害症状1.1发生概况甘蓝夜蛾在全市每年发生4代 ,主要以春、秋2季危害为重 ,是一种间歇性和局部大发生的害虫。成虫产卵成块 ,多集中产在生长高而密的植株上、中部叶片背面。幼虫体色与虫口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 ,体色越深 ,甚至完…  相似文献   

20.
高梁舟蛾主要危害玉米、高梁、甘蔗等,在河北省以危害夏玉米最重。该虫在河北中南部1年发生1代,以蛹在7~10 cm深的土层中越冬,翌年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下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该虫主要危害夏玉米中部果穗上下1~2片叶,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