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付世建  谢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57-7859
[目的]为了验证肉食性鱼类在摄食糖后由于代谢上的不适应造成血糖含量持续偏高和内环境的紊乱,鱼体随之产生的抗逆适应性调节导致代谢支出增加的假设。[方法]以白鱼粉、玉米油、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糖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40%),等脂肪(含量为10%),不同糖梯度的3组饲料,饲料糖水平分别设计为0、15%、30%。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24.3~250.8 g)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糖水平饲料驯养的南方鲇的日常代谢率(Rr)。[结果]结果表明:15%和30%糖饲料组南方鲇日常代谢率显著大于0糖饲料组(P<0.05);3饲料处理组南方鲇日常代谢率和体重(Wt)的双对数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0糖:ln(Rr)=0.986 ln(Wt)+1.419,r2=0.922,n=25,P<0.001;15%糖:ln(Rr)=0.912 ln(Wt)+1.741,r2=0.966,n=21,P<0.001;30%糖:ln(Rr)=0.762 ln(Wt)+2.378,r2=0.958,n=21,P<0.001。[结论]南方鲇幼鱼由于不适应饲料糖而导致日常代谢率的增加,随着鱼体生长,南方鲇对饲料中糖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糖对日常代谢率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方法]于24℃条件下测定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经过不同温度(24、18、12、6、0℃)10 min低温胁迫后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的恢复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南方鲇在6、0℃胁迫后VO2和Vf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瓦氏黄颡鱼只有0℃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其余组表现为先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的过程。[结论]瓦氏黄颡鱼对急性低温胁迫抵抗力更高,但同样的低温胁迫瓦氏黄颡鱼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该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饥饿对胡子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饥饿对胡子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饥饿纽与对照纽胡子鲇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胡子鲇血液中红细胞数降低;血红蛋白先升高后降低,饥饿15d达到最高,为(9.12±0.26)g/100ml;而白细胞数和红细胞脆性均增加。饥饿纽胡子鲇的血糖、血脂、血清蛋白等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胡子鲇在饥饿时先利用血糖,其次是血脂,最后才是血清蛋白:[结论]丰富了硬骨鱼类血液学的内容,也为完善胡子鲇养殖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王炜  薛桥丽  杜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37-14939
[目的]探讨产纤维素酶菌株(Bacillus subtilis)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方法]以产纤维素酶Bacillus subtilis-89(BS-89)菌株对烟叶进行发酵,研究不同菌龄、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结果]随着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烟叶纤维素含量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不同菌龄对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有影响,其中以菌龄48 h的处理组影响最大。[结论]产纤维素酶菌株BS-89能有效降解烟叶中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磷肥和石灰对红壤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生长的影响,为推广白三叶草、圆叶决明和大翼豆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为材料,于2010年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石灰和磷肥配合施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同一石灰用量下,施磷能明显提高供试牧草株高、总分蘖数和植株干物质量。不施磷处理下,1.4g/kg土的石灰用量下3种牧草植株总生物量最高,对红壤酸性改良效果最好;施200mg/kg土磷肥处理下,2.1g/kg土的石灰用量下白三叶草和大翼豆植株总生物量最高,1.4g/kg土的石灰用量下圆叶决明植株总生物量最高。[结论]该试验结果对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在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的栽培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危害级别的草原毛虫与高寒嵩草草甸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0个20m×20m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量出5个5m×5m的样地,每个样地设置6个0.25m×0.25m的小样方。对其生物量,植被高度,生草层厚度,裸地面积,土壤含水量,植被总盖度等进行测定,并且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草原毛虫危害级别与高寒嵩草草甸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高寒嵩草草甸群落结构逐渐由莎草科为主演的草地更替为杂类草草地。  相似文献   

8.
伊犁河欧鲇采捕及短距运输和就地暂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天然河流野生欧鲇的采捕、短运及就地暂养技术,为欧鲇未来的引种移植、驯养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及规模化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不同捕鱼工具(渔网、鱼钩)对天然河流野生欧鲇进行采捕试验,利用不同交通工具(微型车、摩托车)和装鱼工具(帆布水箱、铁制水箱、塑料布袋)将捕获的欧鲇短运于微型水泥池和土池就地暂养,统计成活率.[结果]采捕欧鲇原种共95尾,体长、体重规格分别在30.0~90.0 cm和200 ~7 000 g;其中被短距运输试验的欧鲇数量共93尾,短运成活率为98.9;,被就地暂养的共92尾,暂养成活率为72.8;.[结论]筛选的方法(用地笼网捕欧鲇和用微型车与帆布水箱、摩托车与塑料袋短运欧鲇、用小型土池暂养欧鲇等)较好获得对人造土池开始产生适应能力的欧鲇原种共67尾.  相似文献   

9.
笔者设计了系列试验,观测南方鲇在不同糖营养水平下生长、代谢、代谢酶活性等变化,旨在了解南方鲇的糖代谢状况及其在高糖营养条件下的适应性代谢对策,还探讨了糖和体重对日常代谢率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韭薹的采后保鲜效果。[方法]通过室温货架模拟试验,分析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处理对韭薹采后失重率、花苞开放率、呼吸强度、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处理可显著抑制韭薹储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强度、腐烂指数和花苞开放率的上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肉桂酸脱氢酶(CAD)活性,抑制纤维素和木质素积累,从而延缓韭薹的衰老与品质下降,延长储藏寿命,达到保鲜目的,特别是高分子量壳聚糖保鲜效果尤佳。[结论]高分子量壳聚糖在韭薹采后保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消化道酶活性和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51.37±0.58)g的健康无病草鱼30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10^8CFU/kg饲料)的基础日粮,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饲养时间为45d。结果表明:处理组肠道内容物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75%(P〈O.01)、13.03%(P〈O.01)和78.95%(P〈0.01);肝胰脏中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2%(P〈0.01)和13.81%(P〈0.01)。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肠道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数量极显著提高(P〈0.01),而致病性弧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却极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草鱼肠道菌群组成,并提高消化道特定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喹烯酮对南方鲇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以不添加任何促生长剂的饲料作对照,在饲料中添加25 mg/kg、50 mg/kg、75 mg/kg、100mg/kg、125 mg/kg的喹烯酮饲养南方鲇6周。结果表明:75 mg/kg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稍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75 mg/kg喹烯酮对南方鲇有一定增重促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用120尾当年鱼种(初始体重47.8g左右),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I组、II组、III组,每组30尾)在水族箱中进行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I组饲喂基础日粮 0.05%纤维素酶,II组饲喂基础饲料 0.1%纤维素酶,III组饲喂基础日粮 0.2%纤维素酶,每天投喂4次,试验期共饲养49d,探讨外源性纤维素酶对草鱼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草鱼增重率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都提高;体成分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草鱼鱼种对饲料中苯丙氨酸的需求量,用7组等氮精制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为8.2~21.2g/(kg干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3.21 g的草鱼鱼种56 d。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随饲料苯丙氨酸水平从8.2 g/kg提高到12 g/kg而显著升高,但继续升高则不再有显著变化;饲料苯丙氨酸水平对草鱼全鱼粗蛋白质影响显著(P0.05),但对草鱼鱼种成活率、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分别以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积累率为指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求得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2.73、12.20和12.55 g/(kg干饲料)。因此草鱼鱼种对饲料苯丙氨酸适宜需求量为12.20~12.73 g/(kg干饲料),饲料酪氨酸水平约5.5 g/(kg干饲料),占饲料粗蛋白的3.39%~3.54%。  相似文献   

15.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和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vachelli Richardson)均为我国特有的暖水性鱼类,但急性温度变化是鱼类在商品运输、养殖生产甚至自然生活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胁迫。监测鱼类在急性温度胁迫后的耗氧率(VO2)和呼吸频率(Vf)变化有助于评价急性温度变化对鱼类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菌酶制品0(对照)、100、200、300、400和500mg/kg,每组设置5个重复,饲喂草鱼(6.93±0.27g)60d,旨在根据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评价溶菌酶的添加效果,并确定其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溶菌酶对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有显著影响。试验前45d,试验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d时,100~300mg/kg组的草鱼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400mg/kg组和500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各试验组草鱼的饲料系数随饲料中溶菌酶含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200mg/kg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对草鱼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结果表明,200~500mg/kg组的草鱼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mg/kg组。饲用溶菌酶对草鱼内源免疫酶活性和内源消化酶活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溶菌酶制品对常见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综合草鱼的生长性能和抗感染能力,认为该试验条件下溶菌酶制品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00~300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以不添加任何促生长剂的饲料作对照,在饲料中添加25mg/kg、50mg/kg、75mg/kg、100mg/kg、125mg/kg的喹烯酮饲养南方鲇6周。结果表明:75mg/kg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稍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75mg/kg喹烯酮对南方鲇有一定增重促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摄食不同饵料对草鱼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草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其肠道内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研究。将摄食后的草鱼分别于3、6、12、24、48和72h取样,对其前、中、后肠内的细菌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摄食前,草鱼肠道中的细菌数量为10^5cfu/g ̄10^6cfu/g,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后,细菌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人工配合饲料和紫背浮萍中的细菌数量分别为10^4cfu/g和10^6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