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操纵法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无论对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措施过去都集中在理化方法和工程措施。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生物操纵的方法,即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调整来进行治理,并对此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做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防治办法等。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之一即是蓝藻“水华”的大量暴发。2003年8月26日,凌海市西八千乡60亩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水面不同程度地漂浮着厚积的绿色黏膜,对虾陆续死亡。经笔者镜检鉴定确认是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所致。2004-2005年盛夏初秋,又相继在各类中小型鱼塘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2006年经实地防治试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高温期养殖水体微囊藻的发生。现将养殖水体防治微囊藻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其危害,对其形成过程和主要污染源进行了概述,进而呼吁全民参与环保.采取预防、利用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和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缺乏水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片面强调养殖强度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一些养殖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导致养殖效益下降、生态系统退化.分析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和原因,阐述了富营养化的危害,针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1 水华产生的机理1 .1 形成“水华”的藻类 主要有蓝藻类的铜绿微囊藻 (蓝绿色 )、水华微囊藻 (淡黄绿色 )、鱼腥藻以及丝状绿藻等藻体相互连结聚合成群体颗粒 ,细胞粒径大小为 0 .5~ 0 .45μm ,细胞间含有许多伪空泡 ,个体大小和形状不规则 ,肉眼观为一微小粒状蓝绿色粒质  相似文献   

7.
养殖水体富营养“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谢伟 《内陆水产》2001,26(3):32-33
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江河、海洋到湖泊、池塘均有发生。近年沿海频频爆发的“赤潮”现象,说明了富营养化的恶果,对于水库、池塘这样的小型养殖水体来说,由于其水流缓慢,水质更新期长,养殖期内又接纳大量的氮 (总 N >0.2毫克 /升 )、磷 (总 P >0.01毫克 /升 )、有机碳等营养元素,更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迅速增殖,需氧有机物增多,导致水质恶化 (BoD5 >10毫克 /升 ),形成富营养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是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随着工业和农村的发展,养殖水体的富营养污染正日渐加速。水产…  相似文献   

8.
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熹  惠筠 《河南水产》2005,(2):25-25,39
随着鱼类养殖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池塘有机物增多,塘泥增厚,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由于藻类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形成水华就比较难以治理,严重时可引起池塘鱼全部死亡。因此,养殖水体中藻类的危害应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四种主要物质,而后三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革 《中国水产》2009,(10):68-6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和绿色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就我国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来看,淡水紧缺,水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直接危害水产品的质量及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当前,尼罗罗非鱼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在海水养殖的几年中我们发现由于鱼虱的大量寄生而造成尼罗罗非鱼的大批死亡。两年来,我们对这种海水鱼虱进行了观察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水体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分两期试验探讨了投喂和充气对罗非鱼养殖水体尿素、pH、氨氮、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前期试验中,充氧条件下喂食和不食组的尿素浓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两组尿素浓度水平差异不明显。后期试验中,充气喂食条件下尿素浓度水平高于充气不喂食组,高于不充气不喂食组,充气喂食组的尿素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充气不喂食和不充气不喂食组尿素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在三组中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但不充气不喂食组高于其余两组;充气喂食组氨氮浓度水平最高,且是保持上升的趋势,其余两组氨氮浓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结果表明,本实验鱼类养殖水体尿素含量主要受到鱼类生理代谢活动影响,而饲料是水体氨氮的主要来源,充气对水体尿素浓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出现频繁,严重的出现"水华".尤其在虾苗期,投喂的饵料是粉料,由于虾苗的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和全塘泼洒的投饵方式,绝大部分不能被虾苗摄食而流失于水体或沉积到池底,再加上水体本身缓慢流动和外界合适的环境因子,一些微型藻类如蓝藻、四尾栅列藻和盘星藻等就会过量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水体老化、水生生态结构破坏、虾病暴发.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虾苗期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是最根本的措施,如果水体一旦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考虑综合采用以下方法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廊坊市水上游乐园四季垂钓中心6月份罗非鱼发生双穴吸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已总结出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原及生活史双穴吸虫病又称复口吸虫病或白内障病,是一种寄生性鱼病,病原体双穴吸虫的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鸥鸟)→虫卵(排泄水中)→毛蚴(生活水中)→胞蚴(寄生于椎实螺)→尾蚴(水中生活)→囊蚴(寄生鱼体),此病一般流行于5~8月,8月以后一般是白内障,其主要危害鲢、鳙的鱼苗、鱼种。多种淡水鱼类均可被侵害。二、症状患病罗非鱼上下往返挣扎状活动,在水面作跳跃式游动,病鱼尾部朝上失去平衡,在…  相似文献   

16.
养殖水体氨氮的危害及改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乔仕 《齐鲁渔业》2002,19(9):10-10
夏秋季节水温高,大量动植物尸体、鱼类粪便和残渣余饵沉积水底分解,产生氨氮、H。S等有毒物质,使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水网箱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内陆水产》2006,31(6):20-21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氨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其他形式的氮不能被浮游生物所利用,并且会对池鱼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硫化氢(H_2S)是种剧毒的可溶性气体,在养殖水体中其主要来源是在缺氧条件下硫酸盐借厌氧微生物还原作用产生,另一  相似文献   

20.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氮、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在水体中只有以NH4+、NO2-和NO3-的形式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把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显富余,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用水的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它们是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总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