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羽《茶经·七之事》载有南北朝梁代刘孝绰《谢晋安王饷米等启》一文,该文被有的学者视作赐茶礼仪之嚆矢。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第24页注①中说:“晋安王:宋武帝子刘子勋,封晋安王”,误!其实,这里的晋安王为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纲即皇帝前的封号。但由于这两个晋安王有几个共同点,如:都是南北朝南朝人,只不过刘子勋是南朝宋人,萧纲是南朝梁人;  相似文献   

2.
饮茶典故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典故,指的是以饮茶为内容的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饮茶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饮茶故事.典故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巨,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宁敏求傅》也谈到:“熟于朝廷典故.”我国是饮茶的发祥地,茶又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在长期的饮茶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饮茶掌故,引出了许多生动而真实的饮茶故事.如今,传诵于世的数以百计的饮茶典故,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一)茶馆出奇联“茶馆出奇联”,这是中国人的一句口头禅.人们不难发现,凡在中国茶馆的门庭或石柱上,每每可以见到高悬的以茶为内容的对联,它不但给人以高雅古朴之感,还可增加人们对品茶的遐想,从而使人们在品茗过程中,既领会到物质享受的快慰,又体会到精神情趣的乐道.所以,一副茶联佳作,实可升华到涵意隽永、回味无穷的境地.为此,在中国的茶文化史上,曾多次涌现茶馆出奇联的雅举,如以喝早茶闻名于世的广东羊城百年茶楼“陶陶居”,早年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出重金征集茶联一副,提出需以“陶”字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其内容应刻画出茶馆经营特色和品茶沏泡技艺.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跃跃欲试,但终因出字奇特,佳作难以问世.结果,被一嗜茶善词的过路人闻知,细  相似文献   

3.
茶事佛学典故,指的是与茶事有关的佛学典故,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典制和掌故;二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一词,最早见诸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传》亦载:“熟于朝廷典故。” 茶,自被人类发现、利用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了包括佛学在内的其他众多文化的影响。其间,茶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更加充实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茶事  相似文献   

4.
饮茶风俗谈     
我国的饮茶习俗,历史悠久。《尔雅》中就提到苦荼。唐陆羽著《茶经》,才把“荼”字减一画作“茶”。魏晋时,饮茶已开始成风。唐代诗人韩翃《茶序》中说:“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到了唐代,长安,洛阳以及湖北、四川等地,已是茶肆栉比,饮茶成风。陆羽《茶经》说:“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渝)以为比屋之饮”。唐宋时代,以饮茶为主,元代以后,才普遍饮用叶茶。  相似文献   

5.
说“茗”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讲到在唐中期以前有关茶的名称:“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之称“茗”,陆羽在注解中引用晋代郭璞的话认定“早取为茶,晚取为茗”。然而,历代对此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余近读茶史,颇也有趣,自是说“茗”。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道结缘于晋代,创立于唐代中期。“茶道”一词,最早见于陆羽好友名僧皎然《饮茶道·诮崖石君使》诗句:“孰知茶道金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到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诊,一说茶之功效。……常有伯熊者,又用鸿渐广论润色之,于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饮茶史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而以茶祛病健身。被后人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正因此,数千年未,中华民族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茶的采、制、煮、饮等相当完备的知识,出现了诸如唐·陆羽的《茶经》、宋·蔡襄的《茶录》、明·许次纤的《茶(?)》等权威性茶著,以及著名文人如晋·左思、张孟阳,唐·释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卢仝,宋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陆游等  相似文献   

8.
一、茶能明目茶能明目,早在《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茗味苦,微寒无毒,……能轻身明目。”所谓茶能明目,也就是饮茶对眼睛的视功能有保健作用。这可从下列几方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举行茶文化活动,泡茶、饮茶演示,有称“茶艺”、“茶礼”、“条仪”,当然也有沿用传统名词叫“茶道”的。近读名家谈“茶道”的文章,说“茶道是日语词汇”。这话不准确,似乎今日国人用“茶道”一词成了外来语了。其实“茶道”一词是地道“国产品”。“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陆羽的好友释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句:“孰知茶道全尔其,唯有丹丘得如此”。还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道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熏者,又因鸿…  相似文献   

11.
西汉·王褒著的《僮约》,是我国最早而具有研究价值的茶叶文献之一。自唐宋刊行以来,久为世人和学者所重视。近二十多年来,有川报发表的《川茶史略》、朱自振的《茶叶史话》、茗叟的《略谈王褒的僮约》、艾彤的《茶趣》、孙占升的《茶和喝  相似文献   

12.
潮州工夫茶之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部,海拔1498米,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 凤凰山古称“翔凤山据北宋《新定九域志·潮州》载:“凤凰山,《南越志》为翔凤山。”《南越志》是南朝宋沈怀远撰著,当知在南北朝之前,凤凰山称“翔凤山”;隋唐以后才叫凤凰山。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便有“凤凰山,在(海阳)县北一百四十里”的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聪明能干,智商高,是世界公认的。而中国人的这种广为称颂的聪明智慧与其自古以来喜好饮茶及茶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鉴此,笔者从茶叶蕴藏的丰富物质,文化及精神内涵等方面探讨茶叶对人体智慧的有效功能和作用,旨在强化和宣传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和文化价值,以促进我国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1饮茶醒脑提神与僧人坐弹驱睡茶能醒脑提神早在古代就有很多论断。东汉医学家华论所著《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神农食经》中也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明代(公元1368-1628)顾元庆所著《菜谱》中阐述更为全…  相似文献   

14.
茶史 茶诗     
广东增城人好饮茶,早有文字记载:明代陈经翰写《游燕游岳稿》及《山中志怀》二书,就隐居城东七里的凤凰洞中,洞里多岩石、石岩产岩茶,茶味胜西坑(增城西坑茶,是茶质味优的一种).县境内还有“银泉茶”、“狮岭茶”、“东坑茶”、“十八滩茶”、“仙人洞茶”等.“增城商业话升平”一文道:增城人在唐代讲“滩茶”;元代讲“泡茶”;明代讲“焗茶”;清代讲“冲茶”;今天讲“饮茶”.滩、泡、焗冲、饮,反映了增城人五个朝代饮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陆游的茶缘     
单滨新 《茶叶》2002,28(1):48-49
陆游 (公元 1 1 2 5 - 1 2 1 0 ) ,字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 ,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纵观放翁《剑南诗稿》( 1~ 8册 ) ,涉及茶的诗竟有 30 0余首 ,蕴藏着绚丽多姿的茶文化 ,可谓是一部“续茶经”。陆游的茶缘渊源深远。笔者拟从人——时关系、人——地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等人——境系统的角度 ,分析一下促成陆游茶缘的几个客观因素。1 经济政治——个体社会化的社会基础“茶为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六之出》)战国或秦代以后 ,茶由药用逐渐演变为日常的饮料。两晋、南北朝尚茶品饮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6.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①。茶在道教末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的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云:“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②。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的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云笈七签·洞天福地》列武夷为道教第十六真升元化玄洞天。据《神仙传》载:“昔有神仙降此曰:予武夷君也,统录地仙,受绾于此”。《武夷茶》开宗明义地指出:“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这位神人便是“飘然自号武夷君”的山神③。《武夷真君仙茶道秘笈…  相似文献   

17.
成语“茶余酒后”语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3回:“赵老爷听了,也当作新闻,茶余酒后,未免向各同事谈起。”也作“茶余饭后”。章以武《邢编辑轶事》:“在文艺界,传为茶余饭后的美谈。”还作“茶余饭饱”。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成语大意是说,品茶饮酒之后。指休息空闲的时刻。泛指闲暇之时。一般人认为,饮茶是休闲之事,可是,从“茶余酒后”、“茶余饭后”和“茶余饭饱”等成语可以看出,“茶余酒后”等成语才是指休闲时刻。那么,饮茶则如同喝酒、吃饭一样,属于必要时刻。这…  相似文献   

18.
茶宴,就是以茶代酒款待宾客之举。它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注:吴国君主)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又据《晋书》的《桓温列传》载:“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可见,以茶代酒,茶点作宴,晋代就开始了。不过,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首见于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加  相似文献   

19.
《福建茶叶》1990,(1):45-47
从陆羽《茶经》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唐代饮茶方式巳由粗放解渴式过渡到细煎慢啜式的品饮。《茶经》描述的茶以饼茶为主,提倡的品饮方式则是煮饮。 福建茶产始于唐以前,但有文字记载的则自唐始,而盛于宋。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但未盛行。宋代我国贡茶中心由江苏的阳羡移到福建建州北苑之后,经丁渭、蔡襄和赵佶等的提倡,上自宫廷官宦,下至  相似文献   

20.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