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是重要的优质速生用材树.在经营过程中,通常用植苗造林,生长一年后再平茬,以形成较高的通直主干,这样从育苗到长成通直的主干,往往需三年时间.又因泡桐是假二叉分枝树种,植苗造林后,如不采取平茬接干的方法,形成假二叉分枝,势必限制主干高度的生长,造林时苗干高度即为成材主干的高度,这就降低了干材质量.此外平茬的植株丛枝病发病率(5.5—7.2%)高于不平茬(0.2—0.4%)的植株.因此,为了加快主干生长,缩短成材年限,减轻丛枝病的发病率,我们于1981—1982年在新沂县沭河果园,应用泡桐容器幼苗直接造林、加强肥培措施的方法,使当年主干达到一定高度(图1),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泡桐苗干低、质量差、栽后缓苗期长、成材速度慢等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我圃于1978年对泡桐苗木进行了定时观察,初步掌握苗期生长规律,为育苗、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于1979年进行了泡桐高干壮苗培育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年获得埋根苗亩产800株,平均苗高3.71米,最高株达5米,平均胸径3.85厘米;平茬亩亩产700株,平均苗高5.81米,最高达7.5米。一、泡桐苗期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习水县典礼乡的“三改”地上,生长着一大片逗人喜爱的白花泡桐苗,足足33亩,远处望去,好似梯级荷花池群。一个乡一年培育这么多树苗,在习水县造林史上是首开纪录。 1984年《贵州日报》发表了省林科所助理工程师远香美关于贵州白花泡桐的文章,当时正在遵义农干校学习的典礼乡党委书记刘世德仔细阅读了文章内容,白花泡桐的优良经济性状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联想到典礼乡年年空喊造林,“扯东山,裁西山”,就是没有造林种苗的教训,决心改变落后局面,于是毅然写  相似文献   

4.
<正> 泡桐育苗一般采用埋根法。为扩大新品种的繁育速度和满足生产的需要,我们对繁殖方法作了探讨。自1963年以来,我们采用兰考泡桐苗干的不同部位和长度进行育苗试验。近两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生根率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学药剂处理茎干,取得明显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百泉农专实习苗圃。地势平坦,面积2亩。褐色土,pH值7.5,地下水位2米,中等肥力,前茬为棉花泡桐间作和杨树圃地,有少量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5.
泡桐新无性系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朱超,王昌全,陈德玲,吴乃文(泗阳县林业中心,泗阳县众兴镇223700)(泗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我们于1991年引进江苏省林科所培育的12个泡桐新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泡桐容器苗造林,并进...  相似文献   

6.
农谚说:“桐大不如桐二,桐二不如桐三,桐老三,撑破天。”它肯定了泡桐平茬后能长出高大主干。但平茬后泡桐的当年高、径生长量能否赶上同一条件下未平茬泡桐的总生长量,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1983年我们在杨陵区五泉公社毕公大队进行了泡桐平茬与未平茬的对比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区设在毕公大队三队毛泡桐×白花泡桐无性系一年生留床苗圃地,面积4460米~2,肥力中等,有灌溉条件。试验苗木共615株,株行距为2×2米。采用平茬与不平茬两种处理,完全随机区组排列,6个小区,3次重复,每小区有苗98~106株。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尽快培育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目的的良种泡桐,我们于1981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方差分析,对白花泡桐16个无性系在苗期筛选的基础上,进行造林测定.通过连续6年对供试材料的生长、形态、抗性、树型和自然接干能力等主要因子观察分析,评选出具有速生、抗病虫、耐瘠薄、树形好、适应强和自然连续接干力强的白花泡桐C001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泡桐的繁殖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简要介绍了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对泡桐播种育苗、埋根育苗的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密度、造林季节等方面介绍了泡桐的造林技术,最后从修枝间伐、高干培育、施肥等方面提出了抚育管理方法,以期对苗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泡桐为江苏徐淮地区农桐间作的主要造林树种,惟该树种具有假二叉分枝的习性,大苗造林又有缓苗期,不能连续接干,这就给培育高干良村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泡桐容器苗造林对泡桐接干、干形和材积的影响,为泡桐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地处黄泛平原的沛县鸳楼乡任董庄村.该村土地系废黄河故道支流大沙河的冲积物.土壤为黄潮土,沙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2.5米以下,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0.67%,全磷含量0.06%,保水保肥力差,pH值8.2~8.5.本区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雨量较少,年降雨量约800~900毫米,且70%集中在7、8、9三个月.农作物常受风沙和干热风的危害,农田用水要靠地下水灌溉,水质较差,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根据农业区划,该区为农桐间作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育耐下湿盐碱地的速生丰产优质品种,解决下湿盐碱地的四旁绿化和造林对树种的需要,进行杨、柳属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工作。同时为了扩大泡桐的栽培范围,解决泡桐的北移,培育抗寒、耐旱的速生丰产优质树种,并探索科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了杨树与泡桐的远缘杂交育种工作。关于杨柳属间远缘杂交工作,辽宁省林科所1979年以来,进行了银白杨与旱柳的杂  相似文献   

11.
泡桐是重要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在江苏盐渍地区引栽已有30多年历史。实践证明在局部地下水位1.5米以下的基本脱盐地长势很好,胸径年生长量可达3—4厘米,但成片造林却屡遭失败。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选地不当,地下水位、土壤盐渍化程度偏高和造林方法不当所致。常规的栽大苗造林,由于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不平衡而失水枯萎,降低了造林成活率。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提高盐渍土地区泡桐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于1985—1986年在本场第二管理区进行了泡桐不同造林方法的对比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花泡桐的育苗方式较多,材料广泛,这里就我县多年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几点看法,供各地参考。一、要立足实生苗,实行冬播薄膜育秧移栽白花泡桐虽可用根、苗干及芽进行无性繁殖,但均不如播种育苗吸收根多,丛枝病少,生命活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延续期长。因此,在白花泡桐结实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水杉苗对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我们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供试苗木来源于县林科所,县农场,麻河口乡苗圃,均采用利川种子培育的二年  相似文献   

14.
数年试验研究表明 ,机械深松土插干造林技术具有造林成本低 ,操作简便 ,成活率高和生长量大等多种优势 ,造林效率达 12 0 0 0株 /d(台班 ) ,是科尔沁沙地适宜的造林新技术。深松插干造林以秋季为好 ;用 2年生 ,不带根的基部苗干为宜 ,苗干粗度在 2cm以上 ,长 80~85cm。在一定粗度范围内 ,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随着苗干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我省1975年引种兰考泡桐.川中丘陵缺材区一个县在四旁种植数百万株.大面积育苗和造林其生长速度都比原产地快.如一年生平茬苗高达10.38米为全国之冠;造林后的直径年生长量,最优单株达8厘米.初期年直径生长量达3—5厘米,但立地条件对生长量的影响很大.本文拟重点讨论土壤条件与兰考泡桐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泡桐喜温暖气候及疏松肥沃土壤,不耐积水及盐碱,喜光,不耐阴.亳州市谯城区因气候温暖,土壤疏松肥沃,极适宜泡桐的生长繁殖,历年来都将泡桐作为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推广.现将其1年生壮苗的培育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泥浆法造林的研究李世杰,徐宝友,刘成志(铁岭市林科所112000)为了提高“三北”地区造林成活率,采用泥浆法造林技术,探讨最适施水量、苗干含水量、根系活力等,我们从1991~1992年分别在法库县卧牛石乡、开原市中固镇采用小钻杨大酋进行泥浆法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8.
泡桐速生丰产林营造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宁县于2007年始,营造了大面积的泡桐速丰林,但在选用品种、苗木以及造林方法方面缺乏科学营林技术,降低了泡桐的产量和质量.现根据我县泡桐造林生产实践和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并借鉴国内泡桐研究成果,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泡桐生长快、成材早、材质好,是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之一。我县各地都有泡桐的自然分布,但是,前几年由于在造林树种上的“一刀切”,泡桐这个优良树种就一直没有被人们所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并为今后我县大力发展泡桐打下基础,我们从七五年起,先后从河南、山东等地引进泡桐种子,进行育苗试验,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摸索泡桐种子育苗成功的经验,今年我们在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小面积(0.6亩)泡桐种子育苗试验,取得了成功。据十一月十日测定,苗木普遍长势良好,平均苗高1.20Jm.  相似文献   

20.
桐树高干壮苗的标准为:苗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大、组织充实,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泡桐高干壮苗的培育方法很多,但以催芽加地膜覆盖法效果最好。它具有出芽早(比大田育苗提前20天左右)、出芽率高、出芽时间集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