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省级农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途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面对国家奖励政策不断调整、奖励数量逐渐压缩、竞争不断激烈的新形势,省级农科院如何进一步加强成果管理,完善成果培育途径,产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阐述了省级农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现状,分析了成果培育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引导政策、强化科研计划阶段的成果培育工作、丰富成果培育手段、加强成果申报环节几个细节的管理等方面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途径和措施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河南省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979年分设增建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0年由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从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改革至2018年期间,农业领域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特等奖等高等级科技奖励所属学科领域、研究选题和成果系统性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以及授奖情况和在不同学科间的分布,探讨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和奖励政策变化等关键因素对农业领域高等级科技奖励产出的影响,并从重点领域遴选、科技问题凝练、实施方案制定和团队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06,(1):I0002-I0002
朱建华,男,1959年6月生,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历任山东省农科院情报所情报室主任、院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社长、研究员。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2004年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贫困地区花生改良”项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贵州省农科院")及下属各研究所2006~2015年获奖科技成果情况进行了统计、梳理,分析了贵州省农科院获奖数量较少、质量偏低、各所取得成果奖励差异较大、不同年份获奖总数差异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展好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力争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加大成果培育力度等建议,以期为贵州省农科院获奖科技成果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的进展与成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追溯河南花生生产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省农科院在花生上取得的突出成绩,特别是在早熟、高油花生选育及远缘杂交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迄今,河南省农科院已育成花生品种20个,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8项。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0,(2):119-119
2009年12月30日,受山东省科技厅委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山东省农科院信息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成果进行鉴定。鉴定会由山东省科技厅农村处何乃波副处长主持,山东省农科院万书波副院长、科研处张立明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从科技成果、农业育种研究、动植物重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研究、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技术研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效,并从参与国家及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参与科技下乡服务工作、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等方面突显了该院服务“三农”的成效。同时,从加快构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创新、建设核心科技创新团队、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探讨了广东省农科院的实践与体会。最后,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广东省农科院今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思考。  相似文献   

9.
加强省级农科院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现阶段省级农科院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在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以供品种权保护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山东省科技奖励工作近日已全部结束,共有463项成果荣获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农业类获奖项目5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9项。莱阳农学院完成的《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研制及应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鲁单50号》获得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农科院完成的《高产优质专用面包小麦新品种济南17号的选育推广和产业化开发》、莱州市农科院蔬菜种苗研究所完成的《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周年供应技术研究》、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完成的《生物技术在蔬菜、粮食作物种质保存鉴定和纯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农业大学完成的《我国苹果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的研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分子机制及其利用的研究》获得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和国家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5年运行管理、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完善优化重点实验室平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以期为更好地服务新疆“三农”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结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努力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文章阐述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做法,如以制度和机制规范产学研合作、建设科研协作示范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示范推广体系等,并分析了产学研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河南农业科学》2008,(2):F0004-F0004
河南省农科院农信中心农业经济研究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项目咨询评估中心挂靠该室),主要以农业生产力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技术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经济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一方面为各级政府农业及科技主管部门制定农业和农业科技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科研、农民提供农业投资项目的决策咨询和可行性研究。现有在职职工10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2人;博士1人,硕士2人,硕士在读3人。  相似文献   

14.
以详实的数据研究,分别从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卓越性、学术创新性方面,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北京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学术研究成果上的排名,找出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业科学》2020,(1):267-269
以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其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地市级科研平台建设的定位、原则、特点及内容,并提出了有关地市级农科院所平台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为今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CNKI的山东省农科院科技论文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利用CNKI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分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年度、作者、学科分布、项目资助来源、期刊、关键词以及论文被引频次等指标,以期为山东省农科院的科学研究总结经验、提供发展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利用CNKI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分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年度、作者、学科分布、项目资助来源、期刊、关键词以及论文被引频次等指标,以期为山东省农科院的科学研究总结经验、提供发展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月27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2014年度河南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河南农业科研系统的63家省、市、县三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河南省农科院院长马万杰作了题为《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的大会主题报告,总结回顾了2013年度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取得的工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与俄罗斯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玉米联合育种合作研究,创制适宜东北春玉米产区及俄罗斯相应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近年来,双方科技交流频繁,合作项目稳步推进,科技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必将为中俄科技合作成果的产出与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两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介绍了"十二五"以来该院成果转化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措施,如改革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集成多项成果转化新机制等,提出了加快成果转化的建议和对策,旨在为其他省级农科院加强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