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谌洪光 《农技服务》2005,(12):41-4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小鸭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称新鸭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一种耐药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里氏杆菌引起的鸭一种急性、接触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变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样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急  相似文献   

4.
丁忠新 《福建农业》2012,(12):26-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俗称新鸭病或鸭败血症,原名鸭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鸭、火鸡和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表现特点是,病禽困倦、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排绿色稀粪,到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抽搐。其病理变化主要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目前,鸭传染性浆膜炎在我国各省养鸭区域均有发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鸭大肠杆菌病是鸭最常见的、危害非常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尤其是肉用雏鸭发病后,常常造成鸭群毁灭性死亡,临床上由于两种病的急性败血型病例都可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等相同的炎症病变,因此给疫病的确诊带来很大的难度。笔者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特别是引起小鸭大批死亡及发育迟缓,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的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二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由于本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本病的临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会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症状和病变: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腹泻,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特点及症状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李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1~8周龄鸭对本病敏感,但多发于10~30日龄雏鸭。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常因引进带菌鸭而发生流行。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蹲伏、缩颈、头颈歪斜、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随着病程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上世纪90年代发现本病,随后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过去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1.
<正>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理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明显症状,多在吃食或吃食后突然抽搐、倒地死亡;或突然死于池塘边、放牧路上或夜晚。 急性型为多见,病鸭常表现为精神萎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新鸭病等,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是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死亡率为5%~75%不等,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给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3月,笔者遇到一起病例,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高热,腿软,流泪,排绿色稀粪。有一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症状和病变:潜伏期一般2~4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一般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病鸭表现精神萎靡,低头缩颈,食欲降低,渴欲增加  相似文献   

14.
鸭霍乱又名巴氏杆菌病,农村常称"摇头瘟"。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和春季,温热潮湿的地区发生比较突出。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状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灶,常发生剧烈下痢。慢性病例则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本病急性病例在临床上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药物诊断不难作出判断。慢性型则因为症状表现不明显,往往误诊,延误病机。  相似文献   

15.
一、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临床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本病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造成的。发病季节多是在春季,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相似文献   

16.
鸭瘟的防御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的症状是病鸭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两脚麻痹无力,流泪,眼睑、颈部和头部肿大,卧地不动,排灰色或绿色稀粪。鸭四季都易染此病,以秋冬季发病最为严重,常导致鸭群大批死亡。生产中常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最先发现时称鸭疫巴氏杆菌,后来证实是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困倦、厌食、眼和鼻孔有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慢性病例为斜颈.病理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气囊炎、肝周炎以及脑膜炎等。文中通过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简要的综述,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窦炎主要是危害小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成年鸭亦可发生。特征是眶下窦显著肿大,充满浆液、粘液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对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1临床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和冬季多发,7~15日龄雏鸭易感性最高,30日龄以上鸭发病较少。初期病雏打喷嚏,从鼻孔流出浆液性渗出物,以后变成粘性,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久病则成干酪样变化。病鸭用脚踢抓鼻额部,露出红色的皮。部分病鸭呼  相似文献   

19.
浅谈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经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本病已在世界许多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发生,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本病是由鸭疫里黙氏杆菌引起的幼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点,故称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叫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本病是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小鸭。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